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赶庙会
八里屯的春天,是商家倍感温暖的时机。这个小小的地方,自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说是凉家定的,其实也是这块宝地商贾云集,招揽四方客人,口杯形成了的三道古会。这三道古会各有特色,各有传奇,都有商家发财的得天独厚的好机会。
第一道会是二月初五,这道会的形成,说是与凉姓有关、不可否认。每年到这天凉姓家族在祠堂里祭祖祭神的,礼仪隆重,场面壮观,再加上看热闹的,人山人海。天长日久,小商小贩就想趁这场面和机会卖吃的喝的,心想发点小财。后来也招来了远方的商客,他们头天就从较远的地方赶来,住坊住店,等待正会这天早占地盘,多卖东西;会后他们还有没卖完的东西,再推迟销售。不知不觉这种祭奠活动就形成了古会,就可以进行连续三天的买卖。
二道会是三月初十南庙香火会。南庙曰天王庙,这道会具有传奇色彩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候,八里屯的西河从北向南流到离八里屯约有二里路的地方,形成一个大深潭,方圆有数丈,深二人相接够不到底。附近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姬庄,村民就近方便,到潭中洗澡洗衣服。一段时间,出了怪事:人多来潭,无事无非;人少时,女人领着孩子洗衣或洗澡,不知不觉这孩子就没了。奇怪,这真是奇怪!
某一天有一个姬姓和尚从某寺庙回乡化缘,路过此潭,顿觉一股杀气,他藏身观察。正在此时,巧有一妇道之人带着孩童来此洗衣,一时潭起波涛,钻出一条小黑龙,将孩童掠入水中。和尚明白:此乃妖龙作孽,若不除此妖,百姓将受害无穷。
一天他招聚村民于村头离潭不远处跪拜,他手持佛尘挥舞作法,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时,飞沙走石,烟雾弥漫,彩云中出现两位神灵,直奔深潭。潭中翻波,发出一声怪叫,孽龙被除。忽从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孽龙已除。此乃托塔天王和三太子之功也。
和尚说服村民百姓,叫大家捐钱捐物造庙,以纪念二位神灵。这一举动得到八里屯官府支持,利用平民百姓捐出的钱款,就在离潭不远处,建成一座不大的寺庙,官府题名“天王庙”。百姓和官府挽留和尚长留庙中,待候天王和三太子香火,地方百姓和官府逢年过节常来进香,一是感谢天王父子除孽之恩;二是祈求天王和神灵保佑地方平安。天长日久,来进贡香火的人巨增。官府觉得无秩无序,影响庙宇附近的耕田和村规,就下令每年定于三月初十日,为庙中香火进贡日。数年后,也形成三天庙会。每年的这一天,南庙进香人排成长龙,十分热闹,买吃买喝的就到屯内大街上。后来就形成这街庙相连的最繁荣最热闹的古老庙会。
第三道会是四月十五日。解放后,人民政府又给八里屯定了十月二十日的“物资交流大会”。
其它三道会不提,这里单讲三月初十日的“天王庙会”。这天商集如海,货聚四方,八里屯的商家当然是发财的好机会。
头天洪岳阳就找到本家的爷们、兄弟和洪祥玉及杨以同,准备那天助他一臂之力,打算会上能多收和多售粮食。洪家的娘们也都在头天蠢蠢欲动,准备先去赶会后去进香。文英娘俩这晚上也住在了娘家,以备第二天和娘家人一起赶会进香方便;凤英娘俩在逢会的前一天天黑时,也不声不响地来到了娘家,准备第二天赶会。
第二天,鸡啼二遍,几个孩子早睡不住了,一个喊姨,一个喊妈的,还有喊姥娘姥爷的,吵得这洪家娘们只有起五更,作好赶会的准备。
天亮了,东方泛起红红的彩霞。古人云: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实际上这也是这段时间谷雨到立夏之际天气变化无穷的当口。霞光还没消完,西南方的黑色层云早有上涌的势头。此地都有这种经验:三月初十这道会三年必有二年逢不好,看来今年仍然如此。可洪家的陈氏娘几个进香求神想让神仙保平安的信念是坚定的。
洪岳阳爷俩天还没亮时,就到街口买来油条和包子,招待他们请来帮忙的人。这家人像分了家似的,女人不管男人的事,男人也不想去管那些娘们的事,洪岳阳吃过饭就到粮行去忙自己的生意了。
洪家娘们和文英凤英两家一共十几口人,马马虎虎地做些吃的以后,都一窝蜂地忙着你拉我拽地走出家门。
刚到大门口,那五味俱全的辣汤味、香辣的烧烤味、酥脆喷香的油条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的口水早被馋得从嘴角流出。招揽生意的叫卖声随之交响在空中:
又白又大的馒头——
又酥又香的大饼——
又甜又脆的莱阳甜梨——
又甜又脆的烟台苹果——
又红又甜的山东大枣——
鲜甜汁多的河南甘蔗……
孩子们能听懂的就忙着叫大人买,听不懂的就问大人。
文英嚷着惠惠:“你爹只顾忙自己的,昨晚一分钱都没掏给俺,俺可得赶个穷会了。”
兰英说:“俺姐,花钱有妈呢,摇钱树跟着,还怕什么!”
