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800000033

第三十三回 议兴师暗投密旨 谋墓位明聚群奸

住语哲宗天子禁止国丈进宫,再说潼关兵退月余,一班文武少年英雄要兴举义兵杀上汴梁城。太子曰:"不可动兵。来征非出圣上之意,实乃奸国丈唆摆太后,以动干戈耳。吾今破敌解围,且待圣上得闻如何旨意。"寇爷曰:"此事圣上未知如何,不免待老臣办作来使,独自回朝。先到南晶宫见过潞花王爷,待他探听圣上主意,然后发兵未迟。殿下可修书一封与老臣。带去潞花王观看,自有回音。那时方习举动。"王参谋与刘军师多言"此说不差,岂习一时妄动干戈以于圣上之怒。"当时太子修书一封。寇爷装扮了,青衣小帽,单人独马,恰一走报公差一般。一程饥餐渴饮,夜宿晓行,一连跑走一月外,方到朝中。在府门外俟候,求涣守府王门官将书投递呈送王府中。有潞花王父子正在府中言论"东宫太子叙会于潼关,奸相父女有兵征伐,前后共兴兵六十万,未知胜负如何。只可惜太祖创业艰难,不想内乱,兴动干戈。只忧外敌边夷乘衅入寇,则江山危矣。"年轻小王曰:"此事奸相父女自专,非出自当今圣主旨意。想来只要潼关取胜杀回朝中,捉拿奸相党羽,国患方息也。"老王爷曰:"吾儿主见不差。倘潼关兵败,慈云殿下无驻足之地了。"当时言谈间只见王门官捧进来书,下跪呈上。王爷接书拆展开,上写着:"书奉老王伯、王兄案下,慈云籍首上言。不幸王考宾天,奸相父女弄权,至内乱自生,徒使骨肉残伤之衅,朝政日非。岂非奸佞日增之验也。愚侄前赖忠良吏部救搭,出亡十五载,遍土无可驻足权栖,无异失林之鸟,丧家之犬,苦楚非言语可绘传。今幸潼关高王伯等,一念先王之德,扶植出亡一线,栖止于潼关。岂料奸相父女不容,大兴征伐之师。可惜生民涂炭,不由外敌而生,只由内乱而起。

手足不残而残,国元不伤而伤。外敌岂不动觊觎之心邪?今幸人心未混,上藉先王在天之灵,潼关赖以得胜昔,皆倚五路藩王会集之力也。近乘得胜之师,麾下武夫皆思妄动,议举兴师归国。惟愚侄与高王伯等不敢妄动,有损国威,有于圣上责罚。

回思不兴兵回朝,则奸相复有兵到潼关,岂非自相矛盾,自贻仇戚再出亡。人心摄摄如悬族之不断。伏恳老王伯念骨肉亲情,老诚广见,为吾定酌主裁。倘迁延岁月,众将解心,五王归国,岂非昔日忠良搭救之诚,一旦付诸流水?故急修片函,着恩人吏部上呈投鉴,渴望准音。"当时老王爷父子看毕,一惊一喜。且喜渲关会合五王之兵,收除妖道去却大患,奸相势力妥矣。今又差来寇元,不知他如何会见太子?"且传进后堂相见。"老王爷分付家将一概退出,单有父子二人在后等待着。当下寇爷一程进至内堂。见老王爷父子立着,寇爷上前,要拜见行大礼。老王爷扶挽住曰:"寇贤卿休拘礼,且请坐。"寇爷礼毕,老王爷中坐,寇爷坐侧相陪。王爷曰:"难得寇贤卿一心为主。昨昔致仕时,不觉光阴将近二十载,尔我两鬓如银,只道今生难以会见。耄耄老颜,岂知忠心至老不倦。但汝回归故土后,怎生会合慈云殿下?

