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便是巫林论武大会的日子。
早到的江湖门派已有些难耐,在这巫林,他们事事要忍耐,晚来的江湖门派,心中却暗自庆幸,终归是没有误了大会日期。
巫林的山道是极窄的,只容一人过身,所以随行的马匹及行李大都寄在了巫门镇或是农家,也有的门派是特意安排了弟子照看,但留下的弟子多是不甘的。
崎岖的山道,排着长长地队伍,像极了雨前出行的蚂蚁,而扎营在巫林山道旁的江湖门派,却像支流河水,逐渐汇入了主流。好在巫林老人的茅草房与镇子并不太远,巫林山道也不太长。
巫林老人的茅屋前是一个不大的空旷平地,大致可容四五百人,空地上还摆放了一些日用的农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旷的平地上站满了人,站不下的,便站到了周围的树林中,也有的直接爬到了树上,不到两个时辰,几乎所有参与此次大会的江湖人均已来到巫林老人的茅屋前,等候巫林老人现身。
这巫林论武大会,或许是这些江湖人参与的最寒碜的一次武林大会,但却成了大多江湖人最向往的武林大会。
过不多时,巫林老人从茅屋中徐徐而出,看这巫林老人,满头白发,身着白色道袍,容光满面,宛如仙人,从其穿着打扮看,也是精心准备的。
巫林老人隐居已久,此次大会的江湖人多是不识的,纷纷前后簇拥,争相而看,得见巫林老人一面,便可攒为炫耀的资本。
巫林老人背后站有三位相貌堂堂的中年人,个个也是威风凛凛,他们是大多江湖人相识的,便是巫林老人的三位徒弟。巫林老人便是遣此三人广派邀帖,遍邀武林人士来参加巫林论武大会,大徒弟名唤破风,二徒弟人称绝痕,三徒弟名为天音。
巫林老人立于茅屋前,扫视了一圈,颇为满意的点点头,便开口道:“承蒙各路江湖好汉关心,不远万里而来,老朽本应一一登门拜访,无奈有心而无力,于是便遣我三位徒儿拜发名帖,约于今日齐聚巫林,共论武学”。
各路江湖人均道客气。
巫林老人感慨道:“老朽本名李天行,还是孩童之时,家中本是殷实,但却遭了强人,家道中落,不多时,父母也双双病逝,家中仆人怜我孤苦,便将我送至深山的一座道观之中修行。吾自此便随吾师修行,学得一身武艺,年逾三十之时,吾师便撒手仙去。此后我便云游四海,一路行侠仗义,时日久了,便在江湖中闯下一些名声。因常作道人打扮,江湖中人便称我为天行道人。闯荡江湖之时,我与各大门派交好,常与好友切磋武艺,彼此之间武功多有进益。各门派好友也不顾忌我的身份,切磋之时更是毫不避讳。我也谨遵江湖规矩,习得的武功不曾泄漏半分,我这三位徒儿所学乃是老朽自创的武学”。
巫林老人叹道:“老朽专好研习武学,实已到了痴迷的程度,行走江湖三十余载后,便隐遁深山之中,专研武学之道,没想到一去便有十余载,而这十余年中,令老朽痛惜的是,昔日好友却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中,也于此劫中纷纷陨落”。
讲到此处,巫林老人颇为伤感,深深凝望着眼前的江湖人士,各路江湖人士也均暗自伤神。
巫林老人接着道:“我本在深山修炼,不闻江湖中事,但一日偶遇一江湖弟子,此人满身是伤,正在被另一江湖门派追杀,我不忍见他死于刀剑之下,便出手救了他一命,这才得知江湖中出了个‘武林榜’。我见此事与昔日的众多好友均有牵涉,也不想江湖因此而涂炭,便重出江湖,以一身武艺化解这些江湖恩怨”。
巫林老人正自出神凝望天空,似乎想起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大战。
巫林老人接着道:“老朽不敢居功,各大门派相互争斗,有不少江湖高手均在此役中丧生,其中也不乏我的昔日好友,待我出山之时,各门派的力量也是极有限的,同时也疲惫于此,均有休战之意,也承蒙各门派的关照,便给了老朽这顺水人情,作了这居功之人。但此役下来,各门派亦有不少武功在此役中失传。老朽深知,各门派间虽已平息了争斗,但师门仇恨,岂是朝夕间便可化解的,老朽亦深知,各门派掌门人均不愿师门在自己手上断绝”。
巫林老人讲到此处,颇感无奈。
“老朽自平息江湖恩怨以来,便隐居在这巫林之中,日日以习武为乐。一身武艺,也不想失了传人,便机缘巧合的收了三位徒弟。这三位徒儿刚到巫林,不过是几岁的孩童,现已随我习武二十余载。老朽虽是隐居,但毕竟泄了踪迹,近几年有不少江湖人到此求武,想以此找回当年武林榜争斗而失传的武功绝学,但均被我也一一回绝了。回绝的越多,来此的江湖人也越多,有不少均被我这三位徒儿打发了。没承想,我这三位徒儿倒渐渐有了些江湖名望。老朽虽谨遵江湖规矩,不曾泄漏半点当年从各门派处习得的武学,本也想带着它们入土,但想到各门派武学开创不易,也不愿这武功绝学失传于后人,便想出一主意,欲将各门派的武学完璧归赵”。
巫林老人讲到此处,各路江湖人士便骚动起来,脸上均有喜色。
少林寺秋林大师此时也在这巫林论武大会上,正为武林有此大会甚感高兴,但心中却存了疑惑,心想当年巫林老人与本寺方度大师结缘,也曾共商武学,但少林寺绝技,不曾失传。但此次巫林老人又委派弟子派了邀帖来,莫非巫林老人只是让我少林僧人来看热闹的?”。
秋林大师又听说巫林老人要将各门派失传的武学相授,但窥学他人武功,乃是武林大忌,只怕少林寺是不便再滞留这巫林论武大会了。
秋林大师既存此念,便出口询道:“贫僧少林寺秋林大师,见过巫林老人前辈,武林有此论武大会,当是武林之福,但我少林七十二绝技不曾流落江湖,恐怕敝寺僧众,不便在场”。
巫林老人听他如此说,心中颇喜道:“秋林大师乃是少林高僧,果然闻名不如见面,大师莫急,老朽自知江湖规矩,亦不会当众授武,还请大师放心。贵寺虽未有武学在武林榜一役中失传,但老朽与贵寺方度大师交好,曾一起开创了一套新的武学,唤为‘天度掌法’。我想此套掌法由我二人共创,应当由我二人共享,现如今方度大师已经圆寂,我便想将此套掌法传于少林,不知秋林大师意下如何?”。
秋林大师闻得此言,心中甚喜,道:“方度大师乃是我寺高僧,能有此武学传之于世,实乃方度大师之幸,我寺之幸,但不知巫林老人将如何传授此套掌法?”。
巫林老人道:“天度掌法我已编写成书,共有两本,一本将赠与贵寺,一本将留于我处,与贵寺共享此套掌法,不知秋林大师觉得可好?”。
秋林大师喜道:“前辈胸怀,我等楷模,贫僧在此替少林僧众谢过前辈”。
说罢,巫林老人便让大弟子破风从茅屋中取出一本“天度掌法”的秘籍交与秋林大师,秋林大师将其郑重的藏于怀中,并再三称谢。
众人见武功秘籍得来如此容易,心中更是欣喜若狂,只盼早些时候拿到本门失传的武学秘籍。
正待众人准备开口索要秘籍时,巫林老人便道出了取武学典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