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学习期
这个阶段,除了知识的学习以外,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礼貌。有礼貌,才能有所成就;没有礼貌,走到哪里都没有人缘。有良好的习惯,清洁、整齐、威仪、勤奋,纵使智慧不足,学问差了点,还是会受人欢迎。
25岁以前,要将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做事的技术,以及做人的基本道德观念等所学完成,甚至借由苦行,增加自己的精神毅力;或者到寺院丛林过团体生活,接受切磋磨炼。因为父母、师长、朋友对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唯有自立自强,才能提升自己,幼稚、不懂事只会白白浪费青春。
这个时期,年轻人的价值判断,时常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小孩子在幼儿园的阶段,常常会说:“这是我妈妈说的、爸爸说的。”上了小学,得到老师的教导,他会说:“这是老师说的。”到了中学阶段,以朋友为重,就改口说:“我朋友说的。”等到上大学,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女朋友说的”或者“我男朋友说的。”
无论大小事情,都是别人说的人生,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因此,25岁以前,应该找到自己所认为可以安身立命的根据。信仰不是老公公、老婆婆才需要,不论是信奉佛教还是基督教,信仰是青年寻找目标、寻找安身立命之处的助缘。
(二)实习服务期
到了25~35岁的阶段,要学习与大家合群合作、共生共处,把群我的关系处理好,事业的基础实习完成,把理念付诸实行。
有一个徒众与我相遇,我问他几岁?他很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年40岁了。”
“有什么特长吗?”“没有。”
“你会讲经吗?”“不会。”
“你会念经吗?”“念得不好啊!”
“你会做什么事吗?”“没有专才。”
师徒之间难得一见,总要讲几句鼓励安慰的话,但是听到他的回答,感到很失望,终于忍不住对他说:“你都40岁了,怎么还没有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呢?”我觉得人生在35岁以前,应该学习创业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你的学业已完成,应该开始服务大众,将自己所学奉献出来,回馈社会。甚至扩大自己奉献的范围,或做义工,或为义工服务等。世界上最伟大的义工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一生做众生的义工,从来没有要求薪水;观世音菩萨,游诸国土,度诸众生,也是做义工;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众生解除苦难,是地狱众生的义工。出家人也是众生的义工,他终其一生,都是做服务奉献的工作。做义工比做志工好,志工是有志去做,做好做不好,不一定。义工必定是心甘情愿投入事情,因为有情有义、慈悲、奉献、服务,更为超越升华。
(三)弘法布教期
到了35~45岁,可以弘法布教。人生犹如一块田地,如是因,召感如是果,在菩提园里栽种菩提种,当然收成的就是菩提果。想要将来有收成,就必须赶紧播下种子。因此,所谓“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这个阶段你可以广结善缘,利乐众生,发挥所长。
(四)佛法圆融期
45~50岁,不妨规划为教、学、做并重的人生,一面自学自做,一面将经验传授与人,所谓自利利他,在教学做同时进行的状况,佛法的实践与运用,也会逐渐圆熟。
(五)经验传承期
65~75岁的人生,应当著书立说,以传承经验;或专职教学,把一生的智慧经验传承给后代。
一直以来,中国人讲究“密笈”、“密传”,甚至民间技艺也有所谓“传媳不传女”的说法,因此许多一生努力的技术、技艺,宝贵的方法与经验,都因为这种陋习而失传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讲了一句话:“一个伟大的人物,并不是自我成功立业而已,而是将来要有一个继承人。”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我深信,唯有让年轻人及早出头,未来才有源源不绝的活力与希望;唯有及时“世代交替”才能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尤其佛教强调传灯,以一灯燃百灯,百灯燃千灯,灯灯无尽,法灯才得以传承下去。
所以,在我58岁的时候,毅然把领导创建18年的佛光山,传给第二代徒众心平和尚。我觉得,人要交棒,要有传承。因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接力赛跑,要与人竞赛,必须要交棒,才能到达目的地。
(六)云游度生期
75~85岁的人生,可以云游度生,随心所欲;或一面教学,一面游山玩水。此时功成名就,不必为旅费挂念,也不用挂心无人招呼,可以随喜随缘传授经验、阅历,将本土化的人生,扩展到国际化的人生,将经验阅历国际化,扩展宽广的未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