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100000005

只要不动心,一切就没事了

1

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着,就是定。参究禅定,就如暗室放光!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2

禅定、止观会给人一种稳定力。“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它并非只是蒲团上的用功,如果能将“观为慧、止为定”活化,就是有一点杂音,也不会太计较,遇到一点琐事,也不会放不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想的不想,使躁动的心得到沉稳。

——《星云法语·人生四宝》

3

我们每天必须面对复杂的人事问题,以及各种境界的考验,内心如果没有自主的定力,容易心随境迁,不能明审是非。心有定境,才能观照问题,以清明的理路思考,妥善处理。《六祖坛经》云:“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唯有培养心中的禅定,在动荡的人世间,才能生出“以不变应万变”的般若智慧。

——《星云法语·佛法与人生》

4

禅定的生活,在行立坐卧之间都要有最完美的表达。行,不疾不徐;立,不亢不卑;坐,不弯不曲;卧,不懒不怠,进而对世间要能看破、放下、洒脱、幽默,那自然能获得禅定三昧了。

——《开示》

5

行仪必须诚于衷,才能形于外。行立坐卧必须从内心的心念、思想,发展到成为习惯,如此表现到行为的外相上来,才能合乎自然。

——《迷悟之间·行立坐卧》

6

禅门,讲究不被人牵着鼻子走,不要东风吹东倒,西风吹西倒,一点自我的主张都没有。肯定自己是一种本心自明,不是自满;是一种移情化性,让自己做个佛菩萨,而不巧立名目,戴高帽子。自我肯定,直下承担,是禅者证验修持,登上光明藏的妙阶。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特色》

7

禅的世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荣枯等等相对待的世界,到达一种绝对真实和圆融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师与禅诗》

8

“戒、定、慧”是参禅学佛不可缺少的资粮:

在大恶病中,戒是苦口良药;在大恐怖当中,戒可以给我们守护。

在动乱当中,定是安定力量;在大危难当中,定可以给我们安稳。

在迷暗时候,慧是指路明灯;在愚昧的时候,慧可以给我们指引。

因此,戒、定、慧可以使我们身心健康,可以保护我们。

——《六祖坛经讲话·顿渐品》

9

思想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人因为有思想,故能开发智慧,所以佛教讲:“从闻思修而入三摩地。”思想到了极致,就是开悟。当初佛陀的悟道,也是经过苦思冥想,才能悟出宇宙人生的道理,将宇宙人生、缘起与还灭了然于胸的。今之禅门的参禅悟道,也是要穷追猛问,一点也不放松,一直问,一直想,一直参下去。因此,禅门的打坐,并非枯坐而是要参,也就是用心思想。从有差别中,找到无分别的真心,那是参禅的要道。

——《星云法语·心的修行》

10

有一些学人向师父求法,总希望有密传、有密法。密意是什么?其实是自己的体会,就是接心、印心。师徒之间能够见解一致,能够思想统一,能够彼此精神相依,能够甘苦与共,能够生死不渝、荣辱不离、两心相通,那就是密意。

——《六祖坛经讲话·行由品》

11

对治尘劳妄想,并不是要我们离开尘劳妄想,因为“逃避”不是办法,而是要在尘劳妄想里,面对现实,不被尘劳妄想动心。如佛经所说:“不怕妄想起,只怕觉照迟。”尘劳妄想不可怕,就怕我们没有“禅”、没有“定”、没有“力量”、没有“觉照”,那对修行而言,就有待加强了。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12

有时候,学佛修行,如果没有敌人、没有反对者,自己也不知道要进步;如果没有魔王来扰乱,自己也不懂得要发大菩提心。所谓“善可为法,恶可为戒”,有时候以敌为友也可以成为学道的资粮。

——《六祖坛经讲话·顿渐品》

13

凡夫居处世间生活,压力最重、最难处理的就是尘劳妄想。为什么?因为在“境界”上有了贪心,有了执着,有了挂念。“心念”上如果有了“人我”“贪着”,就会生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自然由此产生。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14

