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晋襄公将在夷地举行大规模阅兵。
“老臣派”提前拿到军队改制的终极名单,具体安排为:
中军将:士榖
中军佐:梁益耳
上军将:箕郑父
上军佐:先都
下军将:先蔑
下军佐:荀林父
如果这份名单在阅兵现场由襄公宣布,那就意味着,文公时期崛起的功臣元勋的二代全部被弃用。献公、惠公时期得势,文公执政时期和襄公执政前期被苦苦打压的旧贵族,卷土重来。晋国的政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阅兵仪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既然结果已经昭然若揭,“老臣派”已然一身轻松。“新人派”也不见进一步的动作。在“老臣派”眼里,“新人派”是明智的。放弃无谓的挣扎,起码不会输得太难看。甚至以后,还可依此,向“老臣派”讨点残羹冷炙。
在表面一派和谐的气氛烘托下,这一天终于到来。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三千士兵排列整齐。他们摆好战车,组成若干方阵,等待君主检阅。
臾骈担任阅兵总指挥。他站在队伍前列,神情肃穆,一身铠甲。汗水湿透他的全身,他仍笔直挺拔,气势威严。
“老臣派”入围名单的六人和“新臣派”的狐射姑、赵盾、先克、栾盾、胥甲五人分别就座。两派的座位自然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双方各据一头,只是礼节性的冲对方点头致意。
襄公站在一辆装饰华美的战车上。左右护卫执戈警戒,他全副武装,神情严肃。战车从队伍最末处往前缓缓行驶。襄公所到之处,车兵登上战车,步兵扬起手中兵器,齐声大吼“君主英明”三声。
经过大约两刻钟的停停走走,终于完成巡视返回原点。此时,襄公已经疲惫不堪,汗如雨下,整个人像从河里捞出来似的。左右侍从伺候他换过贴身衣物之后,他重新回到座位。
检阅完毕,自然要勉励将士一番:
“今日寡人检阅三军,见我军兵强马壮,军容整齐,军士个个精神饱满,气贯长虹,寡人甚慰!烈日当空,三军将士们辛苦了!军队如此威武,全赖众位将帅副将的齐心努力刻苦操练。晋国的边关宁定、内外安宁,全系各位将士之身。列位任重道远,务要戒骄戒躁,砥砺前行!”襄公看向众人,眼神坚定,神情激动。
军士又发出“君主英明”的呐喊,此起彼伏,声音震天。
客套话说完了,阅兵仪式来到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最激动人心的环节:
“自先君接掌国政以来,夹辅王室,攘楚联齐,践土会盟,称霸诸侯,威震四方。寡人忝大任执掌晋国以来,外攘频仍,挑衅不断。仰赖诸位及前辈旧勋浴血奋战,捷报频传。御秦攘狄,尊王拒楚,晋国霸业终得存续发扬。”
“不幸天降奇灾,先君遗留给寡人的治国能臣相继离世。栋梁倒塌,朝堂空空,三军无首,上下不安。寡人深惧且忧,恐长此以往则上下离心,国运不济。故此,博采众位大臣的谏言良策,再经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寡人惟恐思虑不周,失了君臣情义,不胜惶恐之至……”
襄公抚今追昔,洋洋洒洒一大篇。“老臣派”早已听得不耐烦。恨不得一下切入主题,马上宣布名单,吃下定心丸。他们好马上实施早已定好的治国大计。
襄公还在继续,眼看就要说到重点,名单即将脱口而出……
突然,军队传出喧哗声。几名副将先是使眼色警告,命令士兵停止交谈。停顿片刻,更多的士兵开始交头接耳。不得已,副将又训斥了好几个人,仍是制止不了。
人群的骚动引起了襄公的注意。不得已,他只得暂停说话,一脸疑问的看向臾骈。臾骈立刻走上前去查问。询问之后,他来到襄公身边,对襄公轻声耳语。襄公听后,脸色大变,半响没说话。
眼看名单呼之欲出,襄公却突然不说话了。“老臣派”一脸错愕。转头一看,“新人派”却一脸淡定。
襄公清清嗓子,环顾四周,话锋一转,说道:“寡人惶恐之至。今日三军将士在场,寡人也想听听将士们的想法。”
话音刚落,士兵纷纷拿起兵器戳地,“君主英明”又一次响彻上空。
襄公转头看向臾骈,示意他代表将士说出他们的想法。臾骈一个箭步跑到襄公左侧,站定之后转身面对众人,一字一句抑扬顿挫的说道:“三军将士以为,晋国饱受祸乱数十年,先君掌国政之后才重回安定繁荣。晋国内外稳定称霸诸侯,还需辅以重臣之位顺利过渡才是三军之幸,国家之福。”
言外之意,除了君主权力顺利交接,如果贵族权力交接突然改弦易辙,军队可是不答应的。
自文公归国至今十五年,军权都掌握在先氏、狐氏、赵氏、栾氏、胥氏手上。如今服役的高级将领、正副将都是他们一手提拔。一茬帅一茬将一茬兵,旧帅尸骨未寒,这边就急着全部换新。换帅意味着所有人的命运可能都会改变,他们的利益会被波及,自然要为此抗争。
臾骈的话言简意赅,襄公听后非常懊恼,当初为何没有考虑军队的因素?因为从头到尾,“新人派”从没有动用过他们手上的任何资源,以至于他们的对手和国君都认为,他们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乖乖等待裁决而已。万万没想到,最后关头,他们走了这步险棋!
