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200000001

六家第一

自古帝王编述文籍,《外篇》言之备矣。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纪》家,六曰《汉书》家。今略陈其义,列之于后。

《尚书》家者,其先出于太古。《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知《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观书于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乃删其善者,定为《尚书》百篇。孔安国曰: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尚书璇玑"钤曰:"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节度,如天行也。"王肃曰:"上所言,下为史所书,故曰《尚书》也。"推此三说,其义不同。盖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至如尧、舜二典直序人事,《禹贡》一篇唯言地理,《洪范》总述灾祥,《顾命》都陈丧礼,兹亦为例不纯者也。

又有《周书》者,与《尚书》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篇之外,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甚有明允笃诚,典雅高义;时亦有浅末恒说,滓秽相参.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至若《职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说,比《月令》多同。期百王之正书,《五经》之别录者也。

自宗周既殒,《书》体遂废,迄乎汉、魏,无能继者。至晋广陵相鲁国孔衍,以为国史所以表言行,昭法式,至于人理常事,不足备列。乃删汉、魏诸史,取其美词典言,足为龟镜者,定以篇第,纂成一家。由是有《汉尚书》、《后汉尚书》、《汉魏尚书》,凡为二十六卷。至隋秘书监太原王劭,又录开皇、仁寿时事,编而次之,以类相从,各为其目,勒成《隋书》八十卷。寻其义例,皆准《尚书》。

原夫《尚书》之所记也,若君臣相对,词旨可称,则一时之言,累篇咸载。如言无足纪,语无可述,若此故事,虽有脱略,而观者不以为非。爰逮中叶,文籍大备,必剪截今文,摸拟古法,事非改辙,理涉守株。故舒元所撰《汉》、《魏》等书,不行于代也。若乃帝王无纪,公卿缺传,则年月失序,爵里难详,斯并置之所忽,而今之所要。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孔子曰:"疏通知远,《书》教也";"属辞比事,《春秋》之教也。"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琐语》又有《晋春秋》,记献公十七年事。《国语》云:晋羊舌肸习于春秋,悼公使传其太子.《左传》昭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见《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斯则春秋之目,事匪一家。至于隐没无闻者,不可胜载。又案《竹书纪年》,其所纪事皆与《鲁春秋》同。《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杌,而鲁谓之春秋,春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逮仲尼之修《春秋》也,乃观周礼之旧法,遵鲁史之遗文;据行事,仍人道;就败以明罚,因兴以立功;假日月而定历数,籍朝聘而正礼乐;微婉其说,志晦其文;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故能弥历千载,而其书独行。

又案儒者之说春秋也,以事系日,以日系月;言春以包夏,举秋以兼冬,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苟如是,则晏子、虞卿、吕氏、篇第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盖有异于此者也。

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法《春秋》。自是为国史者,皆用斯法。然时移世异,体式不同。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哉!

《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孔子既著《春秋》,而丘明受经作传。盖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后人。或曰传者,传也,所以传示来世。案孔安国注《尚书》,亦谓之传,斯则传者,亦训释之义乎。观《左传》之释经也,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或传无而经有,或经阙而传存。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信圣人之才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

逮孔子云没,经传不作。于时文籍,唯有《战国策》及《太史公书》而已。至晋著作郎鲁国乐资,乃追采二史,撰为《春秋后传》。其书始以周贞王续前传鲁哀公后,至王赧人秦,又以秦文王之继周,终于二世之灭,合成三十卷。当汉代史书,以迁、固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于文为烦,颇难周览。至孝献帝,始命荀悦撮其书为编年体,依《左传》著《汉纪》三十篇。自是每代国史,皆有斯作,起自后汉,至于高齐。如张潘、孙盛、干宝、徐贾、裴子野、吴均、何之元、王劭等,其所著书,或谓之春秋,或谓之纪,或谓之略,或谓之典,或谓之志。虽名各异,大抵皆依《左传》以为的准焉。

《国语》家者,其先亦出于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别为《春秋外传》《国语》,合为二十一篇。其文以方《内传》,或重出而小异。然自古名儒贾逵、王肃、虞翻、韦曜之徒,并申以注释,治其章句,此亦《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也。

暨纵横互起,力战争雄,秦兼天下,而著《战国策》。其篇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合十二国,分为三十三卷。夫谓之策者,盖录而不序,故即简以为名。或云,汉代刘向以战国游士为之策谋,因谓之《战国策》。

至孔衍,又以《战国策》所书,未为尽善。乃引太史公所记,参其异同,删彼二家,聚为一录,号为《春秋后语》。除二周及宋、衙、中山,其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公,终于楚、汉之际,比于《春秋》,亦尽二百三十余年行事。始衍撰《春秋时国语》,复撰《春秋后语》,勒成二书,各为十卷。今行于世者,唯《后语》存焉。按其书序云:"虽左氏莫能加"。世人皆尤其不量力,不度德。寻衍之此义,自比于丘明者,当谓《国语》,非《春秋传》也。必方以类聚,岂多嗤乎!