文英和凤英相互挤着眼,说:“自有自便,没有干转啊!”
陈氏跟在后边,不慌不忙地说:“死丫头,一个个的,就想着俺的;俺挎包的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也不是没有数的;自个的花出去痛得慌,花俺的大放着呢!今个啊,放宽了,照着想着使劲地花呗!”
文英凤英都一起嘟着嘴说:“谁叫你给俺姊妹俩找这么穷的家呢?不靠您靠谁,不花你的还花谁的!”
惠惠拉着招群站在买米花团的旁边不走了,平安和铜柱也拽着大人要这要那。
凤英哄着惠惠和铜柱,“惠惠听二姨的话,到街上俺就买糖球给你和铜柱一人一支。”
“大姑俺要吃包子!”
“二姑俺想吃大枣!”
招群又诱惑平安去拉大姑和二姑的手,指着路旁的东西,赖着不想走。
“好好,大姑二姑都给你买,叫你手盛不了,叫你娘给你提着,背着……”
这姊妹俩只是干嚷着客,就是不想掏钱。最后孩子们手里的东西从人家的货摊上拿好了,掏钱的还是陈氏和枣花。
一路上三三二二的,一群一群的,拥拥挤挤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水泄不通。大人领着孩子,大孩子拉着二孩子;年轻的领着年老的,夫妻相伴的,姊妹相随的;情人相依相爱的,相互挽手的。儿媳妇和闺女要妈给扯布做衣服的,婆媳谈论如何进香的,还有老的陪儿子相亲的,那真是男女老少,梳洗打扮,穿红挂绿;来自山南海北的,五湖四海的,汇聚成几股人流,拥向四大门,从四大门又分挤向几条街道;大部分人正在汇集去天王庙进香的几条小道上,她们都心想先去给天王和三太子及其它神灵早点烧香,好保佑自家平平安安,然后再慢慢地去赶会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从南大门向里走,开头就是菜市:青菜、干菜、鲜鱼、海货,鸡鸭鹅蛋,猪牛羊肉,油盐酱醋、调料,应有尽有,样样俱全;接着就是杂货、百货,棉布,品种齐全,样子新颖。
岔道的老圩沟边的一片旷地就是大牲畜市场,猪马牛羊都各站在主人的面前或身旁,或喊或叫,或舔着主人的手背,依依不舍地怕更换新主人,更怕把自己卖给屠夫……
小岔道旁,街头巷尾:卖野药的,卖狗皮膏药的,卖糖球的,卖玩具的;携着的,扛着的,背着的,提着的,表演声,叫卖声连成一片;靠街道的墙头边,残墙断壁处:说书的,唱扬琴的,唱大鼓的,演杂技的,打拳卖艺的都围满了欣赏的人。
坊子、店铺的老板早在会头就备足了货源,并做出了显眼的门牌标志,摆出了前几天刚进来的新货好货,心想让众多的顾客惠顾、光临。
好一个繁华热闹的庙会!
洪家的粮行里,这个称,那边量,粮仓越聚越高,粮包越叠越厚。进出的买卖者,手里不断地数着票子或硬币,笑容满面地夸奖着洪家买卖公平。
陈氏在人群里喊着兰英,不断地清点着自家的大人、孩子,生怕丢了一个。
珍珍给惠惠买了不少吃的和一支花木大刀;枣花给铜柱买了二串爆米花团和一个“老汉推车”;文英给平安买了二支糖球和一个“醉憨子”(木头做的傀儡),凤英给招群买了一捆芝麻糖和花篮子。孩子们有吃的,有玩的,好不高兴;你拉着我,我拽着你,都自力更生地不用大人照顾,见着人旮旯就往里钻,一边挤着,一边喊着,然后再跑回来拽着大人。
文英她们都买了各人需要的布料,鞋袜和针头线脑。她们真是看不够、买不完;想买的掏不出钱,能掏出钱的又舍不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