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子在经历过上两位数的春秋后,三清殿内对这位的培养也渐渐全面了起来。
此时,道子就跟走在一名黝黑弟子身后。
掌门的大徒弟,道门九百九十一代妙字辈的大师兄:
石妙子。
道子瞅了瞅大师兄的那张黝黑又朴素的脸,不知道又联想到了什么,嘴角突然有些上扬。
来之前受伤的地方略微填补了不少。
这时要问能让道子有所受伤的地方,
哪里?
他的容颜。
诚然,道子降生的时候,便被人看出了所谓的“众生相”。
可是这修道之人的“众生相”是指其看透悟彻了人间百态,已了然众生世俗于身上。
有道是“泥犁亦是众生相,十方迷罔从今开。”
地狱里的生活和人间是一样的。
而放到这里,是指其人静心而待,就是看这个人的相就和看人世间类同的,即能从其相中得知人世间生活的近况。
这条解释放道子面前就不单单是这样了。
或许要问道子你这是几个意思呢?
且答曰:不仅仅是有着修道人“众生相”,也有凡间中的那一丝丝意味。
说好听一些是:算不得好看,要是这一代各大年轻俊杰汇聚在一起,道子属于那种一眼的能找出来的样子。
若论的难听一些就得是:这人顶多不丑,属于扔普通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的那种。
综上所述,每次道子看到大师兄的时候,就会徒然增出好感,大抵可能是“绿叶衬红花”之流的原因。
大伙这时候可能会想了,堂堂道子身份,怎会因容貌平凡而产生如此想法。
常言道:若未经他人痛苦,请莫劝其人善良。
就像大伙总有些痛脚被人拿捏处,时不时被损友踩一脚,你说翻脸吧,大可不必;不翻吧,这咋弄呢,往往也寻着损友的一些痛脚,两人一交换,你我二人都闭嘴。但是真斗嘴的时候就没了顾虑,对这一处薄弱之地迎头痛击。
大抵如此。
道子在与凌清芹一起时,自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占据上风,唯有这一处经常哑口无言。
回归正话
但是光轻取大师兄的样貌的话,那可不行了,就不得不要在此提一下修真界对大师兄的一些简单论述了:
黑熊粗肉拳镇妖,铁牛顽皮脚踏魔。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1)
降世虽伴煞气生,除恶务尽活阎罗。
三清殿九百九十一代大师兄,“恶煞阎罗”,
陆为龙。
简单的论述间,两人已然来到了三清殿较高的一处山头处。
这个较高呢,是个相对而言。
或在真正高阶的修行者或江湖人士面前,其实就那样,也就普普通通的站立在云雾飘渺之中水平;
而对于现在的道子讲:此乃荒谬也!山巅入云哉!
这就带来无言的片刻。
半响,
这份无言被大师兄打破:“我的考验很简单,你从底下上来即可。”
道子向前一步,估量着山的高度和难度,先问了句:“余如何下......”
并没有给道子把话说完。
但见人已经和一块法术巨石已开始跌落,原来处只剩下了清风徐过。
只留下深渊中的惊呼:“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师兄竞做鼠辈之事,余......”
大师兄听都没听深渊下面传来的响声,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就随即席地盘腿打坐。
山巅上只剩下了沉寂......
山底处:
有一阵法衬着道子缓缓的最后落地。
有些失态的道子还是忍不住喃喃道:“阵法之灵若缺,试炼之人岂不命不保乎?”
“多虑了。”
声音来自不远处。
毫不起眼的一块石头耸动了起来,伸展了躯体,成了一人形生物。
“前辈。”道子向眼前生物做最简单的礼貌,似眼前这一景象已是寻常。
并未有太多的惊讶。
毕竟三清殿这种不知道多少年的传承,底蕴不知道究其深厚。
像石人这样的类似的底蕴般的人物,道子已经见过不少了,能出现在这里的,必然是殿内的隐藏人物。
石人点点头:“即使阵法万一缺失了灵气,有我在这里守护,断然不可能让试炼者妄送性命。”
“若公也失守乎?”
石头人笑笑:“要是我也失守了,也无妨,有一神符镇守于此,亦能保尔等性命无忧。”
“若其被毁之,当如何?”
面对道子的抬杠,石头人未恼,也是沉默良久,缓缓地回应其道:“
没有事情有绝对的把握。
就像修行界占据大多数的是那些不被人所知的资质平凡的修行者,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教派帮会,是那些平平无奇的道统。
但是,也有着一个不争的事实:
古来不缺席天赋异禀之先辈;
过去没少过纵横时代之宗门;
时前未稀有震烁天下之大道。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但留其一,是为了争那天地大道唯一的一线希望。
能来此处,宗门对你的期望必是不小的”
说完又耸动耸动,蜷缩了起来,没了动静。
道子也沉默片刻,庄重道:“前辈所言,大善也。”
随后抬起了那不出众的面孔,看向高不见首的山上,不知何所想,踱步走向较坑洼的一处墙体。
若是想要一口飞上山顶,必然是不够的。
别说是与道子同阶的存在,就算是高那么一两阶,都不太够意思。
只是见,有一少年道者,嘴含一灵丹,肩贴两符篆,身旁挂一葫芦,就以攀代飞,试上高峰:
有的墙壁前面看着似乎较为容易,可越往上越是艰辛;有的是前面略微不易,后面却是坦荡光明
有的墙面可一路平顺,但要经过数倍的攀越;有的墙面看着颇为不易,但要攀越过去,就可少数倍的时间。
道子一路向上攀,也有些许感悟。
有符篆空虚,有仙丹用尽。
深渊中隐约身影耸动,
或是几个日夜,攀上去已是明月高挂;
高峰上看向人间村庄,
似有大道来袭,眼下来顿有红尘人世。
不管那几日道子经历了什么,也没有感受那种心境,只有后人是这样的谈论:
道子十二。
欲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ps:(1)《水浒传》第三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