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100000001

第一卷 一个人的独角戏

第一节

话说这天下大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

有汉一代,自高祖刘邦斩白蛇而起,建立大汉王朝,传至地15任,遇高祖斩杀白蛇后代成精化人而来的王姓大蟒蛇篡位夺国而亡,而后由高祖九世孙刘秀于新朝动乱,趁势而起,重夺天下,为表刘姓国祚未灭,继前汉而续名为汉。【一段胡说八道,姑且听之。】

后世之人为了便于记录两段汉朝历史,把定都长安和定都洛阳的两个汉朝分别称为了西汉和东汉。

自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又传了19任,及至献帝延康元年曹魏篡汉乃灭。这里要说的就是一段因为千年之后那部《三国演义》而为人熟知却又似是而非的真假历史故事。

当然,故事的一开始肯定不会是曹魏代汉的时候。

这里的故事是从公元132年开始说起的。

这一年,是壬申年。东汉王朝的第七任皇帝陛下刘保想着自己当皇帝的这几年,着实被国事折腾得有些够呛。一时间心血来潮,就想着是不是改个年号,换换运气呗。然后就让那些闲极无聊的大臣们去故纸堆里翻翻那些典籍啊黄历啊什么的,寻摸出个好些的年号来看看,别老是一天到晚只顾着盯着我这个皇帝的吃喝拉撒挑毛病。

一阵挑挑拣拣后,皇帝陛下从一大堆的备选年号中挑出了一个——阳嘉,意为“春天的暖流”,寓意很不错。皇帝陛下大手一挥就这个了。然后,那个用了六年有余的年号‘永建七年’就被改成了‘阳嘉元年’。

可惜的是哪怕新改了个年号,似乎也并没有给这个暮气渐沉的大汉帝国带来什么好的运气。这个雄踞东方大陆数百年的老大帝国依然那条名为沿着盛极而衰的强大的历史惯性继续向下堕落着。

就在这一年的三月,在帝国的东部,扬州人章河经过一系列堪比后世地下工作者的复杂串联沟通后,在扬州生生鼓动起一场囊括六郡之地的起义,随后这场起义演变成一场席卷了四十九县的浩大起义,许多朝廷设置的官吏都在这场起义浪潮中被起义军杀死。

同年,在帝国的西北边陲,西域于阗国也不安分地发起政变,挑起了与汉朝的对立。汉朝通过敦煌太守徐繇调遣疏勒国军队发兵2万余前往平叛,大获全胜,为汉朝收复于阂,并使丝绸之路南道再度开放。

而在我们人类所不知道的另一个属于神魔的世界里,也有一只不甘平凡的猴子在这一年向着这天地挥出了它一生之中至强的一棒子【按照《西游记》唐僧西出长安,及至五指山解救那猴头出来的大概时间,应该是差不多这一年。所谓胡言,鄙人也就随便一说,看官们姑且一听,置之一笑,即可】。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不是原因,【也可能是为了水下数字...哈哈哈】,这里有且仅有的唯一原因就是:故事里的第一主线角色——董卓,正好出生在这一年。似乎不管正史或野史中都没有详细记录下董卓其人的出生时间,能查到的也就是这个不太确定的年份而已。

纵观古今中外正史野史,后来的人们在记录那些曾经有能力影响或改变过一个时代的人物的时候,总会在他们出生之时就用一些天兆异象来来彰显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只不过这些描写多出现在一些史书记载的正面人物身上。而我们董卓的名声在史书上似乎有些那个...那个了(听过这个名字的并知道这个名字是谁的中国人大概都会有这么个固定的印象了),所以,没有这些记载也就可以理解了。不过作为故事主线角色之一,该有的待遇还是要给的,就是编我也得编一个差不多的出来,不然后面就真的没有然后了。所以董卓出生的这一年正好是那只猴子大发神威的那一天(你懂得: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们应该想象下是不是有这么个可能:那一方被那只猴子用一棒子砸碎的天地在碎裂时,那些四处崩飞的碎片是不是有些不小心崩飞掉落到人间界什么的?然后就有继续往下说的话题了——出生异兆(碎片附体)。