禅观的世界是烦恼的,也是菩提的。一般人认为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其实“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便没有菩提可得。就如还没有成熟的菠萝、柿子虽然很酸很涩,但是经过风吹日晒、霜雪雨露的滋润,等它成熟以后再吃,就变甜了。甜从哪里来?就是从酸、涩而来。所以,是烦恼也是菩提。菩提不假他求,只要我们把烦恼一转,就如同转酸涩为甜蜜一样,烦恼自然可以化为菩提。

——《星云法语·禅观的世界》

15

世间上,有的人凡事求多、求好、求拥有,但也有的人刻意远离名利,躲到深山里隐居。为什么?因为他要体会“无”的世界,在“无”当中感受无名、无利的逍遥自在。但是,真正的菩萨道,应不执着“空”,也不要太躲避世间上的“有”,而刻意去寻找“无”。我们应该做到即使“拥有”,也不执着,而且能随缘随喜的洒脱自在,这就是“有无一如”的禅心了。

——《星云法语·何谓禅心》

16

烦恼来时,要用正定来应对,当下去除分别,“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若能如此,当然又是进入了另一番境界。

——《开示》

17

“嗔”念起时,要用“定”来对治。遇到忤逆的境界,先忍于口,再忍于面,进而忍于心,最后,不忍而忍,就是“无生法忍”。

——《对禅堂禅学僧开示》

18

人因为不明理而烦恼,又因无明而痛苦。智慧如同明灯,能照破愚痴暗昧;如同利剑,能斩断烦恼根源。因此,人人要运用智慧来对治愚痴,无明的势力才能不再延续;运用智慧才能把恶习改成善行,把恶念改成善念。这也是人间佛教禅的功夫。

——《星云法语·六度的妙用》

19

用感觉去应对世间,不是真的美好;用禅心去体会人生,才是正确的菩提。

——《星云日记》

20

“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我们求法要受得住气、忍得住苦、耐得住劳,那就是自我禅定的功夫。要能如此,才能在禅门里成大器。

——《人间佛教系列·学佛与求法·我们求法应有的认识》

21

在禅师的心中,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心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完全可以调和起来。好比一棵树上,同样接受空气、阳光、水分,但是树叶、花朵有着不同的生机,而彼此能无碍地共存于同一棵树上。泯除物我的对待,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把“自”“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师与禅诗》

李萧锟 绘

星云语录

世间上,有的人凡事求多、求好、求拥有,但也有的人刻意远离名利,躲到深山里隐居。为什么?因为他要体会“无”的世界,在“无”当中感受无名、无利的逍遥自在。

22

在禅师的心中,没有净秽,没有男女的差别,甚至为了救拔众生的苦难,不计净秽,地狱中的粪汤尿池也要前往的;为了拯救众生的痴迷,不辞毁誉,就是妓户也要投入。因为在禅师们的心中,了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道理,因此没有人我、净秽、男女的妄别,一切的清净、垢秽,都已经能够超然不染。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谈禅》

23

什么是障道因缘?最主要的是“心”,有十二点:

(1)心门不开;(2)心结不解;

(3)心担不放;(4)心妄不除;

(5)心忧不喜;(6)心暗不明;

(7)心狭不宽;(8)心恶不善;

(9)心邪不正;(10)心贪不舍;

(11)心迷不信;(12)心有不空。

我们要把心门打开,要解开心结,放下心担,佛法才能进入我们的心中。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24

“一行三昧”,就是在一切“处”、一切“时”、一切“行住坐卧”之间,常行“直心”;“一行三昧”,就是修行的时候,能够“真心、直心、净心、不动心”;“一行三昧”,就是“最上禅”,是如来的“清净禅”。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25

