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800000006

第六章 奉天倡义

闯王用兵如神,他从不拘泥于古代的兵书和古代的战法,常能出奇制胜,创造出前人不曾用过的战术,一举歼敌。

另外,更重要的是,闯王的义军大得人心,与恶如虎狼的明军形成鲜明对比。明军素无军纪可言,每次行军经过城邑,便肆意掳掠百姓钱财,叫作“打粮”。官兵走后,城为之一空。而地方官为了提供军需,往往也对百姓催逼勒索,急如星火,百姓恨之入骨。更让人切齿的是,明军败后,有时还会擅杀无辜百姓,充为战胜的成果,冒领军功。百姓们久受其苦,一听说官军来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闯王军队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到一处,秋毫无犯,安定民心。建立了中原根据地之后,义军便召回流亡的百姓,不仅开仓赈灾,还发给种籽、田地,并开垦了不少荒地。又撤销了各种关卡,以利于商贩往来流通。甚至还从河北、江南等没有受灾的地区,买来耕牛、农具,发给灾民,教他们恢复生产,安居乐业。对那些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则严惩不贷。

对这样的仁义之师,久陷天灾人祸之中的百姓当然欢迎,青壮年更踊跃加入义军。闯王所到之处,人们争着给义军送来骡马及粮草。河南到处传唱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还有个有些眼光的大臣,名叫马世奇,一次他对崇祯帝奏道:

“今闯、献(指李自成、张献忠)并负滔天之逆,而治献易,治闯难。盖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非除闯也,苦兵也。一苦于杨嗣昌之兵,而人不得守其田园。再苦于宋一鹤之兵,而人不得有其家室。三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人之居者、行者,俱不能安保其身命矣。贼知人心之所苦,特借‘剿兵安民’为辞。一时愚民被欺,望风投降。而贼又为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以结其志。遂至视贼如归,人忘忠义。其实贼何能破各州县?各州县自甘心从贼耳。故目前胜着,须从收拾人心始。收拾人心,须从督抚镇将约束各部将,令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始。”

就在马世奇喋喋不休时,闯王大军又在浩浩荡荡地向湖北古城襄阳挺进了。襄阳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所在,自魏晋以来一直是军事重镇。得了襄阳,便足以控制江汉平原。明军自然也深知其中利害,一见义军出河南,奔楚地,情知不好,立即调兵遣将准备应付。要攻襄阳,必须先攻取与襄阳一水之隔的樊城。镇守樊城的却是那曾在朱仙镇惨败于闯王之手的明将左良玉。他倒也吃一堑长一智,听说闯王移师来攻,遂忙不迭地命令下属打造船只,准备打不赢就从水路逃跑。樊城百姓早就痛恨左军的抢掠**,积怨已深。左军刚把逃命船造好,百姓就乘夜放了一把火给烧了。左良玉恼羞成怒,下令抢劫所有商人的船只,把军用物资和军官的眷属先行载入,沿汉水停泊,随时待发。闯王义军长驱而来时,左良玉早已飞逃至汉水南岸。义军进入樊城,架上大炮隔着汉水轰击左军水寨,左军也开炮回击。为了防止义军渡河,左良玉事先命人在襄、樊之间布置了**,埋伏了机弩。然而樊城百姓主动来充当义军向导,领着他们绕过布雷区,直抵樊城以西70里的白马滩。百姓们还纷纷献出门板,供义军搭浮桥渡河。

一渡过汉水,义军毫不费力地便击垮了左良玉的防线,左良玉尽弃水寨,奔逃而去。

等闯王大军来到襄阳城下时,襄阳的百姓早已打开城门,夹道而迎。闯王李自成偕刘宗敏、田见秀、李过、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一班文武,策马援辔,自城门驰入。

当李自成在马上看到襄阳的百姓欢天喜地地宰牛备酒款待义军的情形,不由心潮起伏。这时,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冲着闯王稚声稚气地唱起来:“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来了不纳捐!”闯王一行人听了,都开怀大笑起来。

义军一边走一边向百姓们散发传单,襄阳百姓都笑着争抢起来。有的没抢到的就嚷嚷起来:“念念,念出来让我们听听!”

于是有人就大声地读了起来:

“这一张写着‘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这一张写着‘剿兵安民’!

人们欢呼起来。

“哎,这一张是闯王的檄文,太文绉绉了,谁给咱们说说?”