且说知孤愚父子。"寇爷见问,即将太子为看龙舟,失溺水滨,于半途江河上,得遇归家。被家人出首,后得包公子救脱,齐回潼关,——说明。王爷父子大悦,又曰:"来书教孤家与定主见,可功兵回朝否。但想,不将兵马杀回朝中,谅必奸相又私出动兵,征伐潼关了。此势不两立也。今幸圣上仁慈明哲之主,屡念着弟兄一脉之亲,不道先帝之遗言,奈阻于太后当权耳。明日乃季秋朔期,待孤登朝后再到禁宫命圣,将此情由密奏知天子,即有定夺矣。"寇爷大喜曰:"殿下恳托大事,全仗老王爷乔梓维持之力。"当日王爷分付备办酒款待寇爷。多少谈论投机之语,概难统述,尔酬我酢,畅叙尽怀不表。

再说次早王爷登朝之后,退朝又到禁宫门候首请见。有穿宫内监启知万岁:"有南晶岂老王爷请见。"天子闻奏屏退妃后,即出内偏殿。王爷传进,天子相行家礼下坐。天子开言曰:"王伯进宫见朕有何酌议?"老王爷即将慈云殿下在潼关,有书到老臣府中。只今五王会集兵叙潼关。"今来书者臣带在此,请圣上一观。自知明白矣。"当时天子一观看分明,龙心大悦日:"既然御弟在潼关委决不下,至妙不过借他要报母后之仇,待众藩王兴兵杀回朝中,诛灭众奸党。那时太后岂能禁押得众藩王?众奸岂能逃遁?"王爷曰:"如此且待老臣回书与慈云殿下。他兵到止拿捉奸佞,断不有惊圣驾。但恐圣上不忍诛灭国丈母族亲情耳。"天子带怒曰:"朕久知国丈奸狡多端,屡唆太后私自动兵。若非太后当权称制,诛灭此贼久矣。今至妙不过御弟协同众藩王杀回,报之易如反掌,何为不忍?

老王伯可即回归府第,密暗回书。待他刻日兴兵杀回朝中,早日除却邦家大患。只奈太后是吾生身,除他一人之外,尽由御弟将众奸一刀两段,不赦一人。"老王爷闻言大喜?即日辞驾回归王府,将圣上分付之言,早回书之语,——达言寇爷并少王,二人喜之不尽。寇爷深谢王爷鼎力。是日老王爷修书回复太子。以早寇爷领了回书,拜辞潞花王父子。行程数十天方到潼关。

先说庞国丈只见圣上不愿发兵征讨渲关,又守住禁宫内门,不许进见太后,实乃忧心如焚。不得已会叙奸党在相府相议。

有吏部潘沼、潘仁美之后,兵部夏斌,夏竦之后,王唐,王安石之后,九门提督丁燕龙,丁谓之后,又有庞国舅云雄、唐润虎一众商酌。多言五路藩王兵势强大,潼关会叙,勇将如云。

倘他一众杀回朝中,难以抵敌。今圣上又不愿发兵,如之奈何?

庞国丈曰:"昏君不准出师,又不容老夫进宫与太后相见,难以施谋。倘五路狗王挟太子报仇为名,杀奔回朝,汝我等全家难保。今日进退两难。今昏君既不念我等,我们岂可手待毙?"有了燕龙曰:"以太师威德,现掌兵权,大小官员一半太师心腹,不着明早上朝力奏圣上。押他兴动倾国之兵,征集四方猛将,剿灭潼关。倘他仍不准奏,一众反叛他大位,太师登其大宝,关城拒敌。然后檄文各省外攻,岂不为美?"潘绍曰:"此说有理。今现有雄兵四十万,战将数十员,倘圣上不允出兵,吾等明天预定点齐大兵,了决昏君。"有夏斌曰:"此事不可太速,且迟三五天,暗中点齐军马,混进内殿,方可举行。不然内有朝臣,不服者居其半,况潞花王府中甲兵勇将不少。倘我兵马未能齐备押制各官,那时反为不美。请众位三思。"国丈闻言大悦曰:"此虑不差,实为有理。倘事不周,反害自身。

须以暗中点备军马,限以三天,一众临朝,各各带兵混入朝里,不得有误。"众奸酌议已定,少不免相府中备办酒席。诸文武数十余官,各各就席领情,一同欢乐畅叙。尔言我语,不觉吃酒数巡,叙至日落西山,众官方才辞筵告谢。回归府行,预备第三天登朝举事,按下慢表。

再说哲宗天子。一自传旨与潞花王,回归修书复与御弟,待彼协同诸位藩王杀回朝中,以诛奸佞。是晚回宫,只有自知,太后、王后、妃子皆不说知泄出。只因太后当权,须要事出于秘密。一泄漏风声,必然太后通知奸相,定必激变不妙矣。当夜天子宿于昭阳院内孟王后宫中。睡至三更三点,天子不觉朦胧间似觉身出偏殿,并无一人护驾。恍惚中只见半空落下一帝王。五绺长须,手持圭壁,金光闪闪。开言呼:"王儿,吾汝父神宗也。昔为父失德,错弃正后,误杀忠良,不想今日养成大患。皆朕在世统御不德也。且喜汝依朕遗言,信为大孝之君。