一个禅者,怎样安住在“第一义”而不动心呢?必须不为“财”动、不为“情”动、不为“名”动、不为“谤”动、不为“苦”动、不为“难”动、不为“利”动、不为“气”动。尽管世界上好好坏坏,只要我“不动心”,一切就没事了。因此,不动心是一种力量,不动心是一种至高的修行境界。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26

对于是非、善恶,用虚无的心,空去一切。无,并不是叫我们糊涂。无心是大智若愚,无心里面,自有更大的智慧包容一切。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27

举止威仪可以增加我们的魅力,态度从容也能展现我们的魅力。魅力可以是先天的气质,也可以通过后天养成。禅门祖师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一瞬目,都能启发学人,令人去迷开悟,其实这就是禅者的魅力。

——《迷悟之间·散发魅力》

28

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

不要把忧郁传给别人,不要把生气留在心上。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29

心有所住,就表示禅定的功夫还不够。因为住心容易生起嗔恨、贪欲、愚痴之心。住心就是心随境转,面对什么样的境界,你的心就跟着境界转动。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

30

裴休宰相请黄檗禅师到家里为佛像开光,黄檗禅师对他说:“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开光呢?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开光呢?”禅者,以开启自己的心光为要。

——《六祖坛经讲话·忏悔品》

31

有一些人闲来无事,专门好打听别人的隐私、好传是非、好听一些闲言闲语,让自己成为隐私的是非人,实在可惜。其实世间诸法都是对待之法,如“上下”“来去”“有无”“生灭”“大小”“内外”“善恶”“好坏”等。我们终日就在这些对待法上起种种分别,时而这样,时而那般。若能心不随境转,则“只手之声”,美妙无比,这就是禅音。

——《星云法语·禅机》

32

所谓“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滔滔不息的流水,尽管如何快速流动,可是境界永远都是静的;花一朵一朵地飘落,任它飘零,无心自是清闲。能够保有这种境界,尽管器世间有生住异灭,尽管有情世间有生老病死,我们的心仍是不生不灭。

——《六祖坛经讲话·护法品》

33

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施肥除草,四时不懈;

文人在稿纸上耕耘,焚膏继晷,写下心血;

老师在黑板上耕耘,循循善诱,百年树人。

禅者念念相续在心地上耕耘,也无不希望打破迷惘,安住身心。

——《星云法语·丰收之道》

34

我们的心总是向外追逐,希冀获得满足与快乐,然而不断追求的结果,只有越发感到空虚与烦恼。《维摩经》说:“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当我们信仰正当的宗教,听闻正法,感受到正法之味如饮甘露,便会心生爱乐,勤奋求法而不会感到疲厌,因为在法乐之中,能获得更多的欢喜。

——《星云法语·修心学佛》

35

人透过感觉而触及内心更深层的部分,因此感觉有通往觉悟的功能,在“感觉”与“觉悟”之间的触媒则是静心与思维。能静心的人,心灵里自有花园,春夏秋冬四时,皆是花季。到那时,便无须到处寻找美的感觉、春天的消息。能思维的人,自能见及真正的价值,不被表相迷惑,也不会在人生里制造一些随时流转、随业流转的垃圾了。若能时时在感觉、静心、思维里锻炼,养成观照生命的态度,那么在车流人潮中也能有悟的一刻。那悟的一刻,像是杜鹃突然开出花朵,像是枫树吐露新芽,像是山坡上的凤仙花,“啵”的一声,又再撒了满山的种子。

——《星云说偈》

36

只要我们心中有净水,就能把人间的染污漂白;只要我们心中有平等,就能摆平世间的差别;只要我们心中有慈悲,世间万物皆能为我们所包容。有了智慧,可以洞察世间的来龙去脉;有了禅定,可以安定世间的动乱;有了菩提的力量,自然可以处理世间的忧悲得失。总之,要让世间万物为我们所用,心不能随万物而转。只要心能转境,还有什么苦乐得失不能转的呢?

