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殊出了和园,安排人带老人去休息,又找来了娟娘,听娟娘事无巨细的将白天众位夫人少爷小姐的反应一一汇报,谢殊脸色沉了下来:“我知道了,你下去吧,好好看顾少爷”
娟娘走后,从书房的幕后转出来一个人,谢殊问:“你怎么看”
那人道:“虽然将大少爷引去事发地的小厮是二少爷的人,但属下依然不觉得是卫夫人做的”
谢殊道:“娟娘汇报的想必你也听到了,卫夫人神色有异,玉儿若是出事,也是她获益最大”
那人回答:“太明显了,更何况此事环环相扣,几乎不留把柄,以二夫人以往的手段来看,并不似她的手笔”
谢殊想起卫姨娘以往做的蠢事,赞同道:“卫氏确实不聪明”
听他这么评价枕边人,那人抽了抽嘴角 。
“给大少爷毒药的小贩没撒谎,确实只是个卖假药的,恐怕他确实不知道为什么药真的能要人命”
“这个计划从裴丰得知丁香雪的存在就开始了,裴丰做事鲁莽,被人挑唆在大庭广众之下讥讽裴香雪名讳与青楼歌姬相同,裴香雪却格外守礼,更因自己出身清贵自傲,之后果然因名声受损寻死觅活,裴香雪母亲王氏气愤之下派人当街打死丁香雪,而本该在三老爷那参加诗会的大少爷却被二少爷的小厮引去,亲眼目睹丁香雪被打死的惨状,背后之人,原本恐怕只是想毁了大少爷,没想夺大少爷性命”
谢殊听到这儿,冷哼一声
“属下猜测,策划整件事情的人与换药的人恐怕不是一方的”
谢殊没再问事发细节,反而开始关心事后追责:“裴家什么反应”
“王氏已经自请下堂,那些动手的下人也全都下了狱”
谢殊脸色阴沉,捏断了一直毛笔:“无知妇人在玉儿报上身份后,还敢让人辖制他,逼他下跪,即使是有人操控,也是死不足惜”
谢殊挥手让他下去,叫人备好热水,他躺在浴桶里,一身疲乏尽去,神色才稍稍放松。
幕后之人除了朝廷不做他想。
谢玉太祖父生前获封文侯,死后谥号文忠,祖父谢臻官职三公,谢殊年少气盛,闯下偌大名声,谢家三代文名盛极,隐为文人之首。
如今谢殊只挂了个翰林学士的名号,人也不在西都,已经开始避退。新一代除谢玉外,其他儿孙都养在姨娘身边,天赋平平,眼界也低,这样却也不能令朝廷放心,反而开始使些不入流的手段。
步步退避却换来针锋相对,又想到朝中乱局,这让谢殊下定了决心。
几天后,谢玉收到父亲差人送来的邀请函。
小绿惊叫:“少爷,是东南军校的邀请函,这可不是正常人能去的书院,咱还是去岳阳书院”
小红接道:“少爷的课落下很多了,身体又虚弱,书院考试恐怕要等到下一次了”
谢玉看着邀请函,心里好奇的很,却明白这是自己‘应该知道’的事,不能直接问小红,斟酌着开口:“还有多长时间,或许可以补一下?”
小绿叹道:“虽说少爷有书院的邀请函,明年想入四大书院恐怕也不容易。各地出了很多名声极大的学子”
小红见谢玉沉默,连忙安慰:“少爷养好身体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咱们等下一个三年再去也是一样的”
谢玉一听,脸都绿了,三年才有一次考试,这意味着,明年自己考不过,要再等三年,那岂不是要在谢家待四年多。
好不容易知道一个可以名正言顺的脱离谢家后宅争斗的路,谢玉不想轻易放弃,他开始集中精力打听四大书院的事。
畂朝参加官员选拔的子弟皆来自于四大书院,寒门子弟除非成就极高,否则没有入朝当官的机会。畂朝子民的阶级制度非常严苛,出身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就。四大书院——西都书院,岳阳书院,北海书院和东南武院,是成为人上人绕不开的门槛。
而东南武院光看名字就能知道它不走寻常路。
三大书院自古都是打着读书明理的旗号教授为臣之道,重文轻武在所难免,毕竟培养的大多是文臣。
三大书院的武生们忍受多年歧视,终于揭竿而起,建立了主武的军院,军院历史从建立到如今也只有半百而已。
谢家人一向都是去岳阳书院上学,岳阳书院虽无西都之繁盛,也无北海之厚重,但文风清正,不计出身,轻武思想最轻,书院先生们也都很接地气,建校历史仅次于北海。它又地处畂朝东部的徐州,离谢家所在江州陈郡不远,自然获得了谢家青睐。
小绿疑道:“东南武院怎会给少爷发请帖”
谢玉原身承继了谢家三代的文才,五岁诵诗书,八岁能吟诗作文,十二作《天台赋》十三作《青崖赋》《望星楼赋》,凭‘三赋’文名远播,十四收三大书院邀请帖名传天下,又是谢家嫡长子,文臣中首屈一指的世家继承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去东南武院,又为何会收到东南武院邀请帖?