回到正题,根据史载和董家三兄弟的名字来做个小小的推断:“董君雅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关于董家老大的死亡时间已经无处可靠,但是他应该是成年后才死的,至少在后面董卓系的主要人物中就有他大哥的儿子董璜);次即卓,字仲颖;卓弟旻字叔颖。”根据他们三兄弟的‘字’的不同,董卓和董旻的字里都带着‘颖’,应该是他们的父亲为了纪念自己在颍川做官的那些时日吧。因此我们是不是大概可以认为董卓和他弟弟董旻出生的那几年,其父董君雅应该一直都在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当县尉(县尉据说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差不多)。别看书里记载这官不大,就是个负责缉捕‘盗匪’的。但是,官毕竟是官,就这么一点,就已经把后来董卓的起点和普通平民阶层拉开了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了。

这里对于古人的“字”再补充一下:‘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古代人不管男女一般都是成年后才取字的。

作为故事的主线角色之一的董卓,小时候其实也没啥好说的,总不能说他胃口比较大,每天喝下很多很多奶吧。所以不管主角以后是多么英明神武或者人神共愤,但是当他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的时候,其实当其时是并没有什么好说的。真的要说些什么,也得等他长大成名后再回过头来搜刮编纂才有意义。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具体的时间书里也没有找到,应该是在在董卓成年前,其父董君雅便辞官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老家陇西郡这边发展了。但是根据书里记载的董卓发迹史,可以大概推测下,董父回乡的时间应该不会太晚。

要说董卓的发迹史,之前,我们得稍微科普下董家的家世:

关于董父董君雅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作为一个董家的男人,他养了3个儿子,都顺利长大成人,而且也算是事业有成,那么他就对老董家尽到了子孙的责任了,再多就不能强求了。

虽然老头子混得不是很好,没什么名气,但是往上翻翻的话,就会发现我老董家其实挺厉害的:

很多时候,我觉得董卓在面对那些看不起他的所谓名士名流时候,他的心里其实是在大声呐喊的:

我的祖宗是董仲舒!!!

哪个董仲舒?

就那个董仲舒!

董家远祖:董狐,姒(si)姓,春秋晋国太史;

七世祖: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六世祖:董彰,董仲舒第四子;

五世祖:董恭,董仲舒之孙;

高祖父:董俨然;

祖父:董元祯;

父亲:董君雅。

这样捋一捋看下来,老董家也算祖上阔过的人家了,虽然现在有些没落了。

————————————华——————丽——————分——————割——————线——————————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载:董卓其人“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卓有才武,膂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这里的记载是说董卓年轻时候喜好游侠,曾经在边郡诸多羌胡部落游历,从而结交到了不少羌胡中的豪杰之士。至于董卓为什么能和这些羌胡豪杰结交,那就得看看董卓的能力了:董卓力气很大,又善骑术,尤其是他能在疾驰的马背上左右开弓,这样的英雄豪杰怎么不被那些强者为尊的胡人所敬仰。关于董卓的崛起,有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后世之人一般就把这个故事作为董卓崛起的萌芽):

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插播一条新闻:这一年,董卓24岁,刘表14岁,公孙度6岁,曹操出生。)的某一天,当我在地里翻了半天硬邦邦的泥土后,看着尚未翻完的大半土地,不由走到田垄边上,一屁股坐了下去。‘骨都——骨都——’大口喝完陶罐里大半的凉白开后,我开始愣愣地出神想事情,俗称发呆。

那是好多年前的某一天了,那天傍晚,老爹董君雅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晚饭时候,一家人正坐在厅中吃着晚饭,忽然老爹冒出一句话:“我不想做着官了,我打算回去老家看看,找找其它发展。”这些话应该是对着母亲说的,毕竟当时我们哥几个其实还是未成年的小破孩子。而当时的年少的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老爹去职辞官的原因,只是对要离开这个繁华有趣的地方感到不开心(毕竟不是哪里都像这里这样:每天都有那么多小酸丁排着队给你揍的)。不知道老家那边的小鬼们是不是也和这边一样的这么娘炮这么的不禁揍呢?我无意识地嚼着嘴里的饭食,心里面思绪飘飞。