——《迷悟之间·心能转境》

37

所谓“三昧”,就是正定,是将善心住于一处而不妄动。亦即所言、所行、所作都能表现到最恰当、最相应、最究竟的程度,也就是:凡事进入甚深境地者,为人处事有最完美的表达者,处世待人最圆融者,乃至生活中有禅的洒脱、幽默、看破者,都是证入三昧。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38

假如你有一点禅坐的功夫,盘腿静坐,就能让你的心明净下来。这时候,我们的理想、计划,就会明明朗朗、清清净净,就能懂得如何处理,明白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星云法语·静坐的功效》

39

禅坐是一种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软外,性情也要软,心地更要柔软。一个心地柔软的人,凡事容易感动,别人有恩于他,固然感恩;别人伤害了他,他也能慈悲包容,不起怨恨、嗔心。所以,心地柔软的人,就像海绵容易吸水,自然不会枯竭。

——《星云法语·心的四要》

40

禅修静坐的功用,从“毗卢七支坐法”的基本功夫,再经“九住心”的用力,就可以让自己学习与困顿相处,接受自己,改变观念。当身心柔软下来,生活的意义就升华了,生命的境界也扩大了。

——《星云法语·静坐的功效》

41

我们看见世间上的“有”,那是缘起有;佛法说“空”,那是自性空。因为缘起有,故能显现自性空,所以说“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此义也。

——《迷悟之间·谈判高手》

42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禅,是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无欲则能刚强,“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不是没有,“无”是无限、无量、无穷、无尽。

——《星云法语·无的修行》

43

学佛要开放,要活泼,不要太呆板,太呆板就会失去宇宙奥妙的禅趣。禅是活活泼泼的,一扬眉、一瞬目,一投足、一言笑,都充满禅的风光。拥有一颗灵巧的心才能与禅相应。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禅师与禅诗》

44

学禅,要有悟性,要灵巧,明白说,就是要有幽默感!古来的禅师,没有一个不是幽默大师。在幽默里,禅是多么活泼!禅是多么睿智!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谈禅》

45

参禅,不是闭起眼睛打坐,稀里糊涂冥想。参禅人需要智慧,需要灵巧,心中要能包容万有,要能明善恶、定是非、辨邪正。如果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法都分不清楚,这种参禅不是参糊涂禅吗?辨正邪,不只是参禅人的专利。世人对于正邪不分、是非不明,不知权衡轻重,不能察知善恶,也算不得是正人、好人。

——《星云说偈》

46

参禅的人,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狱也在他心中。心念一起,要为人服务,待人慈悲,内心无烦恼,本性的光明朗照晴空,就等于是佛、菩萨的世界。为了一件事不满意而起嗔恨心,奢求发财而起贪念,口腹多欲而贪食,这种贪、嗔、痴的地狱、饿鬼、畜生心相一表现出来,当然就会造作种种不如法的行为。

——《星云说偈》

47

参禅悟道,要学习观自在菩萨,常常观照自己在不在,这就是禅的精神。

——《星云大师讲演集·从六祖坛经说到禅宗教学的特质》

48

参禅修行,心闲了,才可以住山;心如果不能闲,就不能住山。闲生活就是把俗务放下,把世间是非放下。假如人在山中,心在闹市,还不如人在闹市,心在山中。如果心不能闲,住在山里也不会快乐。因此,人住在哪里都不是问题,心安住在哪里才是最重要的。

——《星云说偈》

49

参禅修行最高的境界是“无念”,无念的境界是什么?

(1)对过去的境界不要追忆,就是“修定”;

(2)对未来的境界不要幻想,就是“持戒”;

(3)对现在的境界不要贪着,就是“修慧”。

“无念”就是修“戒、定、慧”,在“无念”的境界里,对人没有爱恨,对境界没有贪着。能够“无念”,则生活里自能“随喜”“随心”“随缘”。

——《六祖坛经讲话·定慧品》

50

禅者观心,心中有佛;净人念佛,佛在心中。心中有佛,佛在心中,还怕人生会不圆满吗?

