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生俱来的真正宝物,就是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也是我们活着的真正价值,否则人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人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想认真思考生命的价值,就要让自己跟动物有所区别,如果只是吃喝玩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动物也做得到,甚至任何动物的特殊能力,人类都还比不上。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遇到问题和痛苦时,人类有多角度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可以调整和控制情绪,而不是单向的直线性思维。这种能力,佛法称为钻石式的思维方式,因为钻石可被切割成多面体,每一面都可映照出外在的对境。对同一件事情,直线性思维的局限性很大,会让人纠结在单一面向而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很容易就能找到解决方法,不再困扰。人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动物优越很多,应该善加利用,为自己和所有生命创造出更多有助益的生存条件,否则和动物真的没有太大差别。
然而,人类却依靠所谓的聪明才智,发明出很多其实是在伤害、掠夺我们生命的事物,这就是不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是没有信仰的可怕之处。如果我们把聪明才智都用在如何掠夺、如何贪婪、如何让环境和人性变得越来越恶劣,这个世界就会被我们的聪明给毁掉。
印度的圣雄甘地讲过:“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是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人,每天能使用的物质非常有限,唯一能无限膨胀的就是思想和欲望。但无论一个人如何贪婪,拥有的房子再大,睡觉时也只能睡一张床,而且一辈子里,有半辈子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床就是我们半辈子的生活空间。此外,根据西方的相关统计,人的一生中,有5年的时间在卫生间度过,10年的时间在餐桌上度过。算一下,如果能活到70岁,生命的一半时间——35年是在床上度过的,再扣除吃喝和上卫生间的时间,还能剩下多少呢?没几年的时间了。这还没扣掉看电视、上网和闲聊天的时间,所以生命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但只要善加利用,即使生命短暂,也能创造出无穷的价值。
很多人以为佛法所说的解脱,一定是死后到极乐世界,也有很多佛教徒希望去极乐世界,但是要先清楚“极乐”的含义。如果活在人世间,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人事物、不懂得享受已经拥有的快乐,不懂得感恩,生活将永远充满痛苦和不甘愿。可是如果能及时感恩、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快乐,事事都感到满足开心,没有不满和恐惧,将这种快乐一直维持下去,可说就是在极乐世界。
佛经讲到西方极乐世界时,有些描述似乎非常不可理喻:大地铺满黄金、池底都是金沙,到处都是珍珠、玛瑙、车磲和琉璃装饰的楼阁。很多人问我,这是不是在撒谎啊?大地铺满黄金的世界、珠宝建的房屋,怎么住呢?果真如此,太阳一出来,黄金大地岂不是很刺眼,每个人都必须戴墨镜,否则眼睛都会睁不开了。其实,这一切都是比喻。如同古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谁在书里找到黄金屋和美女了?那只是告诉我们,可以运用从书本学到的知识,得到对于自身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内心真的能净化,学会把当下的快乐放大、延续,随时随地都会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悦意的对境,没有任何痛苦,当下已经就是极乐世界了。
佛教讲的解脱,是从烦恼中得到解脱。烦恼是痛苦的,而越放大痛苦,只能加深痛苦;如果能转换一下,把拥有的快乐加倍放大,让快乐来转化痛苦,让自己轻松自在些,难道不好吗?人的心思跟瞳孔非常像,擅长放大目标。一个人如果很挑剔,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还会看到桌底下的一根头发,他的眼睛会把那根头发,放大到比整个房间还大,接着会想:“看,这个地方没被打扫干净。”因为眼里只有那根头发,根本看不见房间里其他干净的地方。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能学瞳孔放大目标,就可以选择把生活中的快乐尽量放大,心眼只看到快乐的部分,这样的人生只会越来越快乐。
健康正常的心态,来自于感恩已经拥有的,同时合理去争取还未得到的,并好好享受努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最后不管是否如我们所愿,都能坦然面对,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只有懂得生命是最宝贵的,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好享受生命的不同阶段。所以,如果从此刻开始,好好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其实就是佛法所说的“解脱”。