然后我们一大家子就大包小包地离开了中原腹地豫州,一路风尘仆仆回到了汉胡杂居的凉州陇西郡老家。

安定下来后,父亲和母亲似乎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拘束着我们兄弟了,也许是他们忙着家里的生计,也许是在这个祖宗故地里少了许多让他们顾忌的东西吧,反正回到老家后他们就放宽了对我们兄弟几个的管制。

很快,我就忘记了那个有些软绵绵的豫州颍川了,然后用惊人的速度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许我身上的血脉里真的是流淌着和这里一样狂野粗犷的基因吧,毕竟这里的人经常被那些中原的酸儒称为‘边鄙之人’。

北地的粗狂随随便便便抹去了我身上曾经的那一丁点本来就不多的文人气息。于是,年少的我喜欢上了:只身匹马仗剑行,天涯各处英雄聚的生活。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家里便逐渐掐断了对我的经济支持(就是没月的零花钱),然后任侠好游不事生产的我便发现后我这么多年攒下的压岁零花钱根本就不经花,很快就囊中空空,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了。后世曾有人说:一文钱难死个英雄汉,现在却也有个快被一文钱难死董大侠。

已经变成穷鬼的董大侠郁郁地回到了家里,本想和父母再要些财帛,继续自己的结交天下英雄的大业,结果不出意外地被老爹董君雅一顿唾沫星子差点淹死。

最后在董家第N 次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董卓,董大侠被赶出家门,牵着一头大耕牛走向村东头那块分给他的田地,从此开始了由大侠到农户的苦逼自给自足生活。然后就有了前面董农夫田里干活田头坐的情景了。

但是,不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哥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依旧流传着哥的传说。’

在董大侠憋屈地因为经济原因转职称为一个全职农夫后的第N个重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日子里,书载这一天应该是公元155年的某一天。一群慕名而来的豪杰来到了这个平静的村落。

那是一幕感人至深的群英会场面:

当时,董农夫拄着锄头柄儿立在田地间,看着一股滚滚烟尘由远及近,以为是马贼来袭,差点吓得把手中的锄头当着以前的大刀来舞了。

这来的却是一大群羌族游侠儿,他们身下跨着高头骏马,肩上扛着长矛大刀,一派兴高采烈的样子,老远就看到立于村头田地里的董农夫董大侠,想着派个人过来打听下董大侠的家在哪儿的,不巧刚好遇上正主了。一群人便纷纷奔将过来下马聚拢在董大侠周围。等骑士们及至近前,董农夫看到打头那几个熟悉的脸孔,这才把一颗‘扑通—扑通—’差点蹦出来的小心脏放回了胸腔中。

等众人相会,一番互相介绍得当后,不少慕名跟着前来的豪杰之士看着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董大侠如今境遇,不由个个都在心底大生唏嘘。

朋友来了,虽然不是千里之外来的,董大侠也感到不亦说乎。董大侠看到这么多意气相投的英雄好汉前来看望自己(至少这时候董大侠认为人家就是慕名来看望自己的),心底那是高兴啊!一高兴,便随手扔下手中锄头,领着众人便奔着村中自己的屋舍而去。

有朋自远方来,怎么能无酒无肉呢!

及至家中,董大侠这才惊觉起自家米缸已经连老鼠都避而远之有大半个月了(自己这半个月多都是到老爹老妈那边蹭吃蹭喝的)。

那这么多英雄豪杰怎么办?总不能让大家伙儿乘兴而来,空肚而返吧。董大侠觉得自己虽然暂时已经转职成一名农夫了,但是他依然丢不起这个人。董农夫是穷,但是董大侠从来不认穷!