——《迷悟之间·观照一切》

51

禅者,非常洒脱自在,像没有系住的舟船一样,东南西北航行,不为人情事物所拘,只管把自性里明朗的般若光显现,不会去分别、计较。

——《星云说偈》

52

圣者,所以生活在真善美的世界,并不是一定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另外一个净土,主要是空慧禅观一转,刹那是永恒,污秽是清净,烦恼是菩提,生死是涅槃。

——《开示》

53

活在世间上,难免有生活上的辛苦,心灵上的烦恼,种种折磨痛苦,真是无日无止。参禅学道就是要努力超拔,脱出烦恼苦海,进入菩提境界,千万不要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不能留得清自在人间,再回头已是梁柱倾、鬼号哭,什么都挽不回了!

——《星云说偈》

54

悟道后,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在般若大智慧里面,时空统一了,差别对待消融了,人我距离消失了,世间的学问知识转换为出世间的真理,执着的情感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意不为苦乐所动,止恶向善的力量也就增强了。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般若的妙用》

55

有我有你,即有对待,就是不空;有凡有佛,就有差别,不能平等。禅要从对待中平等,从差别中统一,那才是禅的般若。般若者,禅心也,光照大千,即禅之妙用。

——《开示》

56

修行“无我”,并不是没有“我”这个人,而是要我们摆脱有形对待关系的束缚,使自己安于无人我、无对待的境界中。能够“无我”,才能融入大众,才能“以众为我”,所以“无我”是悟道的根本。

——《佛光教科书·佛教问题探讨·教理》

57

般若的功用,是要我们去认清事情的真相,不要被假相迷惑而患得患失,禅也是这样。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般若的妙用》

58

知识与悟道不同。知识是从分别意识上去认知,悟道是从无分别智上去体证。禅,也不是从枯坐默守中可以悟得;禅,仍然要经过分别意识到无分别智,才能见性。

——《星云禅话·画饼充饥》

59

修福的人,报感人天福报,虽然是可羡慕的,但一旦福报享尽,五衰相现,仍不免生死轮回。故禅者不以世间荣辱为准,不以世间善恶为是,在荣辱善恶之外,以能会禅心为要。

——《星云禅话·是什么》

60

缘起、性空好像拳头,五个指头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这叫缘起;放下来变成手掌,就叫性空。说是性空吗?它可以成为缘起;说是缘起吗?它同时也是性空。你懂得缘起、性空,就懂得禅了。

——《六祖坛经讲话·般若品》

61

“平安自在到来日,闲静之时读禅经。”每个人虽都有自我宝藏,但需借助禅来表达,希望透过禅的智慧,点亮我们心灵的光明,千年暗室,才有通透的一天。

——《六祖坛经讲话·序言》

62

唯有通过对“有无”对待的妄执,才能透视到诸法“是无是有,非无非有,是可有是可无,是本有是本无”的实相。这种超越向上是禅家必经的途径,这种境界才是禅家的本来面目。

——《人间佛教系列·禅学与净土·谈禅》

63

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

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对是善人善缘的世界。

——《佛光菜根谭》

64

用忍耐的力量处众,用担当的力量负责,

用亲和的力量待人,用禅定的力量安心。

——《佛光菜根谭》

65

能够抛弃仇恨的刀剑,自能获得身心的自在;

能够卸下执着的枷锁,自能享受清凉的禅悦。

——《佛光菜根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大梦青山

    大梦青山

    如果我曾拥有的所有都是一场梦,那我是否应该选择醒来。如果我期盼的一切都将成真,那我该如何辨别这是否也是一场梦。纨绔子弟木晟,偶然机会得知身世,身负家仇,却又陷入权势的阴谋之中。是成为普普通通的纨绔子弟平淡一生,还是背起仇恨与命运抗争,是无所作为的浑浑噩噩,还是追求唔到极致的巅峰。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同桌身份有点多啊

