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这是对打包的区别对待了,还说只有两个岗位,呸!这打包也很累,有产量要求的都累,只是这区别对待就过分了,在这里累死累活也不可能超过一百块钱。农民摇摇头,他能怎么办,做吧。话说对这种赚疫情钱的企业政府会不会多收税?如果不多收点来补助广大贫困人群,那损失太大了。
突然,农民正想着事,小老板那边有状况,只听到他喊到:“这个是谁**的,把她带走。”
原来是一个大姐,她今天刚来就被安排打包,只是现在插签插不过来,然后抽调她那组去插签,然而她不想去,说她要在打包组那里。
小老板:“我跟你说,现在插签的跟不上,我叫你去插签你不去。”
不一会管理封口的过来,问怎么回事,小老板再说了一遍原因。
那女的说:“那工资呢?”
小老板:“两个小时试用期是没有工资的。”
女的不走,站在办公台好长时间,可是没谁理会她,最后可能也就放弃了,拿着她的东西走了。
农民不知道什么原因让她不服从安排,人家插签插不过来,打包的也快打完,安排去做其他事人家是没错的。
下午,吃完饭,农民坐着玩手机,他现在不追求达标了,没趣。反正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如果你看不惯,让走人就走人,虽然没钱用,但也不会由着你。你看,他一句达标有奖励刺激了工人的积极性,可是就打包来说,听她们讲这产量已经改了好几次,本来人家吃完饭才上班,但你这一刺激就让人家马不停蹄的干,结果呢?标准提了又提,相当于变相地侵占了工人们的自由时间,若是告劳动局,也够他受的了。
说是这样说,可是24分还是坐回到岗位,也许农民心里也有忌惮,但绝不是害怕他被开除。刚没坐热座位,这时负责这条拉的老头对着刚吃完饭,慢悠悠走回岗位的少年吼到:“你怎么那么久,没看到打包的没货了吗?”
今天这少年被安排到拿货的岗位,相当于打杂的,就是哪里没货就去搬的工作,挺辛苦的,农民见他一天都不怎么消停过。
少年:“还没到时间,我上什么班?”
老头:“没到时间,你没看到人家都没货打包了吗?”
少年也激怒了,大声回怼:“你谁啊!”
老头:“你管我谁,人家没货了你就去拿。”
这时老太婆说到:“别说了,他刚做完核酸回来的。”
进厂都要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而这个厂4点35左右就让人去做核酸,来回半个钟,如果人多不止半个钟。听到说去做了核酸,老头消停了许多,少年虽然勉强对人说笑,不过想想也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农民用粤语问两位大姐“这老头什么来路?”
大姐不知道农民会说白话,有些惊讶。也难怪,这两天农民都是埋头苦干的主,很少跟她们聊天,但她们用白话聊天农民听到了。
甲大姐:“这个跟那个女的是两公婆,那边那个是他儿子,这的老板娘是他小妹。”
亲戚来的,果然啊果然。
“怪唔得紧嚣张。”
和预想中的一样,那位少年第二天不来了。农民对他们谈论说:“像那岗位辛苦又没奖励,要是我也不会干。”
接着又安排一个壮男来搬货,结果中午吃完饭后迟迟不见他的踪影,大姐说应该是去外面吃饭了,农民说肯定是不做了。时间见证下,他回来了,还以为他工作去了呢,结果是去找老刘,也就是管理封口的那个,个个都叫他老刘。他跟老刘说做不来,腰间盘突出。因为他是金鑫的人,而老刘是金鑫的带班。老刘带他去找小老板道明原因,没想到批准了。
看着他离去,农民问:“咦?只做了四个钟也有钱拿吗?”
甲大姐:“有,只要过了两个钟都有。”
农民:“这样啊!”
这下,搬货的没人了,农民猜想会从哪里拆个人来呢?结果那老头挺猛,主动去搬货,牛!
要知道他的岗位也很累,再加上这搬货,啧啧~
乙大姐喊到:“大叔这么猛啊!”
甲男:“我觉得你应该叫他大哥,而不是大叔,我们才叫他大叔呢!”
甲大姐:“没事,没事。刚开始他听不惯,老抱怨,现在听习惯了。”
呵!
似是想起事来,乙大姐问路过的小老板:“小老板,这大的达标是多少箱,小的达标是多少箱你说清楚。要不然老是改改,我们都不知道多少才达标。”
小老板:“我今天说的是多少?34还是”
乙大姐:“32,怎么又变成34了,这样我们哪里做得下去。”
甲大姐:“你应该说清楚要做多少才达标。”
小老板:“你们放心,今天我说了32,那今天肯定是以32为准,至于大的多少小的多少我要算一下,等下回复你们,好吧?”
甲男:“最好是按包数。”
乙大姐:“对,你大的有70包一箱,60包一箱,小的是120包一箱,全都按箱数算,那怎么比?”
小老板:“我知道,我知道,等下我算一下再给你答复,好吧!”
趁着这个劲,甲大姐说道:“最好是按包数,这样大家都清楚,你看大的好做,小的难做,小的要17箱……”
乙大姐抢答:“小的17箱太难做到了,一天下来也做不到。”
小老板:“我知道,我知道,等下我算出来再告诉你们,放心,今晚一定说清楚要做多少。”
他这个大包小包的意思是,大是长棉签,小是短的棉签。长棉签好做,没那么容易乱,短棉签就不行。为了追求快速,封口的人都不理会整不整齐的,反正又不是他们弄,所以打起称来比较费时间。
过了半个钟,小老板有了明确的产量要求,他说:“我刚算了一下,按包是不行的,我们还是按箱。这样,大的是34箱,小的是16箱。”
乙大姐:“按包数不好吗?做多少都知道,这样也公平。”
公平?那是不存在的。
小老板说到:“按箱数,这是最后一次,以后不会再给你们提高产量了。”
他都这样说了,你能怎么办?众人只得默默不语。
若说速度,第一组的人真的是快,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装的,下班的时候,比农民这一组超了七八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