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他睡不着,就着灯光坐在窗边的沙发上,手里拿着随身带着的空白画册。这是每个艺术生的习惯,他们都知道‘一进艺术门画本不离身’的铁律。白易右手拿着铅笔,淡淡几笔就描绘出了此时的窗外景色,然后是背着光站在窗前看景的人。白易也没刻意勾勒,就是随意的三两笔画了一个背影。画完他也愣了愣,这是记忆碎片中沈青煜站在城楼上的样子。虽是无心之作,却也在潜意识里把他当成了最好的模板,当成了合适的人物主角。
白易突然就有些想他了,这才离开多久,怎会如此想念?他想不明白,这感觉来的太突然,他没有头绪所以也无法解释。他拿起手机,找出他的号码,来来回回的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发短信吧。于是白易给沈青煜发短信:你睡了吗?今天店里忙不忙?他有些没话找话说,问的也是前言不搭后语。大约过了五六分钟,沈青煜才回:不忙。你有事?白易愣了愣,他没事就不能找他了?每一次都这么问,让他情何以堪啊。白易想了想,既然你都知道我有事问,那就接着他的话问问身上出现的印记是怎么回事呗。
白易:我胸口出现了淡淡的印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问问你。这一次那边回的很快,沈青煜回:应该没事,不用担心。这边的沈青煜回过短信,皱起了眉。他自是知道白易的刺青为什么没有显现出来,但是这次应该是又触发了博爱的第二个功能‘隔绝’。不知道什么时候刺青会全部显现,也不知道显现出来是什么样子。毕竟一代代传承下来,多多少少发生了异变,能保留原来百分之六十的原样已是极限。
白易看到他这么回,也就放心了。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说什么,只好苦哈哈的发一句‘我累了,先睡了’的话最为收尾。等了好久也不见沈青煜回,便扔掉手机睡觉,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自己忙呢。
沈青煜看着手机里白易发来的最后一条短信,笑了笑。他就像个孩子,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果断的不说了,然后就遁走。他才刚走,沈青煜到不怎么想他,就是有些担心而已。最近越来越不安的心神,意味着将有大事要发生,这感觉随着时间越发强烈。他不在白易身边,也不能及时赶过去,一切只能听天由命、随遇而安。不过他相信,连博爱都眷顾他,上天对他应不会差。想到这,他也稍稍放了心。
元旦当天,方誉带着白易应邀去了这次的活动,白易也是看到了醒目的横幅才知道这是次什么活动。方誉出示完邀请函,得到确认之后领着白易进去。一进门就是一个大大的红色横幅,上书‘S省第十届公益慈善书画拍卖会’。白易才后知后觉的点点头,自语道:“原来是慈善拍卖会啊,难怪老师神神秘秘的。”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慈善拍卖会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拍卖会,还有些小小的紧张和兴奋。
方誉领着他一路往里走,停都不停一下,十分的自然。白易想,老师应该是经常来的,所以他很熟悉。方誉身体硬朗,步步生风,很有大师风范。来来往往的人都侧目看着他,他也不尴尬点头微笑的与其打招呼,脚步却不停,一直走到最里面,方誉突然拉着白易说:“小易啊,前面就是书法和绘画界的几位名人,一会去打招呼你且不要紧张。”白易抬头看了看,前面确实站着几位老人,风仙道骨气韵十足。
白易本来还不怎么紧张,被方誉突然拉了一把,还说了这句话后就有些紧张。毕竟他只是一个大学生,还没有踏入社会,要他心平气和的见当世书画界大腕,是不是有些勉强了?他要不是知道老师的性格,都要怀疑他是不是故意这样吓唬他,让他更加紧张的。
其实呢,方誉就是故意的,一进门他就发觉自家学生紧张的四处张望,看到横幅后还蹙起了眉。不禁兴起了考验的念头,虽有些勉强但对白易来说应该不难。他们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以他对白易的了解,这些还不能算是难题。这想法让白易知道了,他会不会斥骂他一句‘为老不尊’?只是他应该不会知道吧。