大庭广众,军队并未要胁哗变或以命相拼,他们只是委婉的把自己的意见表达而已。纵然有不守纪律之错,还算冷静克制。这些话,虽含蓄却向襄公清楚表明了他们的立场:如果“六卿”变动翻天覆地,军队不乐意。军队不乐意,意味着军心不稳。这对襄公的执政绝对是致命的。
“三军将士的意思,寡人听明白了。寡人定会重新考虑重臣的平稳过渡,以国家稳定为要。”军队发声如此突然,襄公有点心虚。暗自责怪自己考虑问题不周,眼下也只得硬着头皮被动虚应了。
“不知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补充的?”襄公再次环顾左右。心中大喊,有什么干脆一次说清楚吧,别冷不丁还爆出什么令人措手不及的。
“老臣派”显然被吓懵了。这一切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他们没有准备任何预案应对当下的情形。再者,君主应付军队的一番话已然是默认考虑他们的诉求。这个时候,如果他们站出来为自己发声,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尽管心焦万分,只得沉默祈求,希望军队这一出只是个插曲而已。
“新人派”这边,赵盾曾有过顾虑。他担心,如果“新人派”仅有一席,会是他或狐射姑其中之一。无形中,两人成为对手,所以实在无法与狐射姑结盟。谁知最后关头名单流传出来,才知己方完全落败,瞬间所有的顾虑都没了。狐射姑加入他的阵营,二人同仇敌忾,一切遵从赵盾的安排。
从阅兵开始到此刻,“新人派”异常沉默,彼此之间只是偶尔眼神交流或是点头微笑而已。
突然,先克‘嗖’一下站起来,对着襄公作揖之后问道:“君主在上,先克有几句话想说,不知——”他语气犹豫,眼神却坚定。
襄公很诧异,竟是年纪最小的先克要说话,他点点头,“你说。”
得到君主首肯,先克又环视各位大臣,这才缓缓开口:“先克不孝,未能好好侍奉父亲,他便仓促离世。”语气低沉,神情抑郁,在场之人莫不为之动容,“先父曾经投身的事业,先克虽未得参与,然耳濡目染,又得先祖口口相传,也略知一二。”
说到这,他略微沉吟又继续道:“狐老将军足智多谋,多次避开敌人追杀,护卫先君一路无恙;他力主扶助周室,抢在秦国之前将天子送回成周,王室感激,赏誉有加。此举彰显我国实力,更令我国在诸侯国中美名远扬;“城濮之役”他又主张果断应战,设奇计取楚。”
“赵老将军陪同先君流亡时,曾为先君挡下致命一箭,自己却留下终身病根;归国后,他又几番推位让贤,为晋国举荐治国能臣杀敌猛将,自己却甘愿落于人后。”说到这,先克用眼角偷偷瞄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先都等人。看到他们似乎坐立不安,他又稍微停了停。
“晋国霸业能成,全赖先君英明神武。除此之外,一干股肱之臣也是功不可没。两位老将军,一人定计,一人执行,配合无间,所向无敌,更是居功甚伟。”追溯完过往,剩下的总结陈辞才是点睛之作,“先克以为,狐氏、赵氏之功不可忘!惟有忠臣志士前赴后继,晋国才能稳定繁荣,霸业才得以延续。名声赫赫,百世流芳,国祚绵长。”说完,他再次看向襄公,得到指示才坐下。
先克的一番话,在座的人都听得很清楚。先氏两任中军元帅,权势可谓熏天。先克却只字不提,只说狐氏、赵氏不可忘。为的是避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形式虽委婉,他的意思却直接明了——先君功臣虽已远走,可他们立下的功业还在。狐氏、赵氏可是有资历足够的继承人等着任用的。如果狐氏、赵氏不能忘,先氏是不是更不能忘?“新人派”岂能全部舍弃?
