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熙元年,随着大楚高祖带领二十余万楚军荡平北燕,最后一块分裂的土地又并入了神州的版图,自此建立了一个南起广州北至阴山,西起昆仑山东至东海的庞大帝国。起初的大楚皇帝励精图治,不仅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科举取士,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政策,而且对内也是能简就简,建国一百年来极少新建宫殿,平时的起居饮食也非常简单,这样的统治者自然是囯之福分,这一百年的努力使得大楚国库充盈,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显然是一幅盛世图景!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足的生活让后继的统治者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开始享受了,开始大肆挥霍钱财,建造观月楼,摘星阁,赏心殿来供皇帝和百官享乐,对于百姓事天下事,大楚皇帝那是能少碰就少碰,能不管就不管,什么水灾旱灾,什么少数民族入侵,什么官员选拔考试,统统交给大臣和宦官们,自己安心在宫里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到了大楚180年-200年,孝惠帝孝安帝在位期间情况变得更加恶劣,皇帝直接就不上朝了,把权力都交给了左右丞相,丞相府从此之后就代替了紫宸殿,成为了大楚实际的权力中心,丞相的权力已经足以支配帝国的一切,历代丞相都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批提拔自己的门生故吏,亲戚家人,把他们安插到各个关键的部门充当要职。
丞相一手遮天,当然不是其他利益集团想看到的,丞相批阅的奏折按照程序是要最后递送皇帝,经司礼监披红才能生效,于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而然的从不问政事的皇帝手里拿到了这个批复权,批复丞相的意见,实际上就成了太监的意见,宦官们就获得了逆天改命的途径,他们对于奏折中不利于自己的一律驳回,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情甚至能借皇帝的名义进行批注。到了大楚末年,宦官干政变得明目张胆起来,他们也学着丞相们,到处安插自己的人脉和眼线,渐渐形成了以大总管韩玉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吕林吉为核心的宦官集团。
随着大楚国力的衰弱,之前臣服的少数游牧部落和南方蛮族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草原蒙古瓦剌部在也森铁木儿的带领下在大楚183年统一蒙古,时常越过阴山袭扰大楚边境,抢夺钱财和人口,眼见大楚并无太大反应,野心更加膨胀,于大楚195年征服朝鲜半岛,联合朝鲜进攻辽东,企图并吞大楚北方疆域,但迫于大楚先进的火器和坚固的城墙,一时间战线无法快速推进,后知后觉的大楚终于在战端开始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大楚198年派武官世家舞阳孙氏首领孙乾出任辽东经略使,全权负责辽东地区军政事务,拥有先斩后奏之权,封为镇国大将军,同时任命孙乾嫡子孙殷成出任辽东铁骑指挥使,次子孙殷同出任朔方节度使,孙家三人成为北方军事最高指挥官。
东南山区的蛮族也开始脱离大楚中央政府的管辖,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大楚178年南蛮诸部共同举兵反叛。于桂州建立南汉,成都建立蜀国,雷州建立南陈等等,大大小小政权10个,史称十蛮之乱。南方一直是大楚主要的财政来源,叛乱无疑是大楚无法接受的,于是派出开国将军樊勇之后樊程出任岭南经略使,全权管理南方诸省事务,封为安南大将军,上柱国。
摇摇欲坠的大楚王朝,风云动荡的神州大地,一切将会重新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