一心念着手足之情,不肯发兵征伐慈云王子,但阻于汝母。庞氏立心不善,要害陷朕慈云,好生可恼。二年后他应得凶亡,朕断不饶他。并庞思忠杀害忠良,屡唆庞氏出师,陷死军兵数十万。上天震怒。待潼天会兵一集,庞氏一门鸡犬难留,注定凶恶而亡。一并奸臣难逃法律处置。汝母庞氏。子难执罪于母,他还有两载阳寿,待朕处决于他。须当寄语慈云,不可执罪有伤。日后为君之度,朕特来指点王儿。须当谨记:现今庞贼奸党妄思夺谋天位,须将四城紧闭,不好设朝,将午门关上。明早即密诏潞花王父子共同酌议,自有良谋制伏此奸佞。待至潼关兵马会合,方好开城,以免众奸挟制,则江山危矣,王儿少不免为他所害。切须紧记。朕今去也。"哲宗闻言曰:"父王,慢去,儿有言请问,且留待保全孩儿,方免奸臣算计。"先三曰:"王儿不必心烦留朕,吾今番天不能留此,只要四城紧闭,与老皇伯父子酌议,预备众奸臣为要。切须慎之。朕去了。"一道毫光从空而去。

有孟王后在侧下坐,悠悠呼醒哲宗。王定性一刻,问明何时候。王后答言:"将交五鼓之辰。缘何陛下口口声声呼唤父王不绝?"天子曰:"朕只因近日思念父王情切,故夜而形诸魂梦耳。"当时哲宗不言,静坐思量方才历历之梦,"父王多少叮嘱,岂可将此秘密之事泄知妃后?倘得太后一泄露风声与庞思忠,难以押制。今天且诈成患病,传旨百官免见,将内外城四门紧闭,然后暗宣潞花王父子到来酌议,方得妥当。"时交五鼓,登时发出免朝旨一道。文武百官只知圣上染病,各各退朝回府。

是日圣上将密旨一道,命内监一名往南晶宫。有潞花王父子接旨,即日来到禁宫门候俟。天子在偏殿宣进。王爷行叙家礼毕,王爷日:"请问圣上宣召有何旨意?"天子曰:"老王伯未知其详。朕昨夜三更得奇怪之梦,十分惊骇,有机密大事特与王伯、王兄密议,但些少泄露不得风声。"王爷父子曰:"未知圣上有何机密秘旨,且谕知之。"哲宗王将昨夜梦见先帝,叮嘱三天之内有奸臣谋夺天位,效着王莽故事。"须要将四城门紧闭,待等潼关兵马杀回,方得灭却奸党。又嘱朕将此事商知老王伯父子,不可泄漏别人。朕今想来惊忧不已,望老王伯怎生与朕分忧,方免此厄。不然江山危矣。"潞花王父子一闻圣上之言,唬惊不小。王爷曰:"先帝有此灵感嘱托诸梦寐,不可不信然。老臣屡屡忧惧庞党众多,满朝内文武差不多一半是他门下。外镇武员放出者三份之一。如此势大那人不惧?

况太后当权,但有大故即进内宫与太后酌议,定次早临朝,将事照依分发。如此岂不事事准依,当他权势。惟近今数载圣上长成,方得制些奸臣之势。惟今此事圣上勿忧,臣向知他奸狠,势大难制。故此臣府中暗蓄精兵十万多,现目勇猛将士数十名。预得庞贼有变,今且依着先王嘱咐之言,将城四门紧闭,待老臣将府中十余万雄兵、数十员战将尽数点出御教场操演,以惊押众奸党之心。王儿且先回,暗暗传知各位忠良,只言明日往御教场观看操军,别言不许泄出。"当时少工领命先回,通知各位忠良文武臣而去。不知如何押制得奸佞,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观众心理学 余秋雨
  • 千年庭院

    千年庭院

    千年庭院 余秋雨
  •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是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 浮云魅影

