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可以告诉朋友们,这两处景点绝对值得一游,现在的门票是二百元,但可以骑骆驼走五公里,能在广阔的沙漠上照出很多漂亮的照片,我觉得很值。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
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根据1960?年的数据,月牙泉平均水深是4至5米,最深处达7.5米,而在后来的40年里,月牙泉水位逐年下降。到了1990年代,月牙泉水面已经大面积萎缩,月牙泉目前的平均水深是0.9米,最深处仅为1.3米。为此,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专家们已为月牙泉设计了应急渗水方案。敦煌市实施的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2008年3月初部分投入使用。泉平均水位也由原一米左右上升三十三厘米,並且上升持續。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还有一处具说很神密的地方,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去,施秉县城东舞阳河的江凯河支流上有奇特的"喊泉"。游人到此,只要喊声“讨口茶喝”,泉水便汩汩涌出,让你享受山泉的甘甜,当喊声“谢谢”,泉水便应声而止。喊泉位于灵官崖下的小石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