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当了个狗屁小主任,不认亲戚了?我给你说的那个学生怎么没收到通知?”姑家大表哥气冲冲的进门就喊上了。
“先给我坐下,一大早的发什么火?学校也不是二的一个人说了算!”母亲在一旁插话。
“妗的你在这儿住?”表哥火气没消,“这不是我个同事小孩考试差了几分,想来三峰中学上,知道咱是亲戚,找我说情。今年我就介绍这么一个,二的都不当回事,妗的你说说!”
还告上状了。
“还没吃吧?吃口饭再说。”王芳端过一碗饭。
先前当没进教务处的时候,亲朋好友孩子想来三峰中学上学,分数差不太多的话,找来了,王浩向领导求求情,一年也能照顾那么一两个。自从进了教务处,找的人多了,一年能解决的也就那么三两个。还别说,人同此心,事成了,皆大欢喜;事没办成,差不多都会撂下一句:“我就介绍这么一个你都不办!”
“你一个他一个,真当三峰中学是咱自家开的了。”王浩有苦说不出,每到招生,都要为这事头疼。几年来,他掌握一个原则:亲戚里道师长同学,先子女后侄儿外甥,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忙。
“先不说旁人,我正要找你呢!”王浩边吃边说,“咱家小宝儿在家吧?”
“没在家,他没在这儿上课?”
“小宝儿昨天和几个同学打架,下手不知道轻重,一拳把个学生眼打肿了,他班主任晚上找着我说小宝没在教室宿舍,可能害怕跑回家了,我正准备给你捎信儿呢。”
表哥顾不上再说找学生的事,扭头就走。王浩不忘叮嘱一句:“该好好管管了!找见了回个话。”
不到中午,孩子找见了,在三峰村同学家躲了一晚,也不是故意打架,几个孩子推搡玩闹,小宝胳膊轮了一下,出了意外。
小宝的事就此打住,王浩为自家王涛学习的事犯开了愁。
从小学到上初中,王浩没多关注过王涛的学习,只知道孩子成绩一直不错,也不生事。现在进入初一下学期了,班主任牛老师告诉王浩,王涛其他科成绩都很不错,数学出了点问题,问题还不小——几次小考试都在六七十分徘徊。
王浩知道,孩子所在的这个班,先是数学老师怀孕,年前第二个数学老师又调走了,现在换上的是第三个。一年不到,数学老师频繁更换,班级数学课肯定影响不小。令王浩不解的是,老师换的是勤了点儿,可学校也考虑过弥补,现在上课的数学老师就是位经验丰富好老师,孩子数学成绩拉下这么多,不应该啊。
王浩是个行动派,马上着手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前两个数学老师交接过渡阶段,老师上课风格不同,孩子一时不适应,几次小考试,数学成绩都不理想,一直是好学生的他,思想有了负担,厌学了。
学习就是这样,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病根找着了,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可孩子数学科欠账太多,科任老师没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专门进行辅导。王浩有心自己上,一是教学上一大堆事要去忙,二是自己一个语文老师,初中数学解个题问题不大,规范辅导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怎么办?
这天,王浩坐在初二(3)班教室里听英语课。自从有了那次电梯偶遇,王浩听英语课的次数多了起来。讲台上,英语刘老师提问几个学生后,对结果很不满意,发起了感慨:“现在才到初二,这么简单地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升初三了怎么办?得从根儿上补齐!”刘老师交代道:“不用买什么复习书。找出一年级英语课本,从前往后照书抄!”
“根儿上补齐!”“照书抄!”王浩在听课笔记上写下这俩关键词,一个给孩子辅导的方案在他大脑中逐渐形成。
经过一个阶段的准备,征得孩子同意,用一个假期时间,王浩对孩子数学进行了辅导。
见效了。开学第一次数学考试,王涛差几分就是满分,给了数学老师一个惊喜。最重要的,是孩子重新对学数学有了信心。
王浩静下心来,给这次辅导做了总结——
*辅导规划——
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
准备工作:一是筛选孩子初一阶段错题(从孩子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中选),编为6-10号试卷。二是把初一数学课本上所有例题,编为1-5号试卷。
实施阶段:先让孩子做1-5号卷,打基础;再做6-10号卷查漏补缺。
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