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 第一章 壮志凌云(3)
于是,段郎把检讨书往皇兄手里一递,就请到了整整15天也就是半个月的年休假。
高兴之极的段郎立即回王府带了侍卫队长小丸子,吩咐其他人等各司其职,叫王府负责军机、政务、内务的秘书长分别到书房密谈了三个小时。
最后,又安排春妃负责王府的一切,吩咐她务必等刀王妃回来再交权。
安排妥当,就骑上汗血宝马,赶到嘉州和清秋蝶见面。
段郎和清秋蝶几乎同时到达大佛脚下的。
其时正是盛夏,清秋蝶穿一袭水红色连衣裙,俏立在庄严的大佛前,更显得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两人的会见,没有拥抱和接吻,没有悲伤也没有眼泪。清秋蝶说:“臣妾恭迎王爷大驾!”
段郎道:“蝶妹妹免礼。孤王身在江湖,心在朝廷。有什么不周到细致的地方,请妹妹原谅。”
清秋蝶知道段郎的郁闷于内心对自己的期许和皇兄在委任干部的时候对他的亏欠。也就不搭理他这个茬,只管陪着段郎游览风景名胜。同时也安慰道:“段郎哥哥,妹妹能和你一起出游,已经算是几世修来的福了。我不求你对我像对雪琴姐姐那么好,只要能陪伴在你身边,我就满足了!”
乐山大佛,举世闻名。
据说那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的佛——也可以说是最有名气的佛。
大佛像面江而立,惯看了多少风浪?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有这样一位“大人物”作他们爱情的见证,那可算得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了吧?何况,说不定佛法无边,能对段清之恋有什么神秘的启迪呢!即使没有转机,也许能感动什么力量,扭转局面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大佛背靠在凌云山的峭壁上。凌云山乃嘉州胜地,位于嘉州城东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与嘉州城一水之隔。因山有集风、栖鸾、望云、就日、丹霞、拥翠、兑悦、祝融、灵宝九峰,人称“小九嶷”,通常人们也称作九峰山、九顶山。后因山中修建凌云寺而更名“凌云山”。加上有世界第一的石刻弥勒大佛倚崖而坐,更为凌云山增添了庄严宝相。
佛与山浑然一体,山即是佛;山与佛别无二致,佛即是山。
山为佛增色,佛为山增光。
朝山就是拜佛,拜佛就得朝山。
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为大佛景区更添魅力。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孝王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相对,约距一华里,同凌云山一样,自唐以来就是蜀中游览胜地。它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重。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乌尤山景色幽雅,无论是三江春潮,还是烟雨秋波,皆清秀俊美,四时滴翠,极富诗情画意。诗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孱孱饶廓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
蝶妃为了安慰段郎,特意把两人的约会地点安排在大佛像前,想借佛像的大慈悲力量,化解段郎心里的郁闷情绪。
她携了段郎的手,对段郎道:“我的郎,你看那滔滔江水,滚滚东去,一去不回头,可有什么感触?”
段郎答:“蝶儿不要和我谈禅。我现在还不想出家,我心里很多事情放不下。”
“痴郎!谁让你放下什么了?江水东流,只是因为地势倾斜,自然之理也!做人做事,无不以自然为上——老子曰‘道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清秋蝶在王宫里枯灯读书,对老子的《道德经》有一定的研究。
段郎站在大佛这一巨人前,福至心灵,突然有所感悟——这在佛家而言,又叫做顿悟。
烦恼都从内心生出。人的痛苦来自不满足,之所以不满足是因为有比较。段郎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和自己比,今日之段郎生过昨日之段郎;明日之段郎又生过今日之段郎。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段郎自觉很有进步。可是,和大佛比较起来,段郎才发觉自己太渺小了;和天下比较起来,自己为之奋斗的国家大理又太渺小了……想到这里,段郎心情豁然开朗,又露出了风流王爷的一贯做派,把清秋蝶拥在怀里,尽情享受美人的香泽:“蝶,咱们忘掉一切烦恼,做一对比神仙还快活的自由鸳鸯!”
清秋蝶道:“王爷想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一切都以王爷的马首是瞻!”
段郎道:“我这一生,享受尽了美人恩泽,也享受尽了权力的威势。其实我最想做的就是……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修炼者。身在人间,心在天堂。人在江湖,情满天下……”
清秋蝶道:“王爷这番话语,叫我好生失望。美人在侧,王爷竟然不知道珍惜!江山多娇,王爷也不去争取。我真不明白王爷最近有什么打算。要是能够坦诚相告,我一定为王爷排解寂寞与苦闷……”
段郎道:“你比我的所有王妃都更能理解我的立场。所谓不在红尘中,方知红尘事。我在梦境里,不知身后名。近来喜欢上了辛弃疾的一首词,其中有两句,我尤其感触很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清秋蝶道:“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上下片语义连贯,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我也拜读过王爷写给静波妹妹的词,王爷的词,意境委婉缠绵,别是一番滋味。”
段郎道:“辛弃疾的词,自然比我的意境开阔得多。这首词我以前还曾嫌弃它过于直白。现在之所以喜欢,主要是心情合拍……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是辛弃疾的感觉,也是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