于是,现在的董农夫曾经的董大侠对着屋内或坐或卧或立的众多英雄豪杰拱拱手道:“各位哥哥稍待,卓去去便回!”说完转身出屋。

董大侠出得屋来,想了想,便转身来到邻居老王头家准备赊借些他家自酿的酒水,一番口舌许诺之后,终于赊来不少酒水。酒水有了,肉呢?有酒没肉可不成宴。董大侠思前想后,最后一咬牙,掏出随身所带的短刀,径直来到屋后的大树旁,走向家里分给他的那头正栓在树底下悠闲地啃食着地上青草的大耕牛。大耕牛还完全不知道它家主人正磨刀霍霍向着它来了。

董大侠来到耕牛旁侧,手起刀落就将仍处在懵逼状态的耕牛捅翻在地,眼看时间紧迫,董大侠也顾不得剥皮褪毛(其实也可能是董大侠没有宰杀过大牲口,不知道怎么细致操弄,所以就将就着这么算了),然后就埋头把偌大一头耕牛大卸成八、九、十块,也不清洗清洗就一囫囵全扔进已经架好的大锅里去了。升起大火就咕噜咕噜开始煮了起来。

眼看着就要熟了,便起身回屋喊出正在屋里饿着肚子高谈阔论的众多英雄豪杰们。大家伙出来一看,眼睛不由一亮:‘霍——好家伙,大块肉,大碗酒,这才是我辈风采啊!’

一大群人席地而坐,就着一大锅牛肉,开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待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俗话说有情饮水饱,何况还是大块朵颐的牛肉,怎么也得吃出个五六七八味来吧),董大侠也就是现任的董农夫站起身来,双手捧着洒得只剩半碗的酒碗,虎目泛红,眼角含泪对着众多从四面八方聚集赶来的英雄豪杰说到:“承蒙各位哥哥不弃,抛家舍业,不远千里来投奔我董卓,我是真的高兴啊!真的感动啊!我也是真的想......想在这乱世之中带领众位兄弟一起用身下马手中刀闯出一片天地来啊!”【刚才在聊天中董大侠才知道这帮子人并不是单纯地来看望他这个曾经威名远播的大侠的,而是过来投奔他,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

一边说着,董大侠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可是啊......兄弟们哪......董卓我现在真的是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哇!我现在两手空空,身无分文,你们投奔了我,让我从何处找来吃的?从何处找来喝的?从何处找来穿的额?兵器铠甲又得从何处得来?兄弟们啊!我董卓是在是无能啊!只能愧对你们一片拳拳厚爱,你们的心意啊!”

一众豪杰听着不由都停下各自的动作,有些呆滞地看着这个涕泪横流的董大侠。

最后,虽然因为穷鬼董农夫没法子变成一个有钱的董大侠带领大家一起做番大事业让人有些扫兴,但是众豪杰还是很感激董大侠的倾力招待的。一群人酒足饭饱后,便纷纷向董大侠告辞,准备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董大侠现在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和众多豪杰别过。等人群散尽,董大侠自动变身成董农夫,回到家中,看着一地酒碗酒瓮和牛骨,不由苦笑连连,看来往后的日子得自己来拉犁翻地了。

话分两头,董农夫正为收拾一地残局和日后劳作挠头不已,这边众多豪杰却在几个比较有威望的头领聚集下一起商量了起来:既然董大侠只是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出山,那我们何不推他一把?牛羊对于我们唾手可得也!至于这些英雄豪杰的牛羊怎么唾手可得,书里没有记载,想来不过那些抢啊掠啊空手套白狼的路子。