站在前面的几人,有人眼尖的看到了这边的方誉和白易,立马向着他们迎来。方誉先上前和几人打着招呼,然后拉过躲在一边的白易介绍说:“这是我刚收的门生,才学博浅,还希望能跟着各位多学学。”说着还拍了拍白易肩膀,他真想翻白眼,但是他不能。于是只能笑呵呵的和几人介绍道:“晚辈白易,见过各位大师。”他知道,只有谦和、礼貌是最不会得罪人的,而他这几年也之参透了这些。
几位大师级的著名导师,纷纷表示方誉这次收了个得意门生,把方誉乐的笑着只见眉不见眼。然后引着身边的人给白易介绍说:“我身边这位,就是我昨天给你说的那个先下手为强买了这块地的刘明宇老师,他是最富的书法家,还有‘柏松’美誉。”他说着,还对那人笑着。被首先介绍的刘明宇直摇头说:“我们认识这么多年,你还一点都没变,随性的紧。”
白易对他笑笑,礼貌性的说:“您好。刘老师,久仰盛名。”说着伸手与他握了握以示尊敬,刘明宇点点头说:“我认识你老师半辈子了,从没见过他笑得这么满足。他随性一辈子,我还以为这一生都不会收学生。”白易笑了笑回道:“能遇见老师是我最大的幸事,我自是感激的。”刘明宇伸手拍拍他的肩说:“他就是太随性,才会这般眼界高。选了你,定是因为他觉得你值得。”说着还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才缓步走开与其他人交谈。
白易继续跟着方誉,他依次介绍几位著名的艺术界的名人给他认识,白易也乖巧的与其问好握手。赢得了,几位老师的不少赞誉。几人正说着远远地走来个一身灰色吊褂的老者,身后还跟着一位年轻、贵气的男子。
方誉拉着白易迎了上去,刘明宇也快步跟了上来。三人停在展厅的剧中位置上等着他走近,白易并不认识这位大腕,看向方誉,也不见他想解说,于是也表情严肃的立在一边。等距离近了,还没等两人说话,对面的人已经开了口。那人开怀的笑着说:“好久没见你们两位了,最近可还好?”刘明宇也笑了说:“自然是好的,北老先生不远而来,辛苦辛苦。”两人说着还握了握手,显得十分相熟,就像老朋友一样。
白易仔细的打量了那人,这才记起他是水彩大师北一前辈,是被誉为当世最有才情的色彩元首。他虽是一身不起眼的吊褂,但是艺术家与生具体的丰韵却一点点也没有被掩盖。白易对他并不熟悉,也只是无意间看了校刊里寥寥几笔带过的介绍。说他出生平寒,自小读书不多,但是艺术天分甚高,才情斐然。后来他一举成名后,为人低调,好像也是近期才收了一个弟子,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
方誉也上前,伸手拍了拍他说:“多年没见,你还是老样子。听说你也收了一个学生,当年不是说打死也不收的嘛。”北一笑呵呵的说:“你还说我呢,你那么挑剔的人都收了,我怎么能不收。我可在电视上看到了,你那学生有大才,值得培养。”方誉也笑着眉眼舒展的说:“这是自然。小易过来,认识认识北老前辈。”
白易自然的走过去,礼貌的笑笑说:“晚生有幸认识北一前辈,实乃幸事。”北一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笑的和蔼的说:“好啊,后生可畏,我也看过你的画。现在的年轻人领悟能力强,总有一天能超越我们。”白易应着,谢过北一的赞誉,站在一边不说话,而跟着他一同进门的男子也不见了。
三位年纪虽有些差距,可都是当世艺术界名人,许久未见也没能让他们疏远。他们坐在一边的沙发上相谈盛欢,彼此还拍肩、握手,笑得开怀。刘明宇看起来还没有方誉大,四十出头,穿着正装,面容慈祥。北一应该是他们中最老的,也是成名最早的,所以对着他们也十分随和。他生性温和,性格开朗,那一把山羊胡子便是他的招牌。
他们代表着现代艺术家的所有智慧和精华,引领着这个时代的国际化发展,也给年轻的一辈做着铺垫,他们任重而道远,不辞辛苦。白易还记得,校刊上还写着这样的一句话‘现今艺术界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当世豪杰是方誉、刘明宇、北一’,他们被合称为“三颗常青树”。
方誉专注于绘画,刘明宇是大书法家,而北一是水彩大师,三人各占一方,彼此相辅相成。可能是白易学的是绘画和雕刻,对刘明宇和北一这两人并不熟悉,而刘明宇为人低调,不显山也不露水,虽然富有却也不是众所周知。北一前辈就更不用说了,他成名早,现在虽然没有隐居,但也是深居简出,久居港岛极少来内陆。白易不认识自然是人之常情,不熟悉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