偏偏他讲的全是事实,不容质疑。献公、惠公时代已经远去,献公为晋国创下的事业说是丰功伟绩毫不夸张。然而,他走之前埋下的祸根——“骊姬之乱”却不得不提。这场宫廷内斗,造成晋国内政腐败,民不聊生。这些伤痛深深刻在人们心头,至今想来仍隐隐作痛。
文公的回归给晋国带来的是气象一新。除了文公本人对局势的掌控得力之外,跟随他漂泊十几年不离不弃的几位贤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颠沛流离,忠心护主。归国之后又致力于内政外交,奇计频出,屡有佳绩。提起他们的名字,马上让人联想到稳定、安宁、霸业。
一边是痛苦的追忆,一边是甜蜜的回想,如何选择不是显而易见?
“先克言之有理。不愧是将门之后,年纪轻轻就目光长远。没有一班忠臣能人的辅助,何来今日的国势昌盛,威震诸侯?”瞟了一眼手中的名单,襄公心中有了决定:这份名单一定要修改。
众目睽睽之下,先克所说句句是实,毫无哗众取宠之嫌。就算身为一国之君,地位至尊,也不能罔顾这铁一般的事实,将“新人派”全部摒弃在核心权力的门外。
如果打个比喻,今日晋襄公的遭遇应该是这样的:他象满含勇气的斗士,斗志昂扬的正要展开攻势。甫一上场却被告知,游戏规则临时修改。对方来了一个兵团,而此时的他只有一人一马一剑,身后空无一人,没有一点胜算!无奈,只得退场做足准备再来。深深的无力感再次袭来,像他继位之初的各种身不由己。
晋襄公本想借此机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可是一抬眼,三军将士目光灼灼。先家两代辅君元帅,如今只剩下弱小无助的先克。当低头沉思时,内心有个声音还不断响起:“不能一意孤行随心所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敢断言,今天这种场合下的发声,如果他毫不顾惜,很快定会有强烈反弹。
失望之余,他又宽慰自己,“新人派”的父辈并未与他爆发过直接冲突。唯一的例外是先轸。但是,最后他选择以死谢罪,算是圆了他这个君主的面子。
他们挟大功都不敢僭越,他们的后代自然更不可能威胁到他的执政。他已非初掌国政时的青涩无助。前有五战五胜的辉煌战绩在手,后有召集盟会号令诸侯的威风八面。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日渐成熟,大权在握,何惧之有?
“今日阅兵,众位辛苦了。军队改制事关重大,容寡人与众臣再行商议后再做定夺。”襄公此言,等同宣布阅兵到此结束。这意味着,今日大事已毕,大家可以解散了。
襄公的话无异于当众人的面狠狠打了“老臣派”的脸。同时也沉重打击了一心支持他们四处造势的“骑墙派”。他们神情委顿,一蹶不振。“新人派”的出其不意打得他们晕头转向,无力还手。
“新人派”动用军队是对襄公施加力量压制,动用先克则是情义感化。先克追忆先辈与先君的君臣情谊,表面上是替狐氏、赵氏不值,实则引发了在座对文公旧部的集体追思。如果是狐射姑和赵盾站出来,则有自吹自擂之嫌,效果势必大打折扣。他们选择先克,实在是棋高一着。
“新人派”的祖辈被集体追忆,哪里还有“老臣派”的栖身之地?