    同桌身份有点多啊

    顾七,从小跟着爷爷生活,爷爷是退役军人,顾七从小就接受了军事化教育,练就一身本领。快上高中时,才被父母接到城里上高中,因为晚上一年学好在成绩优异和妹妹顾桐都上了城里最好的高中。因为姐姐的到来,妹妹总是被压一头,便充满嫉妒 ,总想和顾七对着干。高一结束了,然而经过一个暑假,顾七像是便了一个人,原本成绩优异的她,却变成了一个上课睡觉,成绩垫底,逃课打架是家常便饭的人。还喜欢去网吧。但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她一个一中的学生去网吧或者其他地方的时候喜欢穿着职高的校服。一次回家的路上,碰巧救了正要和一群小混混打架的富二代周承翊。周承翊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要转学来这座城市。入学的时候阴差阳错和顾七成了同桌。两人互相拆马甲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 悠悠渡头

    悠悠渡头

    在这个世界,有不同的空间存在,有着可以互通的结点——悠悠渡头。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古老船只可以将人或物转移到另一个空间,空间总共分为四个,分别名为实境、南柯、琼亭和安和,不同空间的人都知道这一切的存在,也都相安无恙地相处往来。神奇的悠悠渡头将四个空间联系,同时也联系了一些人的故事......8个少年会因此有什么样的际遇呢?
  • 三千道机

    三千道机

    三千世界,修仙末路,龙蛇并起。河出图,洛出书,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五之数,实乃人之中,变幻莫测,穷凶极恶!惟图变革,以兴其道,方为道机。
  • 从未拥有你

    从未拥有你

    青春是美好的,就是不知美好的是年纪,还是在美好的你,还是在美好的年纪遇到了你。
  • 团宠女主
  • 文明覆灭之前

    文明覆灭之前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在这个世界寻找,却始终没有答案,我迷惘了,陷入了黑暗。我对少女下手,我为了利益坑害无辜,成为了恶的帮凶。我的初心在哪?我失去了自己吗?“我叫辰枫,星辰的辰,枫林的枫;不疯癫,但疯狂。记清楚这个名字,因为这是你一生的梦魇。”重点提示:这是一部主角作用仅仅为线索展开剧情的小说,主角心狠手辣,行为极端,偏暗黑。但是讲述的道理却是从黑暗中寻见光明,是一部哲学。如果是需要看主角三观正,光明伟大小说的读者,建议远离此书,感谢大家。
  • 侠匠

    侠匠

    “总有一天,人们可以消除界限,差异。不再有剥削,压迫。他们会生活在一个平等而幸福的世界。”“听起来很不切实际,但很有艺术感。我想到时候,你们就应该能把世界踩在脚下。”“到那时候,应当将世界踩在脚下的人,并不会是我们这些人。而是世界上所有的人民。””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很有理想主义者的魅力。”“这不是什么理想主义,我也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这是我们的信仰。仅此而已……”
  • 逆仙击

    逆仙击

    一个姿势潇洒的后空翻,成为卜佑在这个世界,生活过十六年的谢幕礼!“轰!嘶,嘶,嘶。”碗口粗的深蓝色电蟒,瞬间将卜佑给淹没。千分之一秒,拿着手机的大拇指点在屏幕‘发布’两字上。接着穿了?“嗒!”一滴晶莹的泪珠,顺着婷婷的脸颊落在卜佑掌中。只溅起一圈波纹,逐渐荡漾开来,波纹所到之处皆化作虚无。九十八世与她擦肩而过。缥缈的声音从虚无中传来:“老道我输的道袍都当掉了,几番出手,都被人抓了现行。这是第九十九次,也就是你最后次机会,老道也帮不了你了,好自为之吧!”既然仙人不仁,那就逆仙。这世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