谢玉想不通,干脆去请教父亲。
谢殊休息了几天,看着精神恢复了很多,见谢玉来就撂了书:“玉儿可是为东南武院邀请帖而来”
谢玉道:“父亲料事如神,东南武院怎么会给我发邀请帖,我自幼习文,又不通武艺,并不符合他们招生标准”
谢殊笑:“不是他们愿意的,现任院长王守义欠你爷爷一个大人情,这个邀请帖就是送来还人情的”
谢玉错乱了:“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吗
谢殊道:“圣上年高,几位皇子都有雄才大略,太子仁慈手段软弱,恐风云将变,朝中党争激烈,三大书院必然会被卷入其中,我跟你爷爷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你送去东南武院”
谢玉道:“免试吗”
谢殊摇头。
谢玉以为自己能享受了一次特权阶级的优待,没想到跑来古代还是逃不过考试的命运:“可明年就要入院考试了”别说武艺了,现在连诗文都只记得百分之一
谢殊奇道:“玉儿何以如此急切,咱下次去考也是一样的,那时候你也年近及冠,可以离家远游了。何况你身体刚好了点,等养好了再去吧”
谢玉挤出一丝笑意,勉强的点点头。
回了和园,谢玉就开始考虑冲刺一年幸福一生的可行性,他叫来小红问:“有出售东南武院历年考题的吗”
小红想了想道:“四大书院的考题有人收集,但是无人出售”
谢玉奇怪:“有人收集,怎么会没人出售”
小红理所当然的说:“这可是四大书院出的题,私下收集就已经是投机取巧了,谁还敢当街售卖”
谢玉想想也是,四大书院在普通人眼里犹如圣地,谁敢侵犯他们的版权:“我们府里有收集吗”
小红点头。
谢玉喜形于色:“快去找来”
题册送来之后,谢玉翻开首页,见到了西都书院真题。这套真题风格谢玉很熟悉,注解古文经义加上评论时事政治。北海与岳阳大类相同。
对付这种题目只需要谢玉把两个世界的知识载体替换积累即可。比如各类典籍,虽由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著就,但是承载的思想大体一致,谢玉只要做题时的表述方式适应这个世界,这种题目对他来说可以轻松解决。
问题在于除了必考的文试,还要通过至少三项选试,例如君子六艺。好在谢玉琴棋书画都懂一点。但是谢玉翻到他爹想让他进的东南武院的真题时,才发现自己高兴地太早了。
例如几个伤兵在凉州真定的一村庄养伤,村中青壮皆被调去北蛮前线,其中一伤兵偶然在山上看到几个北蛮骑兵正朝村子而去,伤兵们如何才能脱险?
这题看似不难,却有诸多陷阱。
要熟悉真定具体在凉州哪里,周遭山川地势如何?村中青壮皆被抽调,说明前线有战事发生,而北蛮人出现在真定的村庄,是从哪过来的,凉州防线是否被攻破?过来的北蛮人是只有来的这几人,还是后方还有大部队?考虑到北蛮里应外合的可能性,要不要去前线报信?村子里还有老弱妇孺,几个伤兵队友,是丢下他们,还是回去救他们?
谢玉合上书册,闭上眼,瘫在椅子上,觉得自己一年换地图的梦想无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