    浮云魅影

    五代十国战火纷飞,乱世中永远少不了阴谋与野心,血腥与杀戮。在混乱的局势下,一股邪恶力量悄然崛起,并设下了惊天阴谋。屹立于江湖千百年的水云阁惨遭变故,诡秘的密报被毁,阁主云松清被害,未留下任何线索。其子凤九天一心为父报仇,却不料陷入了更致命的深渊。他能在深渊中生存下来吗?能抽丝剥茧巧破奇案吗?能报得父仇、还江湖一个公道吗?
  • 战重楼

    战重楼

    战重楼 就是一坨屎
热门推荐
  • 转世神王又如何

    转世神王又如何

    “大哥哥,你以前真的是神吗?有多厉害?”“有多厉害?就这么跟你说吧,我打个响指这世界人口能少一半。”“真的?那你和夏玲蓉院长谁厉害啊?”“哈?院长?不是我吹哈,我一个手指头能摁死她十个。” 伏礼一脸不屑。“是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啦,蓉姐你咋出来了啊,姐,刀,我错,错,错了……”
  • 禁欲王爷今天破戒了吗

    禁欲王爷今天破戒了吗

    苏绾,北魏苏国公家的大小姐,却被父亲下药送给了疯批王爷裴墨渊。新婚夜被羞辱,绝望自杀。当同名同姓的现代的神医特工穿越过来,开局打打杀杀,一路虐虐渣渣。本以为残暴的裴墨渊放过自己,不料他白天冷冰冰晚上求亲亲,直接开启追妻火葬场。“裴墨渊,我们好聚好散。”裴墨渊脸不红,心不跳:“看了本王的身子,你还想往哪里逃?”在线等,怎么办?禁欲王爷每天缠着我生崽崽!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全书三十五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写北宋、南宋之交的历史事件。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涉及种种征战、外交、江湖、山林、宫廷、官场场面,其中描写权谋斗争尤为细致,颇有可读之处
  • 她用善良治愈她

    她用善良治愈她

    一个患有抑郁症女孩分裂的第二个人格和主人格之间的故事。
  •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四夫临门:我好怕怕

    她是蠢毒恶女,害人不成,反被收拾。但蠢毒心肠,难掩她绝世美貌。美貌如她,怎堪忍受的悲惨命运?一场征服战,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她成功逃跑,逃离了三个男人的残酷统治。她松了一口气,以为逃出生天之时,三个男人却从天而降,她终是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与此同时,她又多了一位夫君。四位夫君,都是冠绝当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正义感十足,牺牲小我,拯救世间男儿。他们牺牲自己的终身幸福,誓要度化她这恶毒女子。她不堪重负,哭喊着求饶,“我再也不害人了!”夫君们笑而不语,缠绵吻去她的泪水。
  • 太极天尊

    太极天尊

    这里不是净土,这里有阴谋,有厮杀,有热血,当然还有亲情。一个少年,背负血海深仇!在报仇途中却发现这世界居然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食天地灵气,他们御剑飞行,他们缩地成寸,翻云覆雨无所不能,他们叫做修真者!且看这少年怎般在这神奇世界崛起!(作者保证每天一更,不定期爆发,咳咳,不定期哈!喜欢的可以收藏,可以签到啥的)
  • 天穹守望

    天穹守望

    大帝悲悯万世,以德辅之。天地动荡,圣者不贤为利祸苍生。一个小男孩因怀天地道心被家族所害,无意到达祖星拜得荒主为徒,征战天地
  • 我是灵兽师

    我是灵兽师

    在九洲大陆上面,有一个强盛帝国,强盛帝国内有四大门派,四大门派,分别是天仙阁、洛门派、天灵阁和花秀阁;天仙阁贵为四大门派之一,拥有强大修士,众多修仙职业,门中弟子遍步天下,门派掌门赵俊龙更是九洲大陆有名强者,天仙阁坚持以为人本,和平发展理念,追求众仙家平等,仙凡一统。
  • 神鹊

    神鹊

    因为一次意外,地仙界修士杨峰身陨,元婴逃出至地球夺舍一位正要自杀的青年周扬,从此开始了他在人间的传奇。
  • 掌控:系统抓鬼大师

    掌控:系统抓鬼大师

    年纪轻轻遭神婆献祭,意外获得系统,开启系统,无限抓鬼,无限养鬼,黑白无常叫大哥,十殿阎王座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