一位上了年纪的教书先生被人们推到前面来,他把那张传单先看了一遍,不由心情激动,拿纸的手也打起颤来,激动地说:

“闯王说了,明朝昏君不仁,宠信宦官,重视科第,贪税重敛,严刑峻法,不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还纵容军队,掳掠民财,奸**女,吸骨敲髓,无所不至。”

教书先生说着说着,眼泪都流了出来。清了清嗓子,他又接着说:

“闯王还说,他本是十世务农的良善百姓,今率仁义之师,拯救生灵涂炭。希望大家不要惊惶,安居乐业。如果义军将士中有敢擅杀良民的,全队都要斩首。百姓中有功于义军的,立即加以重用。另外,还让咱们百姓别穿当兵的衣服,免得义军打仗时分不清楚,误杀了好人!”

教书先生说完,已是老泪纵横。他被挤在欢声如潮的人群中,一个劲地念叨着:

“真是仁义之师啊!明朝焉得不亡,焉得不亡!”就在闯王李自成第二次围攻开封之际,朝中有人向崇祯上了一本密奏,说一定是李自成的祖基占了王风,风水太好了,所以他的声势才一天大似一天,如果能想办法掘了李闯王的祖坟,他必定不战自败。为了争夺天命,崇祯帝咬牙切齿地向督师汪乔年传了一道密旨,让他从速查明李自成祖坟,不得有误。那汪乔年又找来了陕西米脂知县边大绶,如此这般地一说,边大绶诚惶诚恐地领命而去。

可是李自成原本家世贫寒,祖宗也不曾荣耀过,死了甚至连墓碑都没有立,往哪儿去找呢?

经过细细盘查,边大绶终于找到曾经参加埋葬过自成父亲李守忠、祖父李海的墓工李诚。但时日已久,李诚也记不清楚了。他被迫引领边大绶等人在李海和李守忠坟茔的大致方位大肆挖掘。一连大小23座坟墓都没能幸免,尸骨俱被挖出,一齐放火焚烧。连坟边的葱茏林木1300余株,也尽化灰烬。

边大绶以为自建奇功,得意洋洋地向汪乔年报告说:“逆墓已破,王气已泄,败势当自破矣!”一听祖墓被伐消息,闯王李自成不由怒火中烧,拍案大骂起来:

“汪乔年! 边大绶! 你这两个狗官干下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我李自成发誓要杀你们祭祖!”李过、李双喜也怒火中烧,恨不能立刻去找他们拼命。出身农民的李自成迷信思想依然很重,否则他也不会相信宋献策的什么神谶了。对于风水、星相、预兆一类的玩艺儿,他深信不疑。一方面是骨肉情深,一方面是真的怕斩绝风水有害于他的帝王基业,闯王心中悲愤之极。更何况,在中国人眼中,伤及祖宗遗体对为人子者是奇耻大辱。因而李自成拔剑发誓,务报此仇。

义军攻占襄阳之时,距掘墓只有一个月,汪乔年恰在城内,义军战士抓住他后,面见闯王。李自成一通怒斥之后,将他斩杀,稍稍出了一口气。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李自成攻占西安后,率军进逼米脂。当时米脂县一班士绅吓得心惊胆战,心想闯王必会来报掘坟之仇,一定会来屠城。一时米脂县人心惶惶,都怕闯王这次会大开杀戒。为了自保,米脂的一群官绅士大夫,天天在一起商议,如果大军一到,立即把边大绶绑去见李自成。边大绶自然更惶惶不可终日。终于熬不住了,乘夜离职潜逃。米脂乡绅们推举冯起龙作代表,主持城防。冯起龙束手无策,数夜间急白了头发。眼看闯王已兵临城下,他万般无奈,只好只身去见闯王,打算劝他息怒,不要屠城。

谁知一见闯王李自成,冯起龙发现他全然不像别人谣传的那样,并不是什么凶神恶煞。闯王和颜悦色地安慰他说:“掘坟的事与百姓士绅无关, 我怎么会伤及无辜呢?但是掘坟主谋边大绶却必须予以重惩!”冯起龙着急地说:“边大绶已经逃走了呀!”

李自成眉毛一挑,说:“噢,他逃走了?”他沉吟了一会儿,对冯起龙说:“既然如此,也罢了。但要麻烦先生一件事。我军就要攻往榆林,有些军需用品,如粮草马驴之类,恐怕要劳先生回城备办。我并不想攻城扰民,你回去转告百姓,都不必惊慌。过几天我会回乡祭坟,顺便也看望一下米脂的百姓。”冯起龙连连点头,说:“好,好。闯王如此豁达大度,真是桑梓之福呀!”

