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伊贺忍者”和“甲贺忍者”(上)
起于三重县西北部的伊贺,离京都只有八十公里,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隐秘之国”,这个地方除了翻越山口进入之外,再无他路可通。
与伊贺仅一山之隔的甲贺(滋贺县南部),却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地势开阔,北临琵琶湖,几乎与近畿以东的各国道路全都相通,与伊贺隐秘的地形大异其趣。
虽然这两地的地形不同,却都曾被工于各种战争秘术的武士集团,也就是传说中的黑暗武士“忍者”所占据,是日本忍者最负盛名的两大发源地。在伊贺和甲贺曾经存在着大量的庄园,还有分布于各地的各类修验道场。在那些居住者中,精于草药采制者很多,擅长使用火药的也不在少数,还有长于锻冶的家族,甚至还有擅长表演和歌舞的团体。
除了上述地理和技能上的原因使得这两处能产生忍者集团外,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政治原因:在这两地,没有一个可以与这些地方势力集团实力相当的、能让忍者集团投靠其麾下的大领主。在伊贺,有着以东大寺为中心的众多地方势力的庄园;而甲贺则又有京都的神社、佛寺领有的庄园,甚至有摄政、关白家领有的庄园,因此这两地庄园的归属关系都相当复杂。
因此,忍者集团产生了。忍者集团最初的本质,就是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领主的地方武士小集团联盟。
伊贺忍者,其实是从所谓的“恶党”演变而来的。
“恶党”,日本历史上是指从镰仓幕府后期到南北朝期间一直为统治者所镇压的地方武装势力以及零散的武装农民。当然,今天我们说这个名词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褒贬的意义,只是习惯性地沿用了那个时代的称呼而已。
位于伊贺与大和国境线上的笠间峠、黑田庄都因曾经是“恶党”出没之地而闻名。这些在对抗中成长起来的“恶党”便慢慢地演变成了忍者军团。
当时,因为要建造东大寺巨大的七堂伽蓝,所以无论是建造还是修补,都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且需求频繁,即使是甲贺也有大量木材被征用。建造所使用的木材,大都是从伊贺、黑田周边的山上砍伐运走的,还需要有人负责制材、运输的任务。所以不久以后东大寺开始享有免除杂役的特权,他们还侵占公田并且将这些田地庄园化,因此便与拥有邻接庄园的兴福寺产生了对抗。同时朝廷方面也围绕着土地的界线、河流山岳的拥有权等,一再与东大寺的特权进行斗争。
时移世易,随着源、平之战爆发,武士集团开始渐渐抬头,各大名的家臣的领地也开始在庄园内出现。这个时候由于豪族大江氏的崛起,东大寺开始被迫处于守势。而此刻搅乱东大寺庄园的,就是以大江氏势力为依靠的“恶党”。
他们先是在通往笠间峠途中的黑田坂拦路抢劫,抢夺东大寺的年贡等纳入物,继而又封锁了通往东大寺庄园的道路,在路上设置鹿角,修筑城郭,阻断庄园纳入物的运输。不久后这些行动愈演愈烈,如强抢年贡租税、强行收割稻谷等,同时煽动农民赶走东大寺的工人,杀害神职人员,占领东大寺所属的各处庄园。这种势头一直到南北朝时代都没有衰弱,而东大寺则依靠足利幕府的力量对他们进行镇压,但“恶党”们却投靠了南朝,并因此得到南朝的支持而继续采取对抗行动。
在长期的战斗中,“恶党”们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斗风格,他们与武士的战斗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使用的武器也不同于武士,所以“恶党”无疑便成为了“伊贺忍者”最初的组成力量。
另外,“恶党”还将夺取到的年贡在村落里储藏起来,积累财富,所以在不久后又产生了村落守护体制。他们也因此脱去了“恶党”的外衣,开始获得了地方武士的地位。
在伊贺忍者形成的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称为“恶党楠兵卫尉”的与镰仓北条政权为敌的名将——楠木正成。
据说楠木正成之父正远是散所之长。散所,是指在权贵之家、佛寺、神社手下从事交通、土木工程等杂役而免除年贡的地方。所以云游艺人、赌徒、妓女等游民也会大量流入其中,而集合了这些下层阶级的“长”就是“恶党”首领。因为有这样恶名昭著的父亲,所以楠木正成也被称为“恶党”。
但楠木正成确实是个忧国之士,因为他奋起辅佐天皇而被封为左右卫门尉,还把镰仓的大将军引到河内国的赤坂城、千早城与他们激战。
楠木正成的打法,是一方面以少数军力在险峻的千早城筑城而守,同时运用起了打破武士搏击常识的游击战术。
他会用野伏农民的武装游击队,从城楼上投掷大石击碎敌人的盾牌,再以弓箭射之;或者夺取敌人的旗帜、大幕作为战利品,在敌人的头上挥舞,并且大声嘲笑旗帜和大幕上所染的家纹,同时击杀被激怒后冲上来的敌人将兵;或者制作草人,伪装成士兵而诱骗敌人进前再歼灭之……
这正是名副其实的“恶党”战术,与忍者的战法不谋而合。在这一点上,楠木正成可以说是在伊贺出现的第一代忍者大将,是一位真正的“忍将”。
楠木正成在战斗中不仅仅运用了野伏等独特的战术手段,还因此与伊贺的“恶党”联合了起来,由伊贺的“恶党”们负责在近畿要地搜集情报、密谋策划各种地下活动。此外,楠木正成死后,他的儿子正仪出仕位于吉野山的南朝,伊贺“恶党”更是担任了吉野皇宫的警卫之职。
伊贺“恶党”,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武士集团——伊贺忍者,自此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