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叹道:“你也是楚人,难道要连自己也杀么?你与主公有仇,何必牵扯楚国百姓?”
伍子胥道:“我已顾不得这许多,不将楚国灭亡,难解我心头之恨!”
申包胥看着伍子胥道:“我知你心中愤恨,但你若执意要灭楚国,那我一定尽力将楚国恢复。”
伍子胥心中一惊,道:“难道你要将我捉了,献给主公?”
申包胥道:“子胥说哪里话来,我要捉你,又何须等这些天,我申包胥岂是卖友之辈?如今太子建在宋国,而通吴路上又有兵士把守,你要走就去宋国吧!”
伍子胥心中羞惭,心知自己不该猜疑好友,于是匆忙拜别申包胥,去往宋国。
通往宋国的道路果然盘查松懈,伍子胥没费什么力气就到了宋国,经过几天四处探寻,终于找到了太子建,二人相见,不由得抱头痛哭,伍子胥问太子建可曾拜见宋国国君,太子建只是摇头。
原来宋国此时也不太平,宋平公跟楚平王一样,将太子杀害,立妾侍之子为储君。宋平公死后,其妾之子继位,是为宋元公。宋元公猜忌国卿华氏,想要灭掉华氏一族,华氏见情况危急,就跟楚国求救,楚国一向与华氏一门交好,楚平王于是派蒍越为将到宋国救援华氏。
听说楚国大军将到宋国,伍子胥就与太子建商量,最后决定逃到郑国。
郑国原本依靠楚国的保护,后来脱离楚国,转为投靠晋国。伍子胥和太子建到了郑国,便去拜见郑国国君郑定公,郑定公听闻是楚国太子,甚为高兴,又知伍子胥乃楚国名将,便大排宴席招待二人。
酒宴之上,伍子胥与太子建向郑定公哭诉各自情由,伍子胥泣道:“我楚国国君不仁,乱人伦、害忠良,素闻君侯贤德,断无坐视他邦之国君上昏乱之理,愿君侯效汤武之故,以有道而伐无道,出兵灭楚,以正我大周天子朝纲。”
郑定公听了,甚是为难,道:“两位的冤屈,寡人已知,但郑国势小力微,实难与楚抗衡,更别说灭楚。两位权且委身郑国,一应衣食花用自有寡人供给,待日后别有良法,寡人自会相助。”
伍子胥和太子建在席上苦苦哀求郑国出兵,郑定公只是推脱不允,筵席过后,郑定公命人安排伍子胥及太子建一家大小到驿馆安歇。
如此住了十几日,郑定公几番宴请伍子胥和太子建,二人每次都恳求定公出兵伐楚,郑定公推脱不过,对二人道:“郑国乃是小国,自顾尚且不暇,又怎敢出兵向楚,况且郑国尚需晋国庇护,晋国之强,人所共知,与其求助于郑,不如去晋国面见晋侯,晋国如若出兵,你二人则事可成矣。”
伍子胥听了,默不作声,太子建心中却暗暗点头。
回到驿馆,太子建便和伍子胥商量要去晋国,伍子胥道:“如今郑国国君待我二人如上宾,而晋国就未必了,又怎会出兵帮我们,且郑国离楚国近,晋国离楚国远,舍近而求远,断然无此道理。”
太子建道:“郑侯虽待我等不薄,但郑国终究是小国,不敢与楚为敌。晋国国力强盛,不逊齐楚,如说服晋侯,我等之仇可报。”
伍子胥道:“太子有所不知,晋国有六卿主朝政,各自皆有各自的谋划,要其出兵,难如登天,与其求晋国,不如求吴国,吴国虎视楚国久矣,若我二人去求,必定肯出兵相助。”
太子建道:“晋国向来与楚国不睦,而两国都想称霸中原,一战势所难免,晋国离郑国不远,若不试一试,又怎知晋国不会出兵?”
伍子胥想了想,道:“既如此,我便留在郑国,太子如说动了晋侯,我就在郑国等候太子大军,太子如求不得兵马,还回郑国,我二人再做打算,如何?”
两人商议已定,次日,太子建拜别郑定公去了晋国。
几日后,到了晋国,太子建入宫谒见晋顷公,从早上等到午后,也未得召见,看看日已西斜,才从宫中走出一个下人,道:“主公说了,先请太子到驿馆歇息,过几日再宣太子入朝相见。”太子建无奈,只好回到晋国驿馆。
到了晚上,晋国国卿荀寅来驿馆见太子建,道:“太子,我家主公国事繁重,无暇分身,特命我带酒食来赐予太子,不知太子来我晋国,有何要事?”
太子建道:“楚王昏聩,占我之妻,夺我储君之位,又谋我性命,我知晋楚不和,所以今日特来请求晋侯出兵伐楚。”
荀寅道:“就凭太子这一句话,便要晋楚两国兵戎相见,也未免太容易了些,再说我主公又凭什么相信太子所言?”
太子建道:“那么,晋侯如何才肯发兵?”
荀寅道:“太子莫太心急,我主公近日正为一事烦恼,如太子能为主公解忧,则万事好商量。”
太子建道:“敢问晋侯因何事烦恼?”
荀寅道:“郑国为我晋国临近之邦,这些年来却时而事楚,时而事晋,令我家主公很是为难,于是想将郑国灭掉,听闻郑侯与太子亲厚,若太子肯回郑国联络郑国臣子,等我晋国大军到时,太子为内应,则灭郑易如反掌。我家主公说了,事成之后便请太子做郑国之主,到了那时,太子身为国君,出兵伐楚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么!”
太子建听荀寅如此说,不由得心动,便道:“晋侯好意若此,我又岂敢推脱,明日即刻归郑,以报晋侯。”
荀寅笑道:“如此,主公与在下就静候佳音了。”言毕,起身告辞,太子建在一旁躬身相送。
第二日,太子建兴冲冲离开晋国。回到郑国后,见了伍子胥,伍子胥问道:“晋侯可曾答应出兵?”太子建将荀寅所说的话对伍子胥讲了。
伍子胥听了,惊道:“太子怎么如此糊涂,晋国灭郑,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和领土,荀寅的那些话,不过是利用太子更容易攻下郑国罢了,怎会将郑国送予他人,此事太子万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