那些被愁云惨雾笼罩了好几天的士绅们听了冯起龙回城一说都不敢相信,纷纷称赞闯王有气度, 有仁者之心,十分难得。有的说,闯王此番本为报仇而来,但仇人已去,闯王竟能围城不攻,生恐涂炭百姓,堪称千古佳话。

米脂有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之后,街谈巷议更是对闯王赞不绝口,米脂为有这样一位大英雄自豪不已。时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二月,李自成的义军已经攻取了河南的五府七十八个州县,并夺取了楚地的荆州、襄阳等地,这时,他认为有必要建立农民政权,于是遣人在襄阳造成了一座倡义府。并在此正式成立大顺政权,设立百官制度,李自成不再称“闯王”。

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称罗汝才为“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分编他的部队,有的叫标营,统领士兵一百队;有的叫先、后、左、右营,各统领士兵三十余队。标营用白色小旗和黑色小旗,唯独李自成用饰以白鬃毛的大旗,旗竿头用白银做成,左营的小旗白色,右营红色,前营黑色,后营黄色,各营大旗的颜色同小旗一样。五个营按顺序值班一昼夜,又依次休息,巡逻很严密。逃跑的叫做“落草”,**处死。招收15岁以上、40岁以下的男子当兵。有喂马、掌管军械、做饭的人十个。军令规定,不许私藏银子,经过城镇不许进屋居住,除妻子外不许携带其他妇女。起居处全用单布帐幕。丝棉铠甲却有一百层厚,弓箭火炮都不能穿过。一个士兵有备用马三四匹,冬天就用垫子褥子等裹马蹄。剖开人腹当马槽来喂马,使马看见人,就像虎豹一样龇着利牙想咬人。军队停歇时,就出去比赛骑马射箭,叫做“站队”。夜里四更时分,就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听候命令。所经过的高冈岭坡,都跃马直上。河流中只怕黄河,像淮河、泗水、泾水、渭河等,要渡河就上万人把脚翘到马背上,或者抱着马颈上的长毛,拉着马尾,呼啸着渡河,马蹄造成淤塞,河水为之不流。临到作战时,派出三万骑兵,名叫“三堵墙”。前面的若后退,后面的就杀了他。如果久战不能取胜,骑兵就假装失败来引诱官军,然后用三万持长枪的步兵,飞快地出击猛刺,骑兵再回头来冲击,没有不大获全胜的。每次攻城,投降的一律不杀,拒守一天杀3/10,拒守两天杀7/10,拒守三天就全部屠戳。大凡杀了人,就把尸体捆起来焚烧,叫做“打亮”。城池将要攻陷时, 近万名步兵围在城墙下,骑兵来回巡查,没有一个人能幸免的。各营比较战利品,缴获马骡的得上赏,缴获弓箭铅弹火枪的低一等,缴获钱制的又低一等,缴获珠玉的得最低赏。

大顺政权建立后不久,义军内部却产生了严重分裂,罗汝才生性奸猾,所以有个著名的绰号叫“曹操”。自从他率军投奔自成以来,东征西战,确实是一员骁将,立下不少战功。但是,这人性格脾气却与李自成格格不入。李自成不好酒色,不贪图享受,一直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罗汝才恰恰相反,平时专喜攻占大城市,为的是多捞些金银财宝。跟了闯王以后,老脾气不改,虽在戎马之中,还是妻妾成群,竟有数十个之多。平日用的被服衣裳,也都是绫罗绸锻,帐下常设女乐助兴,又贪恋杯中物,常杀牛宰羊地大吃大喝。生活俭朴的李自成对这一切十分看不惯,曾经对人说过:“曹操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不足以成大事!”然而这话不知怎么传进了罗汝才的耳朵里,不免对李自成生了嫌隙。对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也公开表示不满,罗汝才声称:“我们这些人本以横行天下为快事,何必守土呢?”

恰好罗汝才谋士终日在他面前挑拨离间,说何必久居人下,不如自己独树一帜,图个快活,省得天天看别人的脸色。罗汝才本来就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听谋士这么一说,心眼就活了,暗暗生了异心。并和明朝也开始有了接触。

耳目众多的李自成,对罗汝才的一些可疑举动早看在眼里,只是仍以大局为重,未动声色。没料到在攻打襄阳时,自成的巡逻部队屡次截获明将左良玉给罗汝才的书信,使李自成心里的疑虑更加重了。一生最恨投降敌人的李自成,别的可以饶恕,但只要抓到义军中的叛徒,他总是立斩不赦。罗汝才当年在四川曾一度“受抚”,是一直为李自成瞧不上眼的事儿。这一回又有迹象表明罗汝才暗中与明军来往,李自成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大意。

三月初六,李自成计议已定,设宴邀请罗汝才和他的几个爱将。席间,李自成叫人轮番劝酒,把罗汝才等人灌得酩酊大醉。自成看时机已到,手一摆,早有准备的十余名将士一拥而上,绑住了他们,推出去立刻斩首。