当汉氏失驭,英雄角力。司马彪又录其行事,因为《九州春秋》,州为一篇,合为九卷。寻其体统,亦近代之《国语》也。

自魏都许、洛,三方鼎峙;晋宅江、淮,四海幅裂。其君虽号同王者,而地实诸侯。所在史官,记其国事,为纪传者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于是史、汉之体大行,而《国语》之风替矣。

《史记》家者,其先出于司马迁。自《五经》间行,百家竞列,事迹错糅,前后乖舛。至迁乃鸠集国史,采访家人,上起黄帝,下穷汉琥,纪传以统君臣,书表以谱年爵,合百三十卷。因鲁史旧名,目之曰《史记》。自是汉世史官所续,皆以《史记》为名。迄乎东京著书,犹称《汉记》。

至梁武帝,又敕其群臣,上自太初,下终齐室,撰成《通史》六百二十卷。其书自秦以上,皆以《史记》为本,而别采他说,以广异闻;至两汉已还,则全录当时纪传,而上下通达,臭味相依;又吴、蜀二主皆入世家,五胡及拓拔氏列于《夷狄传》。大抵其体皆如《史记》,其所为异者,唯无表而已。其后元魏济阴王晖业,又著《科录》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上古,而终于宋年。其编次多依放《通史》,而取其行事尤相似者,共为一科,故以《科录》为号。皇家显庆中,符玺郎陇西李延寿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其君臣流例,纪传群分,皆以类相从,各附于本国。凡此诸作,皆《史记》之流也。

寻《史记》疆宇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此其为体之失者也。兼其所载,多聚旧记,使览之者事罕异闻,而语饶重出。此撰录之烦者也。

况《通史》以降,芜累尤深,遂使学者宁习本书,而怠窥新录。且撰次无几,而残缺遽多,可谓劳而无功,述者所宜深诫也。

《汉书》家者,其先出于班固。马迁撰《史记》,终于今上。自太初已下,阙而不录。班彪因之,演成《后记》,以续前编。至子固,乃断自高祖,尽于王莽,为十二纪、十志、八表、七十列传,勒成一史,目为《汉书》。昔虞、夏之典,商、周之诰,孔氏所撰,皆谓之"书"。夫以"书"为名,亦稽古之伟称。寻其创造,皆淮子长,但不为"世家",改"书"曰"志"而已。自东汉以后,作者相仍,皆袭其名号,无所变革,唯《东观》曰"记",《三国》曰"志"。然称谓虽别,而体制皆同。

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于是考兹六家,商榷千载,盖史之流品,亦穷之于此矣。而朴散淳销,时移世异,《尚书》等四家,其体久废,所可祖述者,唯《左氏》及《汉书》二家而已。

同类推荐
  •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

    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收录唐人笔记两种。 一种《明皇杂录》二卷,补遗一卷,由唐郑处诲撰,记载了唐玄宗一代杂事,偶亦兼及肃、代二朝史实。本书内容涉及颇丰,文字生动,唐玄宗早年的励精求治,思贤若渴,晚年的不理朝政、恣情声色,权臣的炙手可热,忌贤妒能无不跃然纸上。对我们研究开元、天宝的理乱兴衰史,颇有史料价值。所记异闻琐事,亦可资参考。
  • 史通

    史通

    《史通》是我国唐代史学家、思想家刘知几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共有二十卷,分为内、外两篇。
  • 殷周制度论

    殷周制度论

    《殷周制度论》是王国维先生的经典论著,论述了殷周相关制度变革。
  • 曾胡治兵语录

    曾胡治兵语录

    全书分将材、用人、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治心等,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清末湘军统帅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思想和治军方法。
热门推荐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昙花永现

    昙花永现

    我在雾中启航,寻你,解开我的相思,让我们两不相欠;我在雾中迷航,等你,走进我的诗里,让我卸下透明的躯壳。你在雾中的那片海,我明了,驶近你,再迷失在那片雾里......
  • 换新之世