暂且不管那些英雄豪杰打算怎么各显神通去唾手可得那些牛羊牲畜。

这次聚会后又过了段不短的时日,但是至少公元155年应该是还没有翻过去的(史书里故事记载的)。

这一日,董农夫依旧在自己的那块田地里忙活着。

董老爹说了:不劳作,不得食!董农夫为了自己肚子只好老老实实在田地里干活。

晌午刚过,日头很大,晒得人皮肤有些刺痛刺痛的。忽然,董农夫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异样,一瞬间切换职业成董大侠。是地面在震动,虽然还很轻微,但是确实在震动。然后董大侠便感觉到震动正变得越来越强,抬头望向那条从远处延伸过来的官道,只见一股渐渐变得粗大的烟尘柱子正自天边徐徐移动而来。按照这么些年学到望尘辨数之法,董大侠粗略估算了下:这下来的起码千骑以上了。虽说边郡并不缺马匹牲畜,但是聚集千骑以上也不算少了。董大侠在暗暗心惊之余不由思量究竟是哪方势力来了?不会真的有大批马贼跑过来了吧,这两年郡里治安似乎并不太差啊。不过想想这里距离村子也不远,自己能看到,村里人也能看到,应该会有所准备的。这么想着董农夫也就在田地中间站直了身体,双手虚扶锄头柄,看着那渐行渐近的骑队。

不一会儿,大队牛马羊等牲畜组成的队伍就来到了田地的近前的官道上。董卓这才看清楚这一大群多事牛羊等牲畜,马匹只有驱赶这些牲畜的骑士骑着的几十匹和不到一百匹的空乘。而为首那几个骑士正是董卓的老熟人——几天前离去的羌族豪杰中和他交好的几位。

领头的骑士远远看到伫立田间的董卓,忙招呼就近的几位同伴策马过来。

一番交谈之下,董卓才知道这些牲畜正是那天来拜访自己的众多豪杰之士凑起来送给他的见面礼。

董卓闻听之后不由感慨万分,一番大概就是承蒙各位兄弟抬爱,我董卓何德何能,今后大家就是一家人,我董卓有口肉吃就少不了大家一口吃的云云慷慨激昂后便收下了这份厚礼。既然收下了人家的厚礼,那就得办事了:首先农夫这个看似大有前途的职业暂时只能割爱了,至于董老爹那里有什么反应就到时再说了。一大群人一起赶着牲畜浩浩荡荡地回去了董卓的家里,一通胡吃海喝后,并没有商量出任何建设性的可行方案,只能是约定好大家一起努力,等待机会。毕竟这些年边郡虽然不算太乱,至少也不平静,机会总会有的。

虽然董卓他们并没有想出什么可行性的方案,但是这次的事件所引起的影响远远出乎了董卓的意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事情发生后一段时间,董老爹(暂定他还活着吧,毕竟真的没有找到他的生卒年月)和董老妈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听说了没有?董家算是发达了!他们家那只知道胡混的二小子得了胡人送的一千来头牲畜,都是牛马羊等大牲口呢!”

“董家那二小子得了胡人送的几千头牲畜!真本事!”

“董家二小子和胡人合伙劫掠了一个大部落得到了几千头牲畜!”

“董家二小子劫掠了几千个胡人美女回来!”

各种言语开始在董家的生活里弥散发酵,越传越玄乎,最后传的当事人董卓董大侠听到后也是目瞪口呆,差点没有被广大父老乡亲的联想能力惊掉了下巴。

但是民间传言是一回事,这件事随后也被郡里官府知道,据《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说:“郡召(董)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经过官方详细调研,鉴于董卓身世清白,能力出众,郡里的长官决定征召董卓为郡吏,具体职责应该和他父亲董君雅当年在颍川是的差不多,主要都是负责缉拿盗贼等。至于董卓再这个位置上做了多久并没有详细记载可知,但是他应该是干得很不错,因为不久之后,鉴于胡人频繁侵犯州郡边地,掳走民众,这个能力出众且闻名于边郡的董大侠就被更高一级的官府部门凉州刺史征调过去了,让他做了州佐吏,主要负责领兵讨伐犯边胡患。在做郡吏时主要负责缉盗,应该用不上领兵作战,所以董卓真正开始领兵作战应该是做到了刺史佐吏的时候。而董卓也没让上官失望,虽然他也是战场上的初哥一枚,但是凭着他的个人武勇和众多来投豪杰的相助,董卓还是大破了来犯之敌(虽然那些也是一些乌合之众组成的游兵散勇)斩杀俘获数以千计,算是旗开得胜了。

至此,我们的主线角色之一的董卓算是正式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同类推荐
  • 貔子窝傩侠

