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有修道的恒心。“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发心修行,须常自问:道心有多久?露水道心,忽发忽失,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真正发心修道,“要得滔天并盖地,胸襟流出有何难”,日修月修年年修,朝夕惕励不变心,这才是修道的恒心。
过去长老大德们的成就均来自有恒。唐朝道宣律师为南宗律宗祖师,他听一部戒律,反复千次,毫不厌倦。六祖惠能大师,为等待弘法的因缘,隐迹猎人群16年,日日面对猎杀血光,他的道念仍日日长。南阳慧忠国师30年不离寮房,南泉普愿禅师40年不出寺院,他们的心胸充满菩提,脑海唯有般若,“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三四十年如一日,这种恒心非常了不起。
有些年轻人一入佛门,就希望证悟涅槃、了生脱死,佛法不是变魔术,哪能一下就成道了,也不像学电脑,学驾驶,几个月就学会了。学佛,是学心地法门,学生命意义,是找心,找自己的本来面目,怎么能轻易找到呢?一年生的树木,可以当柴火烧;三年的树木,可做棍杖使用;十年挺立的树木,是做桌椅、板凳的材质;百年大树,才能做不朽的栋梁。在人间修道,要养深积厚,要为千古的法身慧命深深扎根,才能做佛教的栋梁。如何有修道之恒?
(一)对三宝有信心,是修道之恒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进入佛道的第一步,必须培养对三宝的信心:相信“佛”是生命的智者,能引导我们离垢断苦,提升自性中的佛性,谛观人生真理。相信“法”能通透人生的真理,可以度脱无明烦恼,获得快乐解脱。相信“僧”是我们的亲教师,是我们人生的导航。
修道,要相信三宝的慈悲与智慧,从信仰中学习佛的行仪,来健全自己;从信仰中学习佛的心力,去度脱自己。净土法门的弥陀愿力,使我们相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净土,相信弥陀的发愿真实不虚。信心如手,能使我们获得无限智慧;没有信心,如同无手之人,入宝山也徒然空手而回了。
(二)对修持有道心,是修道之恒
《华严经》云:“初发心便成等正觉”,最初入门所发道心,若能持之以恒,便能成就正等正觉。
修行,要发大心,沉得住气,忍得住苦,耐得住劳,对自己的修持有道心,才能成就法身。常不轻菩萨修行的法门,“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虽然被路人投石、鞭打、厉骂,也不变初心,终于成就忍辱菩提。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念佛,修持般舟三昧,30年不出庐山一步,成为中国净土宗的祖师,靠的即是坚忍不移的心力。
藏传密教里,要当“格西”,需要30年的时间,即使达赖喇嘛,也不容易完成这个学位。学密法,没有10年的显教基础修“四加行”(供养10万次、持咒10万遍、观想10万次及五体投地大礼拜10万拜),是不能得法的。饭没有煮熟,不要妄自掀开;蛋没有孵够,不要随便一啄。不论学习打坐、讲经、持咒修持或苦行服务,只要有道心,一定能成功。不必急于出头,也不必羡慕别人,只要有精进的道心,专心修持,“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莫顾”,念兹在兹,必有成就。
(三)对众生有悲心,是修道之恒
学佛之心态,不能像一般哲学家,只在文字、理论上作分析,空口夸谈;或像历史学者,只在典籍史料上考据求证,大做统计文章,这些都脱离了佛法的本义。
佛法重视众生的实际生活,重视解除众生的痛苦烦恼,并非一般的谈玄说妙。所有的佛法,都是为了对治众生的各种贪瞋痴心病;八万四千法门,也是为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不但个人渴望解脱痛苦,众生也同样盼望消灾免难,因此,学佛的人,不能以一己之寻求解脱为满足,对众生的痛苦更要有悲心去救度。
诸佛菩萨为救度众生苦,在娑婆世间马不停蹄地奔波;因不忍众生受六道轮回苦,而为广大众生许下誓愿:如地藏菩萨为地狱众生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消灾延寿药师如来,为众生而广发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之千处祈求千处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等。我们只要如诸佛菩萨般发了广度众生的悲心,在佛道上就不会轻易退却。
(四)对佛教有热心,是修道之恒
若欲振兴佛教、弘法利生及净化社会,必须佛教徒对佛教事业热心参与。政府提倡由寺院兴办公益事业,即是因为宗教对提升社会道德有很大的效益。数十年来,不论佛教团体、佛教寺院、佛教徒,均热心投入济世事业,譬如冬令救济、托钵济贫、建立医院、孤儿院及养老院等福利事业,为社会风气的改善作了正面的示范。
一位佛教信徒,不论从事学术发展、文教护持、经义讲说或社会服务……佛光人都要以佛光四句偈,作为日常修持的目标: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我们要热心佛教事业,多结缘奉献,从结缘中获得快乐,从奉献里获得满足,这是悟觉的修持与成佛的资粮,能够安住在佛心佛境里,还怕佛道难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