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有了自己的家
几个月下来,奶奶告诉孙子,他的工资攒下了不少,还有这几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够盖几间屋子了,洪如刚当然早盼着这一天。奶奶弯着老腰,亲自去找了“老队长”,说要四间屋的地皮,给孙子盖一位宅子,让他有个“家”。
老队长说,您家早该办这件事了,老嫂子,您等着,俺和队委会研究研究,马上就给您解决。
时间不长,宅基地批下了,洪如刚找本家的长辈核算,备了房料。在生产队的帮助下,用三辆牛车,从红石埝的北山坡上运来了红石,队里又抽出了不少劳力出工,洪家管饭,用红石做地基,白碱土打墙,洋槐木做架做梁,秫秸笆子,苫稻草,只用五六天的时间,两间草房盖起来了。可还得搞个“家院”呀。
洪如刚找到了表哥韦惠,他给他找了个旧平板车轱辘,做了个旧交通车的“底脚”,他又找木工打了个独轮车架,洪如刚自家配了个“独轮交通车”。
这下可方便了,他自己起五更,睡半夜,到相距格针岭二十几里路的红石埝北边的红石山上,自己起石头,再用独轮车推来家。这一车石头,他自己装上车,再推回家,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爬三座红石坡,一座高土岭,一共需用二个半小时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学校上课,他必须从夜里三点就起来,赶在早上七点才能到家。他抢时间,流大汗,艰苦地拼干了很长一段时间,石头备齐了,他又去西山下推白碱土。土石都有了,洪如刚和爷爷以及母亲自家三口“造院墙”。整整奋斗拼搏一个秋天,家院子搞好了。四间屋的地皮,先盖了两间住房,一间厨房,四间房基的长方形大家院子,又配上了猪圈、厕所。
这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苦力结甜果。
从此,洪如刚在格针岭这才有了真正自己的“家”。
洪如刚高兴地默默自语:
“我有了自己的家,我有家了——我有家了——”
洪如刚又把栽在人家“场屋”的那个地方的果树全移过来,栽在这个家院子中,在家园中还种上了不少花草,在靠东墙角的地方,给“大黑子”搭了个窝。洪如刚看着新家,在不断地遐想着:等我的代课老师转正了,娶了媳妇,有了钱,把空下的地皮再盖上两间屋子,我和媳妇住西头两间,三个老辈住东头两间;再等攒了钱,把这四间草屋都换成瓦房……
他高兴地告诉奶奶、爷爷、母亲:他想,他现在才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了,有家有灶了,我该好好报答你们了。
自从离开八里屯,逃荒在外,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洪家人现在又深刻地体会到“有家的温暖”。
时令已是深秋,该是叶落凋零的季节。可老天爷到底还是发了善心,下了一场喜雨,,生产队的老百姓赶着节令和土地墒情,就此播下了明年的希望,到底把小麦种下去了。
快放晚学的时候,洪如刚还正和六年级的学生一起在操场上打篮球。就在同学们被他指挥打得精疲力竭的时候,他也和老天爷一样发了善心,说:
“你们该回家了,明天课外活动时,还在这儿继续操练!大家准备在冬季乡校举办的篮球友谊赛上拿第一。”
一个个比洪如刚个儿还高的五六年级的球队员嬉皮笑脸地跑开了。他一个人稀奇地瞅着,操场旁的几棵老洋槐树落了老叶,又在这场雨水的滋润下,长出了新芽,还开了几滴啰反常的白花,这真是“反季节的奇迹”呀!要是被“新闻记者”发现了,采访去了还真是一条“精彩的新闻”呢!
洪如刚一边思考,一边向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的大挂钟敲了十七下,是五点了,自己也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