    貔子窝傩侠

    这是日寇侵占大连老城区时的一个传奇的抗日故事。当时,大连地区的奴名为关东州和台湾是难兄难弟。日寇在关东州貔子窝东的大海滩上建大盐场,强夺民滩,屠杀盐民。以郭正人为代表的盐家儿女,杀鬼子,报家仇国恨,使人看了解气,解恨!有些故事开人心窍,了悟哲理,有些故事使人笑中流泪,醒世惊心。
  • 民国男女

    民国男女

    她到底是日本人,还是前清的格格,父亲花了十块大洋给我买了一个哑巴童养媳,一枚或许来自宫廷的玉佩,意味着她的身份特殊,我好心好意放她走,脑门上却挨了一石头,造成我头盖骨裂,昏睡了大半年,是她教会了我,怎样写自己的名字:倪丘,是我为她取了中文名字婉儿。日本入侵中华,与她走散,再次相遇时,早已是路人,她现在的身份是日本军国商人的女儿,而我只是在日占区内苟且偷生的流浪者,保家卫国使我失去了手脚,花园口黄泛区内埋葬着我的故人,黄色沼泽里竖立着反抗者的墓碑,留学归来的女人不再为了一纸船票,回到西方世界,她最爱的人和她最讨厌的人,结伴死在了抗日战争中,我草草下葬了那无力支撑的身体,本可以自杀落个清净,可她这时却回到了我的身边。一句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是自由恋爱,可我们结伴走来。
  • 白与黑45度爱

    白与黑45度爱

    东北,虎林,二战终结地。历史与现实、国恨与家愁从这里交织,跌宕的命运、错综的情感从这里铺展,甄、原两大家族的爱恨情仇从这里演绎,北纬45度黄金养牛带上,一场场波澜壮阔与地斗、与天斗与人斗从这里开始……
  • 南明耻

    南明耻

    “血!血!无辜百姓的血!把这人间都淹没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得着太平美满啊?”南明史,难名耻一本南明史,两行辛酸泪。汉廷不自乱,清兵哪得来?————————————————————从崇祯自缢时,一个南京兵部六品主事/前二甲进士/明朝中级官吏之子柳振民的视角,亲历整个南明覆亡的历史过程。看一个矢志救国的汉族读书人,和史可法、钱谦益、张煌言、郑成功、施琅、李定国和孙可望这些或正或反的历史人物,在这日月旋转,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里,共同经历命运纷乱。一本南明史,两行辛酸泪。汉廷不自乱,清兵哪得来?有心救国,奈何不和。迟了!迟了!耻啊!耻啊!
  • 沙儿兔鲁丁

    沙儿兔鲁丁

    我就是胡说八道,你爱信不信,不信拉倒,没文化我乐意
热门推荐
  • 拐个男人当驸马

    拐个男人当驸马

    西夏公主被放养到初云国,快到及笄之年,少儿心性怎愿被婚姻束缚?借口学习初云国经营之道,又给父王承诺拐个便宜女婿回家当驸马。不料驸马志向远大,只好先助他夺得王位,这样整个初云国不都是我小公主的吗元昭这算盘打得响呀!“赖上你了,难道本公主的美貌不值得你倾心?”“丑八怪!”“好啊你,等我把你绑回西夏,关你个十年八年,到时你连路都不记得,看你从不从!”“……”云容沉默不语,仿佛在说:就你这脑子还想绑本皇子,本皇子站着不动你都绑不了。他逃,她追,他插翅难飞的狗血剧,偏偏在这过程中不知道出现了什么偏差,云容陷入了……公主生病他来照顾,公主遇险他来营救。“呜呜呜,云容,本公主就知道你还是关心我的!”这次他又沉默了,扪心自问,自己好像对这傻女子产生了某种情愫,这回是默认……
  • 快穿仙界炮灰白莲花

    快穿仙界炮灰白莲花

    九重天太子夜重下凡历劫,带回来凡人林若,气死了太子妃莲花上神,堕入凡间历劫99次,最后一世是身为凡人的二十岁大学生简步步,一神一人有幸在梦境中相识,互换身份,简步步带着扭转命格的任务重返九重天……
  •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三国:酒馆签到,被刘备偷听心声!