然后,李自成只带了20名护卫,飞马驰入罗汝才军营,亲自诏告道:“罗汝才图谋不轨,暗通明军,现已伏诛。诸位将士与此事无关,希望仍遵号令,共图大业!”罗营的众将士闻言大惊,也不好说什么。接着,李自成命李过、刘宗敏等亲信将领,将罗营的人马尽行收编。诸事进行得倒也顺利。

李自成念及罗汝才毕竟于义军有功,于是他身着素服,十分隆重地为罗汝才发丧,并收养汝才的儿子,安顿了他的家眷。

就这样消除了一个隐患。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的一天,大元帅李自成正在召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参与者就大顺军下一步战略部署问题正进行着激烈的争论。

左军师牛金星说:“河北是京都的屏障, 我军当先取河北,再直捣北京。”

大顺**礼部侍郎杨永裕却说:“现在去打河北,明军必集中所有兵力严阵以待,战事必定旷日持久。不如先取金陵,封锁大运河,断绝通往北京的粮道。我军坐镇金陵,以待京都困疲之日,再大举北伐,方是上策。”

李过则摇头道:“依我的主意,还是先打武昌好,武昌近在咫尺, 如不尽快攻下, 以后还是个祸害。只要给我3万精兵,我也立军令状,指日即可破城!”几个人各抒己见,谁也不肯让步,争得不可开交。李自成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他注意到新任兵**给事的顾君恩仿佛胸有成竹,一直微笑着听人们争来争去,便指名道姓说:“顾先生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顾君恩欠身一笑,缓缓言道:

“刚才众位所言,固然各有道理,但又都不甚妥当。金陵地居下游,远道去攻,未免失之过缓;直下河北,径取北京,则太过冒险,万一不胜,就毫无退路了,因而失之太急;武昌饱受战火,十室九空,得之无用,舍之也不足为害。而关中是大元帅的桑梓之邦,百二河山,具天然之险要,最宜建国立业。如能据有关中,再旁掠三边,补充兵力,攻取山西。得手后再全力进取京师。进有可攻,退有可守,方称万无一失。”

李岩听了,立即表示赞成:“此议大佳。眼下孙传庭奉旨出师,在陕西练兵,预备固守秦关。但朝廷却连下严旨,命他出兵。我军正可以趁他整军未定之机,一鼓作气,歼而灭之。倘若等到他把兵马都训练好,那时候就难办了!”

听着听着,李自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拍板道:“好,就依顾先生的高见,先取关中,再攻北京!”大计既定,大顺农民军兵发汉中,所向披靡。

明督师孙传庭在柿园战败后回到陕西,大力整治军队,制造以火攻敌的战车二万辆,招募勇士,让白广恩、高杰率领,想等到义军缺粮时进攻。然而朝廷天天催促出战,孙传庭不得已率部出关,命牛成虎、卢光祖为前锋,由灵宝进入洛阳。高杰为中军,发文书令白广恩从新安前来会合。河南将领陈永福驻守新滩。四川将领秦翼明从商、洛出兵,形成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势态。前锋在渑池打败了义军追到宝丰,又攻下宝丰城。明军驻扎于郏县,李自成率领一万骑兵返回来交战,义军又大败,李自成几乎被抓获。碰巧天下大雨,道路泥泞,粮车不能前进。李自成派轻骑兵从汝州出发,拦截运粮道路。孙传庭于是把军队分为三部,命令白广恩从大道走,命令高杰跟着自己从小路走,去迎接粮车,命令陈永福守卫军营。孙传庭出发后,陈永福的士兵也争着要出发,无法制止,于是就被义军跟踪。到了南阳,孙传庭掉回头作战,义军的阵势布置了五层,官军攻破了三层。随即逐渐退却,以火攻敌的战车败逃,骑兵也大量逃跑。义军放纵铁甲骑兵践踏官军,孙传庭大败。李自成率全部人马追击,一昼夜超过四百里,官军死了四万多人,损失兵器辎重几十万。孙传庭逃到黄河北面,转而奔往潼关,精神崩溃情绪沮丧,再也振作不起来。然而想到自己年前在此大败李自成的军队,于是力图坚守潼关而抗击大顺军。不料大顺军事先打造了攀越山险用的铁钩钉数万套,由小道攀越山崖,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明军后翼,明军全无防备,顿时大乱。十月初二,潼关失守。孙传庭阵亡。