听上去这么简单的道理,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多数人的目标,总是在很遥远的地方,为了那个遥远的目标,一步一步痛苦地往前爬,却对抓在手里的幸福,完全视而不见,眼睛只盯着还不属于自己的事物。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滴消失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得来不易的暇满人身。
世界上只有宝贵的生命,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才是最值得呵护的。我们不要为了所谓的奢侈品,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身体,不要被它们所控制。现在很多大学生,为了买奢侈品,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当然,人总是要着装的,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人,如果有需要,只要用自己辛勤所得去买,心不被欲望所控制,不要失控,就没有问题。如果欲望变成无法控制的时候,就该用强迫的手段,斩断欲望。好比佛像上贴满黄金,观音菩萨像也装扮得非常庄严,因为那些只是装饰品。没失控时,它们是我们的奢侈品;失控时,我们的生命就变成被浪费的奢侈品了。
人总是为了“未来”能活得好一点,过得舒适一点,每天辛苦奔波。可是,在你把所有精力和时间投资在“未来”时,或是已经确认“未来”可以过得好一点时,却可能发现生命已经面临落幕了。美好的“未来”还没有到来,自己的生命却已走到尽头,“未来”成为一场空梦。
懂得珍惜生命,就不会变成物质的奴隶,否则总是为了满足欲望,投入无价的生命,直到身体开始退化时,无论用多少补品,也无法阻挡衰老和死亡的到来,真的非常不值得。现在的推销员一接触到任何营养品,就敢大力宣传,声称吃了能返老还童,青春永驻。但是我出生在冬虫夏草生长的地方,至今还没有看过有哪个藏族老人,是靠冬虫夏草找回青春的。因此,与其等到身体机能开始衰退,才想用补品挽回未曾善加利用的短暂人生,还不如趁现在好好珍惜每一天,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珍惜而延长,还会更有意义。
佛教的信众中,有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很多接近文盲;有上亿身价的,也有一贫如洗的。这又有什么关系?在佛菩萨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一个人能解决温饱问题,钱也够用就很好了。好比现在交通如此发达,如果要去一个地方,没钱搭飞机就坐火车,坐不了火车就坐大巴,最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差距其实不大。搭飞机会快一点,可是必须在机场等几个小时;坐火车虽然慢一点,但可以在车上睡几个小时,所以不必羡慕其他人。
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是最重要、最幸福的,这是再多钱财都买不到的。当你羡慕一个富豪拥有无数财富时,说不定他还羡慕你能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他想用金钱换取你的健康,也不可能达成愿望,但是你想慢慢赚钱变成富豪,却是有可能实现的梦想。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美人生,但却有珍贵的暇满人身,也就是具足身心上的自由,同时遇到良好的机缘,能善用得来不易的人身,多做一些对今生和来世、对自己和其他生命都有意义的事。
我们作为佛陀的追随者,在当年佛陀成佛时,因为福报不够而没有机缘被佛陀度化。但幸运又难能可贵的是,二千五百多年后,因为佛陀的大慈大悲,让我们在今生再次值遇无上珍贵的佛法。所以,只要心中有佛法,每时每刻都充满欢喜,我们就是世界上心灵财富最圆满的人。
至于身体这个外壳所需要的东西,诸如衣服、包、车子、房子之类的物质,只是为心灵服务的附加品,而且最多也只能服务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每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生前所贪著的一切——亲友、权力、名利、财富等世间的人事物,一样也带不走,只剩下赤裸裸的灵魂,像一根头发从酥油中被抽出来一样,光溜溜、孤零零地面对来世。唯一能带走的,就是我们活着时,念经持咒、清净业力和行善积德而累积的福德善根和智慧。
如何让珍贵的生命变得更加灿烂,对周围人更有意义,让社会更加美好,才是身为佛教徒的我们最需要去思考与实践的。要让生命越来越有意义,重点在于是否能尽力奉献自己所有,为利益众生而持续累积福报,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助别人,这就是生命从富有转向尊贵的关键所在。对真正的佛教徒而言,都希望尽量用自己的光芒,照亮别人,因为只有照亮了别人,我们自己才会被更多的光芒所照耀,生活才会越来越快乐。只想取暖却不想烧火的人生,生命毫无意义可言。
如果我们的生命还有下一秒钟,明早还能醒来,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明天”就是“来世”。明早还能醒来,在许多人看来是如此的轻松,却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愿,有多少人只能活到今天呢?但是,如果我们平日就善用机会累积善业,尽力为来世做好准备,即使明天醒不过来,也没什么损失和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