今日一战,胜负已分,静待结果便是。
父亲要赵盾谦退忍让,原本赵盾也并非一定要位列“六卿”。可是君主既定的名单太过绝决。“新人派”全部被遗弃,实在难以忍受。中庸之路行不通,只得奋力一搏。否则将来晋国的政治舞台恐怕再难有赵氏和先氏的踪影。
经过正面侧面的出击,赵盾相信,君主一定会修改名单。如果他所料不错,君主的新名单上,前三甲必定是狐射姑、他和先克。另外三席,留给“老臣派”也好。让他们多少还有点尊严,未来不至于将“新人派”视为眼中钉。
作为赵家的继承人,此时的赵盾更是不得不佩服赵姬的深谋远虑。
得知是由她提出让赵盾成为继承人时,赵盾以为,她不过是为了她三个亲生儿子的将来着想。现在想来,赵夫人所为,除了是为她的亲生儿子和她的切身利益筹划之外,也保住了赵衰为赵氏辛苦打下的基业。如果赵盾不是赵家继承人,今天的赵家和先家一样,孤儿寡妇只得被动等待命运的裁决。
先家毕竟有两个元帅名头。因为赵衰的谦让,赵家有的只是名声在外,实际头衔还不如先家。
“新人派”这边,仅靠狐射姑一人,定是难成气候。想到狐射姑,赵盾不由得摇头。今天阅兵结束后,大家都准备散去了,他还专门站出来对臾骈冷嘲热讽。这个狐兄,还是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儿,什么时候可以改改脾气?不提也罢,今日折腾许久,人也乏了,赵盾早早便歇下。
紧赶慢赶,阳处父愣是没在襄公阅兵之前赶到。他心焦似火烧,一路在想,阅兵式上是不是已经宣布了名单?是不是已经不能更改?这份名单到底如何?如果确实对己方不利,他要如何改变局势?用什么说服君主?他心乱如麻,千头万绪。终于回到绛都,他却过家门而不入,直奔赵府。
赵盾十分热情的接待了阳处父。得知己方获胜,阳处父悬着的心终于慢慢落下。想来这边战况紧急,自己却袖手旁观,忍不住一阵内疚。
“少主殚精竭虑,先少爷和臾将军更是尽心竭力,阳某却未出半分力气,实在是惭愧万分。”阳处父自问对赵家忠心耿耿,关键时刻却没帮上忙,不禁连声抱歉。
“阳叔叔客气。”阳处父对赵家的一番赤诚,赵盾了然于心,“您是奉国君之命出使,国家大事为要,勿须自责。”
赵盾不以为意,阳处父心下也舒坦不少。“此次可说是惊险万分,幸好少主睿智,否则大事不妙啊。”经过此事,阳处父更坚定了自己的眼光。经过诸侯会盟期间的密切接触,他便认定这位少主将来必是国之栋梁。现在看,果真如此。赵家两代英才,投靠到这样的门下,可谓是祖上积德,三生有幸。
“阳叔叔过奖。”最近,赵盾细细回想,而今围绕在他身边的得力干将全是父亲为他累积的人脉。他不过是坐享现成而已,实在不敢骄傲。“全赖各位前辈对我父亲的信任支持,赵盾才有机会一试身手。”走到今天这一步,赵盾深知自己是幸运的。父亲为他留下的贤人能者皆是他的终身财富。
赵盾越是客气谦让,阳处父越是羞愧难当。老将军仙去之后,赵家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就是此次军队改制。如此重要关头,他这个赵家一手提拔得以步步高升的幸运儿,向来自诩是赵家的忠实门徒,再不做点什么,简直就是忘恩负义之至了。面对赵盾的体谅,他无言以对,低头冥思苦想。
“阳叔叔连日奔波,路上舟车劳顿,想来已是疲惫不堪。”阳处父半天不出声,赵盾想,他肯定是累了,于是说道:“不如就在寒舍用过晚膳,让晚辈为您接风洗尘。”说着,赵盾便要吩咐家人准备。
“在下受之不起。”阳处父一听,这还了得,无功哪敢受赵盾的邀请?“离家已过半月,还是先回去看看,实在不敢劳烦少主。”
阳处父坚持,赵盾也不勉强。匆匆道别,阳处父便离开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