    换新之世

    神魔族发动攻击,终结人族、精灵族,人族与精灵族将他们拦截在山谷之中。精灵族的楚云天并未出城,而是加入守卫精灵城的战斗。大战落幕,人族、精灵族惨胜而归。在这之后,楚云天经历了一场奇怪的梦境,梦中出现了神秘女孩。也就在这之后,他的内力转变为“循力”,这是具有更加强悍的力量、更加迅速的疗伤能力和更加灵活的运用手段的全新能力。战后的训练第一天,楚云天遇到了一名女孩,同时她是第二名城内获得循力的精灵,她向楚云天提出了训练的请求……然而,和平并未如愿到来。楚云天得知,由于那场大战,世界能量平衡受到了破坏,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循力的产生并非偶然,它与整个世界的变化存在着关联。新的灾难一步步降临,新的敌人浮出水面。这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命运。人族、精灵族携起手来,探索神秘事件的真相,恢复世界能量的平衡。
  • 掌控:系统抓鬼大师

    掌控:系统抓鬼大师

    年纪轻轻遭神婆献祭,意外获得系统,开启系统,无限抓鬼,无限养鬼,黑白无常叫大哥,十殿阎王座上宾。
  • 混沌灵囚

    混沌灵囚

    混沌之初,生天地万物,造灵元之气。我想屹立在我爱的人前面,用身躯为他们抵挡......这片天地已不在是以原来的天地,少年力破苍穹,改命混沌,用信念铸就新的天地......
  •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我当创世神的那些年

    (万界流,非创世流,第三人称,非第一人称)我从凡间来,更到凡间去。不拘名利场,却在红尘中。血染刀剑未沾衣,滚尘扑面不留痕。仙佛神圣难敌手,移星易宿谈笑间。英雄美人帝王将相,却难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怪力乱神魑魅魍魉,也不过蝇营狗苟小肚鸡肠。呜呼!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混沌七诀之剑指天元

    混沌七诀之剑指天元

    天元大陆,原本是一个安乐祥和的地方。千年之前,一场莫名的大战扰乱了天元风云。千年之后,一名应运天时而生的少年能否窥探千年战争之谜,揭开天元大陆的神秘面纱,一切尽在混沌七诀之剑指天元
  • 毒妃归来:暴君乃我膝下臣

    毒妃归来:暴君乃我膝下臣

    医学博士邓槿温实验过程中意外死亡,谁知道意外绑定系统空间,一穿越过来就被渣王惨虐?真以为她好欺负?不过不怕,系统在手,应有尽有,且看她如何玩转皇宫。渣王有白月光?她还就不想做这朱砂痣,带着崽游走四方畅快淋漓,某王在家哭到扶墙,“爱妃,本王有疾,需良药一伎。”
  • 纪元博物馆

    纪元博物馆

    我叫顾君泽,没想到自己牺牲后还可以有第二次生命,我居然来到了一所博物馆,成为了这里第21世纪的馆长,这里展览的东西震惊了我,历史文物,科技产物,秦始皇的物品,美队盾牌,海贼果实,星际战舰,多啦a梦百宝袋,钢铁侠战衣,电影中的仙法,魔剑,玄幻世界中的符箓,阵法……智能助手告诉我这里的东西只要是地球上存在过的道具,武器,不管是电影,二维,还是三维,亦或者是现在无法触及的四维,除了活物其他只要馆长权限达到就可以接触。我对古代的历史感兴趣,特别是一代名将霍去病,没想到我只是一看,就被凌雅传送到了霍去病的时代,成为了凌崖子的徒弟。可是随着我慢慢的探索,找到了一些线索,后来发现我自己的师傅并不简单……
  • 上仙你又来了

    上仙你又来了

    她一世痴心,却换来践踏与抛弃 ;于是前世的巾帼将军,自甘剔除仙骨,堕下凡间。十世轮回算什么?过了六世的畜生道,她便获得四次为人的机会。商贾,伶人,秀女,剑客。商铺,青楼,宫廷,边塞。锦缎庄,胭脂楼,琉璃宫,天山雪。四个轮回,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人生,却爱上,同一个少年。尘埃落定后?她何去何从?PS:第一部锦缎庄已经完结,新文敬请期待……鲜嫩新文《狩猎异族美少年》火热连载中,喜欢异界兽族神坻之列类元素的大大敬请收藏观看~~新文《无限穿越系列》存稿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