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莫凡介绍给众将,只说这是我请的幕僚。众将并没有太在意莫凡,因为在我的影响下,关西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在用人方面不论出身,只看重人品才学。莫凡表现得很低调,人也不出众,所以没有引起众将的重视这很正常。这也正是莫凡所要求的,他不求闻名于世,只愿意在幕后默默地给我出力。
这时已经是七月上旬,楚莫和楚信分别围攻莱阳和郭山两府城已经有十日余。这两个城池位于云州腹地,本来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所以城池修得也不甚坚固,囤粮也不多。莱阳城聚集了近五万赵军,在楚莫十万大军的围攻下,已经是岌岌可危。城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粮。城中士兵加上百姓,足有十七八万人,这么多人都要吃饭,那点可怜的存粮根本就不够塞牙缝的。从第八日起赵军就开始断了粮,只好斩杀战马充饥。而百姓更惨,他们家中能吃的都吃完了,却又不敢向军营中抢吃的,无奈之下甚至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楚信约有七万人围攻郭山,而郭山城内的赵军却只有两万左右。郭山和莱阳的情形差不多,都已经到了城破的边缘。
此时越国虽然任命了李素为主将,但赵军从集结到赶到莱阳、郭山增援,最快也要二十天的时间,到那个时候两府早丢了。第十二天头上,莱阳、郭山两城的赵军不约而同地打开城门,弃城而逃。楚莫和楚信大喜,借机堵杀了一阵之后,大军立即占领了两城。位于南面平都方面的万余名赵军竟然也撤了,整个平都也成了一座空府,任由楚军占领。
楚莫大喜,他一面分兵占领三府,一面向朝庭报功。同时下令:诸军不做休整,继续乘胜追击。赵军这一退就是二百余里,整个云中三府拱手让给楚军。由于赵军退得很快,一路上丝毫不停,而楚军各将都忙着抢占城池,争取功劳,所以对赵军追杀得并不紧,因此最终当赵军在拒鹿停下,三个方面的败军会师时,仍然有七万人。楚莫显然也意识到了赵军这是故意引敌深入之计,但他丝毫不惧。这一路打得太顺了,楚莫已经有些被胜利冲晕了头脑。前一阵子皇帝陛下下旨褒奖他是‘世之名将,大楚之功臣’,并且加封他为征东大将军、平壤侯。如果他再取下云中三府,进而东顾上京,那他的势头可就要一举盖过左令,成为大楚第一名将。楚信更是激进,拿下郭山后,他的信心空前膨胀,恨不能立即拿下拒鹿,杀入上京。
楚伟也被胜利冲得晕晕乎乎的,他下旨嘉奖前线将士。楚信受奖了一处大宅子,楚乐被升为从三品的归德将军,其他人等也各有封赏,就连我也被加封了个安东伯的爵位。楚伟还决定扩军,并向云州方向增兵十万。朝中极少数呼吁大家要冷静的声音也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就连骠骑大将军左令上书,建议云州方向不要推进得太快,也被激进派驳斥得一无是处。有人说他胆子太小,有人说他名不副实,有人甚至说他坐拥二十五万大军却毫无建树,要求撤换。好在楚伟对左令仍然极度信任,他也深知左令和楚仕牵扯着赵国二十五万的兵力也是功不可没。
云州的楚军个个喜气洋洋,我们关西军平静得很。李胜等诸将眼看着汤关和六大营的将领们个个加官封赏,心中多有不满。不过好在他们跟着我已经升得够快了,和原来的同僚比起来,他们已经要高出人家一两级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他们主要表现在憋闷,说是来打仗的,可是整天闲着,有些牢骚那也是很正常的。现在听说朝庭又要增兵十万,这下估计更没关西军什么事了。诸将吵吵嚷嚷地挤到了我的大帐中,纷纷要我给朝庭上书请战。我正和莫凡在商议今后的计划,莫凡认为楚军虽然眼下势头正旺,但是赵国一旦倾全力还击,楚军定然难以取胜,甚至有可能失败。
“楚军有三个弊端:其一,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加上朝庭的十万援军,也不足三十万。而赵国可以从上京和胡州抽调的兵马就可以超过三十万,再加上拒鹿一带云州的残军,赵军兵力当在四十万左右;其二,后勤补给困难。就算是大人筹备足了粮草,但要把这些粮食运到前线,要消耗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我大概估算了一下,至少要征用三十万民伕。这些人如何征用?就地征用赵人,还是从关西调人来?其三,楚军不如赵军善战,楚莫也绝不是李素的对手。综上,在下认为,此战不容乐观。”
“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我点头称是,但我对这些事情也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于是就接着对莫凡说道:“既然先生指出了这些问题,想必也有了应对之策吧。”
莫凡不直接回答我,却眯着似笑非笑地说:“楚莫弃关西军不用,原意是怕大人争功。他却万万想不到,其实是给了大人一个更大的机遇。”
“此话怎讲?”我有些诧异地问。“我还能有什么机遇,除了弄到些粮食、拉拢了几个大家族之外,我不能干什么。”
莫凡郑重地说:“大人当初攻打孙、翟等家族,虽然说最这初的目的是为了筹粮。但大人随后并没有对这些人赶尽杀绝,而是于以拉拢,让他们成为大人这边的人。这样有意无意之中,大人就在云西三府站稳了脚跟。当初云州赵军之所以溃败得如此之快,主要原因虽然是大楚突出奇兵,歼灭了几万赵军,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云州的大家族起初并不配合赵军。要是这些家族联合起来,不断骚扰楚军的补给,我相信楚军很难在云州立足的。”
他这么一说,我立即有些明白:“你的意思是让我经营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