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闻自从上次与友希闹了矛盾,便连着好几日都没有跟友希和林说过话了。
那友希也真真是不大明白事理,那些个疯话说了便也算了,竟也不来道歉,自己是为大义而劝之,如今怎可反倒主动拉下脸来与她赔不是!若是自己这样做,也对不住“大义”二字了。未闻一面想着,更不愿主动去找她俩,但心中却也烦闷。
父亲重病,友希又不识好歹.....这些在她心里密密麻麻地缴成一张乱网,但终于她的杂乱都被相约出宫带来的期待和紧张冲破,满心满眼都是对那天的憧憬,一时也将那些烦恼抛诸脑后。
采买出宫的日子终于像迟到的潮水,汹涌而来,大力地拍打在李未闻身上,将她激地头晕。
她从未觉得自己这样鲜活的期待过什么,在几日里将自己所有能拿得出手的衣服试了个遍,拢共也没几套,最后还是选了一套胭脂绛裙。
绛红色布原不是宫女能得的,这身还是林和友希从神女殿的剩布里挑了给她做的衣服。
红底上歪歪斜斜绣着零散的绿叶粉花,花样不过是寻常俗套的样式,缭缭勾出轮廓,倒也并不浪费丝线。
裙子并不合身,只好找了根半新料子做的紫色丝带子细细绑了一回,亦非时兴样式,绑来绑去,裙摆仍是松垮塌皱的一团,形如靴皮的堆在腰边,所幸颜色浓艳,也弱化了几分她身上素来的寡淡凝重,她从宽大涩重的袖子里伸出铜管般过瘦的手臂,几乎是着迷般的对镜自照,虽为省俭并无装饰,却也自觉比往日动人许多,但那思隋读书习武,想必亦非那等只顾容貌的肤浅之人......思及,顿觉面上作烧,红了大半。
临出宫之前犹豫再三,小心掏出了自己偷偷买了又不舍多用的胭脂,细细挑出一点,对镜涂了一回,但总是涂出唇外,在透黄光的一张平而薄的纸上画出生硬的一道红杠,未闻忙抹了去,人中却仍是通红的一片,褪不下来,只得作罢。
这时有别的宫女进来休息,李未闻见她们进来了,慌张如同惊弓之鸟,忙用手绢掩起,也掩起了她的尴尬与卑微,但手绢的纱隔绝了她与这群宫女,此刻她的快乐与对未来几个时辰的期望让她与她们变得那么不同。
一时快步走出彩绣宫,到了外宫门和明思隋一起出宫。她期待的这一天终于来了,她难以压制心中的喜悦,快活的情绪让她整个人看上去喜庆不少。
八月初五,正是初秋的时候,可今年的寒潮似乎来得格外早,外面竟已是一副深秋的模样。
秋风萧瑟凄凉,沁在每一寸空气里。
李未闻也不觉冷,她的手心在冒汗,熟悉的身影就在眼前了,他身旁还有一男一女在嬉笑打闹,三人皆是披着蓝底银线羽氅。
“那两人该也是出宫幽会的。”李未闻心想,便一路小跑过去。
明思隋含笑介绍了两人,未闻便知这二人是不好单独相会,恐落人口舌,自己与思隋亦是如此,不免脸红,又于心中暗叹思隋思虑周全。
四人同行,未闻瞧见旁边那名唤“齐晴”的少女,亦不过三分姿色,只是身上披的羽纱围着一圈细细的白色绒毛,领口露出一截鹅黄丝缎立领,中间用一枚粉蓝宝石镶嵌的珠花别起,用料讲究,却是家常闺阁中的式样,显得温和可人又不失端庄,旁边的男子亦是穿着服帖稳重。
未闻顿觉自己身上红底绿叶在其中十分刺目,又恐让明思隋丢了脸面,便一路上引些诗书经典,又谈及大家礼仪,这两人亦是客气便也附和几句,言语间颇有叹服之意,未闻自觉争回脸面,便回头向明思隋一笑,却撞上他眼中带笑意的神色,忙慌乱的扭转过去,掩不住脸上羞意。
不时来到天怀最繁华的海乐巷,街道两旁店肆林立,满城的枫叶随风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颜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繁盛的天怀增添了几分温融和诗意。
四人随意走进了路旁的一家酒楼,喝了几壶寡淡的酒,吃了些天怀京城的名菜,李未闻坐在胡凳上,耳边聆听着酒楼中客人们那带些市井气息的喧闹声,还有那些下等歌姬趺坐在席上细细柔柔的唱腔,眼望着酒楼敞开的大门外那悠闲而来又悠闲而去的行人。
她从江南乡下来,上次出宫与林她们也未曾细逛,未见过如此繁华之景,不觉的看得呆了。
“未闻姑娘?”李未闻一个激灵,回过神来,转头对上一个清澈的眸子,“姑娘何事想得这样出神?”少年身姿英挺,仿若修竹。乌发如缎,用发带正规地束好,隐隐约约能看到蓝紫的颜色。
李未闻不由得有些脸红,忙遮了说:“我们什么时候才去买笛?有些等不及了。”
“我们吃完就去吧。”说罢明思隋笑了一下,连两道的眉毛也泛起柔柔的涟漪,好像一直都带着笑意,弯弯的,像是夜空里皎洁的上弦月。
突然间羞惭的感觉毫无来由地侵袭了她,李未闻忙点点头,佯装吃饭,不敢再看他。
酒足饭饱之后,四人一并去了集市,同行的那“齐晴”见到集市里有趣的小玩意儿便挪不动腿了,一头扎在了满目的琳琅中。
明思隋见她欢喜,忙叫了那少年随她一起,“齐晴,我先陪了未闻姑娘买笛,你慢慢挑着。”
少女“哎”了一声,留下一个背影,钻进铺子里了。
明思隋笑骂了一句顽皮,转头对李未闻说:“麻烦姑娘跟在下走一趟了。”
李未闻跟着明思隋绕过喧闹的集市,走进一条小巷,周围寂静了不少,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那条小巷的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似古朴的屏风。
墙里都是一片枫树,远看像一片融动的红火,随风轻轻地摇晃着。
他们踩在枫叶铺成的路上,前方已传来微弱的丝竹之声,再走近,便来到一处古朴典雅的琴行。
黑漆的匾额上题着“乐神堂”三个大字,行楷大气的笔风一眼便知不是普通的琴行。李未闻第一回见识到如此雅致,生怕在明思隋面前漏了怯,她只慢慢地跟在明思隋后面,看他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