世间万事随云走,只因身在此山中。
太虚山经常会给人这样的感觉。这大名鼎鼎的修仙胜地总是神秘又安静,此间的弟子也个个仙气飘飘、高深莫测。
少年时,崔宁总觉得呆不住,一找到机会就跑到山下的镇子里玩。不知道是不是那沉睡的十五年锻炼了心性,这一世她居然觉得这样的日子也没有那么难以忍受,因此这次的表现算得上是可圈可点,跟十几年前相比简直有了质的飞跃,再也没有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的情况发生,陆润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找她的麻烦,日子比之过去轻松了岂止一点半点。若是时光倒流,卫持还在身旁,肯定会感动到哭。
秉承‘以史为镜’的理念,陆家为前来求学的少年们开了文史课,由人送外号‘鬼见愁’的陆润芝讲授。内容除了讲述仙门各家冗长的家史家训外,还兼点评修仙界的各大事件。而近百年来,最重大的事件莫不过两个:
一是二十五年前的驱魔之征,崔宁当年听课听得最认真的一节讲的就是这一场著名的征讨之战。它由四大世家即陆氏、白氏、卫氏、姜氏发起,联合仙门各家远征西域,围剿当时为害一方的魔王令春秋。最终,陆家家主陆郁樟以身为祭与令春秋同归于尽,神州重归安宁。
又一次坐在勤思堂听陆润芝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崔宁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晨光穿过窗上古色古香的雕花投在书上,台上是摇头晃脑的老师,身边是昏昏欲睡的同伴,仿佛她还在少年时,无忧无虑,身后坐着那个一同长大的人,每每走神走得厉害之时,总能感到有人用笔杆轻轻戳她的背,他在身后无奈又温柔地提醒:卿卿,听课。
忆及往昔,崔宁微微一笑,然而笑意还未到达眼底便沉了下去。
陆润芝开始讲第二件大事:十五年前的息焰之战。这场战斗,由卫氏少主卫持牵头,除陆氏与白氏缺席外,修仙界名门几乎尽数出战,剑指崔宁。
十五年前的凤凰台,那个曾经眉眼温柔的人,拿出卫家世代相传的乾坤塔,说愿以他的生魂为祭,大义灭亲,誓要让她魂飞魄散,以告慰神州数万冤灵。
而她,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呆了许久,且停且等着她最后的救赎,期望良久,盼来的却是这么一场蓄谋已久的诛杀,这么一句诛心的话。
那天好冷,崔宁用少年时他赠予的那把世间无双的瑶光剑刎颈自尽,并自散精魄,发誓再不入轮回。
“……崔宁其人,出自清河崔氏,成魔后因眉心有一簇火焰印记被称为赤魔尊……”陆润芝以她一贯清冷的声音介绍着她的故事,崔宁垂下眼睫,面上悲喜难辨。
“先生!”有大胆的学生打断她的讲话,向她提问道,“河间一案,崔宁屠尽赵氏一族,更放火烧城,伤人数万。其心狠手辣,可见一般。时人甚至传有‘宁闯阎王殿,莫遇赤魔尊’这样的言语。我听说崔宁曾在太虚山听学,请问她残暴的个性是否在少年时就有所体现呢?”
底下的学生们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先生给他们说一说大魔王少年时期的顽劣事迹,好印证他们脑中小魔星长成大魔王的人生轨迹。
崔宁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只是静静地看着陆润芝,看她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崔宁确实不是一个很听话的学生,她在太虚山听学期间受罚无数次,好几科成绩都极其糟糕……”
崔宁生性活泼,喜动不喜静,加之对科目有所偏好。上一世,她的文史、书法和丹青确实都不太拿得出手。
“不过……”陆润芝话锋一转,“她乐理学得十分优秀,我亦听闻她在剑术和炼器方面天赋极高,同辈之中难遇敌手。如不走偏,也是一个难得的修仙人才。”
乍然从陆润芝的嘴里听到夸奖,崔宁有些惊讶,带着微怔听她接着说道:“她曾在我手下学习半年之久,我观之其学风懒散,随兴而行,但为人风趣,乐于助人,在同学间评价极好。她不守常规是不假,但绝不是——至少在太虚山的时候不是,传闻中那般残暴之人。”
崔宁一愣。
这样态度鲜明的维护,这样义正严辞的强调。
她万万没想到她会这样说。
少年时,陆润芝对她的不喜几乎全班皆知:喜欢挑她错处不说,每每挑到也绝不轻罚。好友姜霁月曾笑她跟陆家这位姑奶奶八字不合,连她也一度怀疑自己以前是不是不小心得罪过她。她从未想过有一天陆润芝竟会对她表示赞许,并且在别人面前维护她……
世事无常,岁月以伤痛吻她,却又以另一种方式,将隐藏在时间里的惊喜翻给她看。
忽略骤然涌上眼底的水汽,她释然地想:曾经的喜爱与憎恶到底都过去了,真好,我还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