潼关一破,大顺军便长驱直入关中,各州县迅速瓦解,10月11日,大顺军进入西安,生俘了明秦王朱存枢,其数百万家产,尽数没收以充军饷。这时候,明军败将四散奔逃,李自成调兵遣将穷追不舍。明将白广恩走投无路向大顺军投降,李自成亲自设宴为他压惊,还携着白广恩的手一同就座,两人交谈得颇为融洽。其他明军将领听说后,也纷纷来降。

然而李自成心中却独独忘不了那个在他三围开封时誓死守城为明军效力的骁将陈永福。李自成久攻开封不下, 而且伤亡惨重, 多半就是由于陈永福的顽强抵抗,所以早就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西安既定后,陈永福正固守在一座孤山之上,已经山穷水尽,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李自成便请白广恩去劝陈永福投降。

谁知白广恩回来却沮丧地告诉李自成,陈永福不敢投降。因为当年陈永福之子陈德,曾一箭射中自成,险些伤了眼睛。怕日后李自成会记仇。

李自成听后爽朗地笑了起来,他抚摸着脸上那块伤疤说:“你让他放心, 我李自成不是那种只计私怨的小人!当初他也是忠心为主,没什么可说的。他骁勇善战,只要肯降,我决不会亏待他!”

见白广恩还有些犹豫,李自成便伸手从身上的箭袋里取出一支箭来,折为两段交给白广恩说:“告诉陈永福,我李自成如果违背诺言,有如此箭!”陈永福被李自成的诚意终于打动了,他投诚了大顺军。此后,更有许多明军将领纷纷前来投顺。而陈永福此后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李自成厮杀,最终在败离北京之后的抗清战斗中阵亡。

李自成平定关中之后,便命李过速返故乡米脂,重修李氏祖坟,并造一座行宫,以备自成回乡祭祖。一切就绪,李自成便由西安起程,往米脂而来。此次回乡,一为祭祖,二来也有个衣锦还乡之意。所以一向俭朴的李自成这一回也不免铺张起来。沿途锣鼓喧天,盔甲映日。李自成一马当先,一身的戎装,左右20员大将也全身披挂,肃然相随。后面则有万余铁骑,浩浩荡荡护卫着大元帅的旗帜,真是威风凛凛。

沿途百姓都扶老携幼,簇拥在道路两旁,争着一睹李自成的丰采。一时间,欢声如雷,笑语震天。那些随自成回乡的大顺军士兵也都是米脂一带人氏,眼看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与亲人相见,真是欣喜若狂。只是碍于军纪,不能尽情表达,但那眉宇之间,个个都洋溢着一团喜气。

到了米脂,早有许多乡士绅民迎了出来。为首的几个人李自成看着有些面熟,他们见了自成也都红了眼圈儿,抢上前来攀住他的马头,哽咽诉道:他们都是自成的族人,自从边大绶掘墓之后,大家生怕官军前来,诛灭自成九族,因而都逃到异乡隐姓埋名,不敢承认是李自成的同宗。直到听说大顺军攻占了西安,平定了关中,声势越来越浩大,才又先后迁回故乡。李自成在马上听了,也觉心酸,当下好言劝慰,又立即命人取了金银来,分赏族人。随即拨马向祖茔驰去。

牛金星跟在李自成身边,一一指点着他如何依照古礼行祭。又是更衣,又是奏乐,又是唱礼,又是叩拜,一套仪式繁琐之至。

好容易祭奠结束,李自成便在行宫内大摆酒宴,遍请众位乡亲。

在军中一向谨慎的李自成,这次不比寻常,他破例开怀畅饮,喝得有了几分醉意。回想起年少时在家乡的坎坷经历,看着眼前的荣耀欢乐,由不得感慨起来。他举杯向众人祝酒,朗声说道:“自成一介匹夫,为了百姓的疾苦,起兵十余年来,横行天下,南征北战,与家乡父老久违了!如今关中已定,京师也指日可破,大明朝就要完了!这锦绣河山不久就要改姓李啦!”

一席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连连喝彩。

李自成也豪气陡生,大声道:“家乡的后生们,跟我李自成去打北京吧!本帅坐了龙廷之后,咱米脂人也可以扬眉吐气啦!”

席中一群青壮年听了,都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即披甲上阵。他们都连声呼喝,叫拿酒来。

这天,米脂县像过年一样,满城都洋溢着喜庆气氛。

崇祯帝听说李自成已入潼关,占了西安,终日惊惶不安,于是急命余应桂为陕西三边总督,令他速往关中,收拾残局。余应桂领了圣旨,当面对崇祯帝哭哭啼啼说:“去了又有什么用啊!”他不得已打点兵马出了北京,又在黄河边徘徊不前,不敢进兵。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