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孟德,在其名篇《龟虽寿》中气吞山河地高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若以此来形容今虽年逾古稀,但雄风犹在、豪气不减的全国乡镇企业家和劳动模范、天津市****和区人大常委、国家级天津大站集团公司主要创始人和领军者王孝杰,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中,“生当作人杰”的王孝杰,同龚义成、李树祥等“两委”成员一起,以背水一战的夺胜雄心,勇率全村父老乡亲,历经27年披荆斩棘地艰苦奋斗、共襄盛举,硬是把一个偏僻闭塞的千人穷村东大站,与时俱进地建设成为享誉全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津南第一村”。以著名企业家王孝杰为首的大站集团公司,在上下同欲地创建“三个文明”的历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大站集团公司在各个方面都日新月异、步步攀升,现已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储运和进出口为一体的威震津门的乡镇企业集团,早已跨入了全国乡镇企业“最大经济规模、最佳经济效益、最高利润总额”三个千家行列,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企业,工商总局授予“重合同、守信誉”单位!2005年,集团员工有4000人,销售收入高达6亿元,人均年收入1万元,在全国大、中城市设有54个办事处。企业经过改制,集团下设3个单独进行经济核算的子公司,所有村民按工龄都有股份,参与管理和分配,这就充分调动了全体股民的工作和劳动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挖掘了企业的内部潜力,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然则王孝杰有何锦囊妙计,以回天之力,使东大站治穷致富?村强民富之后,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呕心沥血兴工业
1979年12月,在村党支部换届前,小站镇党委根据党心民意,拟让王孝杰当书记组阁,但一心想把经济搞上去的他,主动去找镇党委说:“东大站村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谁当书记,而在于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所以我建议由龚义成当书记,我当副书记,主抓经济,请组织考虑。”镇党委同志被眼前这位立党为公、利为民谋的农民党员的高风亮节、浩然正气深深感动了。党委欣然接受他的合理建议。选举圆满成功。
但要彻底改变穷困旧貌,谈何容易!村里有个手工作坊式的金属铸造厂,因经营不善而连年亏损,还欠了15万元的外债。乡亲们盼到过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村里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王孝杰经多方联系,决定建个供外贸出口的金属网车间。他们借来款5万元、砖10万块、水泥50吨。虽值初冬,但他仍带大家吃住在厂,昼夜奋战,直至车间盖成才进家门。车间盖成了,可设备还在江苏省。他们用全村仅有的两台旧拖拉机星夜南下,硬是把全部设备从“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南国,“拖”到“朔风呼啸寒雪飘”的津郊。设备一到,旋即安装、调试、运转、投产……到年底就破天荒地盈利10万元!翌年,销售额是86.6万元,利润高达26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翻多!为严把产品质量关,王孝杰日夜战斗在厂。他老伴去世后,家务重、工作忙,不得不把7岁的幼子带到厂里来住……
在创业之初,为了推销产品,王孝杰同两个业务员,每天在外边跑,饿了啃口凉馒头,晚上就住澡塘子。有次在保定一小镇,没有澡塘,只好花两元钱住进大车店。由于几天干渴,三人的嘴都起了水疱,王孝杰想起小时父亲说的办法,就花几毛钱每人买了个咸菜疙瘩,咸得他们喝了半夜水,转天一见轻,又去搞推销。
1981年,足智多谋的王孝杰,为了攻占地震后的唐山市场,他和业务员,身背10多公斤的阀门样品,顶着凛冽寒风,六闯唐山市。“力”字牌优质阀门,一举打开并牢牢占领了唐山市场,且关系愈来愈密切,直至而今。紧接着,他又挥师北上辽蒙,南下冀豫,东征齐鲁,西攻晋陕,仅几年,就使小村东大站产品的“星星之火”,成了燃遍大半个中国的“燎原之势”。如今,其所产的各种阀门和金属网、水泥等制品,用户多达万余家,很多都成为信得过的名牌免验产品。
作为有战略眼光企业家的王孝杰,一向重人才、靠科技,他曾多次选拔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员工,到北航、天大等大专院校深造,学成回村后,都成了企业的顶梁柱;他还培训了一支30多人的专业质检队伍,这就确保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100%!
王孝杰的“诚信”品格,也为大家所称道。比如,1982年春节前,有一批价值10万元、但稍有瑕疵的阀门产品,有人建议和客户通融通融,不会影响使用。在职工大会上,王孝杰心绪沉重地流着泪讲:“咱宁可少收入、过年吃不上饺子,也不能把次品卖给人家——咱大站人就是要讲‘诚信’!”2003年,南方一项国家重点工程,用了大站一批大型阀门。有个阀门摔坏,须及时更换。可相距数千里,总指挥焦急万分,王总斩钉截铁地说:“请放心,明天一定运到!”他们不惜代价,竟将300多公斤的阀门空运到当地机场,工程总指挥一见,连声称颂:“天津的企业家太神奇了!”
福祉泽及众乡亲
作为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王孝杰,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卓有成效地抓了政治文明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让群众直接参政、议政;还着力抓了改善村民、职工居住条件和文体生活以及兴教、育人等精神文明建设。全村400户都欢天喜地地搬进了豪华新楼;又以450万元,为外来千余名职工建起了5000平米、可容1400人,集居住、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生活区。大家过着团结、祥和而又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全村没有营业性歌舞厅,也无酗酒、赌博、土葬、超生、打架斗殴和刑事案件,更无上访者。被当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刘峰岩赞叹为“一千比零的奇迹!”
亲民、为民的王孝杰等一班人,在全区率先办起老年活动中心,并对140多位老人实行了养老补贴制度;2001年6月,又给全体村民上了医疗保险。每逢过年,还发给村民米、面、油等食品和人均4000多元的现金!
王孝杰的清正廉明也是有口皆碑的。早在14年前,区**给他和龚书记的10万元奖金,他俩分文不取;8年前,他到太原办事处拒收2万元现金和金项链之事,都已是众所周知……
王孝杰牢记并躬行胡*****“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论述。他深情地说:“只要村里还有一个困难户,我就不称职!”他把福祉泽及每个村民。如,当他得知年逸古稀、半身不遂、有6个儿子的王振荣夫妇家连电视也没有的消息后,就找到他们的党员儿子说:“年老的父母,应比孩子过得更幸福——不孝敬父母的人,不配做共产党员!”王总的话打动和教育了这个党员,他立马回家,把大彩电搬到了父母屋里……2000年冬晨,王孝杰见70多岁的郭老太穿得挺单薄,就转告她的亲属。几天后,王总见郭老太穿的还是那身儿。当王总在市里开完会后,就到商场为她买了件呢子上衣,回到村就给他送到家里……不论村民和职工谁有病住院,王总都要亲自去探望,帮助排忧解难。2002年,他对因车祸脑出血而住院的村民徐海明,无微不至地关爱的“救命之恩”,已在大站传为佳话……
凡事着眼大局和虑及长远的王孝杰,虽体魄康泰、壮心不已,但他自知年龄已大,理应退休。当他向上级提出申请后,领导出于工作特需,执意让他继续留任。群众听说,纷纷前来,恳求他接着干下去。他情愫殷殷地说:“乡亲们哪,这些年,是咱们摽着膀子一起干,才赢得了今天的新生活,可总有一天我得退休呀——前人做事后人评吧!”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用后人评,我们现在就给您评满分——您身体好、继续干,就是我们的福分啊!”
(2006.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