    刘元穿越三国,本以为蛰居小酒馆,签到满三年,就能回到曾经的繁华盛世。没想到却被刘备发现,能够听到这位绝世高人的心声。“刘元兄弟!跟我走吧!”听过抬棺打仗的,没听过带着酒馆打仗的。不去!我要做咸鱼。“刘元兄弟!知道白玉美人糜贞嘛?我亲自为你撮合!”“什么?糜贞!”刘备名下的女人,我真的能得到嘛?那岂不是说,貂蝉,大乔,小乔,孙尚香……我是那贪色忘义的人嘛!我是那见到美女走不动道的人嘛!我是那……好吧我是!什么时候动身!
  • 顶流修炼手册之我是影后

    顶流修炼手册之我是影后

    小透明奋斗史,把大佬当成垫脚石一步一步成为顶流影后的故事~男人什么都是浮云,姐要专心搞事业!可是大佬却不这么想,想个办法把她套牢!自己的女人自己宠!
  • 星魂猎命

    星魂猎命

    【在这个神奇的星能世界里,如若天黑了,请别害怕,当你仰望星空时,也许某颗星辰,就是你的守护神!】九曜洲,星兽横,蛮荒血食齐天起,水火执棍震始神;天赐星,人族崛,星魂初诞狩命运,五神现世创纪元。八始祸,众神陨,诸圣建学大争鸣,道天祈星圣究极;新兽神,夺天乱,黑暗恐慌城弥漫,太苍成神光破晓。人族血史英雄铸,诡波暗流太平难,谁书长歌笑风流,唯我少年醉轻狂!一首少年狂,竹溪星魂起,为爱闯星洲,执棍守苍生!这片星空,由我来守护!
  • 祈凰路

    祈凰路

    一路打怪升级,有热血,有伙伴,的故事。(新人报道,多多担待)
  • 豪门霸宠:暴戾总裁追妻成瘾

    豪门霸宠:暴戾总裁追妻成瘾

    【总裁 甜宠 追妻 霸道】豪门总裁秋枫,是商界里出了名不近女色,却没想到守身如玉二十八年,竟然会有一天被一个陌生女人给白白睡了,直到有一天,两人再次相遇后。秋枫邪魅一笑:“小丫头,睡了我还敢跑。”女人:“…………”秋枫:“再跑信不信我打断你的腿。”女人挑唇一笑:“秋少,我们认识吗?”秋枫一脸狰狞:“再说一次,试试。”女人咬牙:“秋少,你是不是太霸道了点。”秋枫:“你这辈子只能是老子的女人。”从此,商界里出了名的手段毒辣,杀伐果决的暴戾总裁开启了追妻模式。
  • 御器师

    御器师

    末世世界,灵气复苏,面对恐怖的咒灵生物,人类只能放弃热武器,转而回归远古的冷兵器时代。在末世时代,能够修炼的人被称为御器师。
  • 元宇宙之战:复兴之刃

    元宇宙之战:复兴之刃

    《天元宇宙》是由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搭建的元宇宙世界,其全新板块《苍茫大陆》是第一款全球同步的元宇宙游戏。这个所有人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大陆,就是国家和文明的全新战场。唐蕴涛,一个昆仑山曾经的天才,一个在病床上煎熬三年的累赘,一个行动迟缓的半残废,在天元世界中,找回了曾经的意气风发。苍茫大陆,谁主沉浮?试问天下英雄,遇我华夏敢不低头!
  • 绘友

    绘友

    初中生的丁宁,在报道日遇见美少女萧箫,并和她成为了朋友。而后,马越和丁宁,萧箫在漫画学校成为了绘友。通过一次“共苦”,李畅和马越成为了好朋友,并且四人组在风煜中学巧妙地绽放各自的个性。最后,贫困生李畅考上了高中,获得助学金扶持。四人组的新朋友王顾和体育特长生考上理想体育高中。丁宁,萧箫,马越通过了漫画特长生考试,最终考上了A高。美好的未来,将向他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