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次入《富春山居图》画境的灵帝经国,
便大力整治民进门阀中反对炎黄大陆和平统一的各派势力。
经过数月的政治斗争,
在上都城中,灵帝经国愈发的深感无力和挫败感,
这数月之中,他遇到的阻力着实太大,
而以他的仙灵修为实在无法破除这巨大的阻力。
他在上都城宫殿的兰亭苑竖立的铜镜中,
看到这数月从自己两鬓生出的白发,
心中除了无限感伤之外,便有了培养年轻接班人的现法。
次日,灵帝经国听闻中统部门传来的消息说:
“子康和子籍在琅琊山的剑冢复生琅琊五子遭遇困境。”
这天,灵帝经国便转交上都城灵帝之职的一概事宜,
只身一人从新竹港出发渡过隔海相望的海峡,
借助柔兰部落翼族提供的飞行器,
次日清晨便抵达炎黄大陆东海之滨的琅琊山。
灵帝经国来到琅琊山越王勾践当年所修的剑冢,
找到子康和子籍对他们目前所遭遇的困境提出帮助意见。
之后,之康便安排子籍留守琅琊山的剑冢,
护卫仍处于活死人状态的琅琊五子;
他自己和灵帝经国回上都城去寻找突破当前困境之法。
当子康随灵帝经国回到上都城后,
灵帝经国领着子康来到兰亭苑,
取来黄公望赠予他的那支仙笔,
并转赠给子康,且详细告知了这支仙笔的来龙去脉。
他感慨自己仙灵修为的悟性不高,
始终无法参悟这只仙笔的奥秘,
于是便将黄公望赠笔转赠给子康,
寄希望子康能够参悟,
并且最终去完成黄公望赠笔时的嘱托,
在未来去实现炎黄大陆和平统一。
子康接过仙笔,内心感觉沉甸甸的,
他仔仔细细的端详了许久这支仙笔,
却也未曾察觉出任何关乎仙灵修行的端倪。
在上都城待了数日后,这天突然子康心生灵感,
来到上都城的台北故宫书院,
向灵帝经国奏请在书院中闭关参悟仙笔的奥妙。
在半年之间,子康用仙笔沾水将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著作在台北故宫书院的大理石地板上抄写一遍。
台北故宫书院中关于儒家的经典著作有: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大学》、《中庸》、《周易》、《尚书》、《诗经》等。洋洋洒洒数千万字,子康用仙笔沾水足足写了三个月。
台北故宫书院中关于道家的经典著作有:
《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本经阴符七术》、《抱朴子》、《淮南子》、《天随子》、《五行》、《九主》、《明君》、《德圣》等。洋洋洒洒千万字,子康用仙笔沾水足足写了两个月。
台北故宫书院中关于道家的经典著作有: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大般磐涅经》、《心经》、《三世论》等。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子康用仙笔写了一个月。
待到子康用仙笔沾水写完儒、释、道三家的经典著作,
台北故宫书院的大理石石板在子康写书法的地方
被深深抹平了一块数平方米的区域深深塌陷下去;
台北故宫书院的中的一处池塘的水被子康在半年的时间中使用干枯。
这天,子康执笔走出书院的大门,
等在门口的灵帝经国看着子康周身散发着书香神韵,
他便知子康已经参悟了仙笔的奥秘,
同时,子康的仙灵修为也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当子康捧着仙笔欲将其交还给灵帝经国时,
仙笔便一点点的融化进子康的掌心。
灵帝经国欣慰的笑着说道:
“我果然选对了人,这仙笔本就该属于你。”
接着,二人便一同来到兰亭苑中,
子康将半年感悟到的十二重山水之境分享于灵帝经国,
这十二重山水之境分别是:
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
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
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烟江叠嶂。
当子康每施展开一重山水之境时,
灵帝经国便如同上次那般入画境中,
只是这次和上次不同的时,
这次他是被眼前这位少年操控着进入各式山水画境。
当子康施展完十二重山水之境后,
灵帝经国过了许久才从山水画境中回过神。
许久之后,灵帝经国感慨道:
“真是英雄出少年,半年时间便修成如此修为,
这是我等终其一生不能到达的境界。”
灵帝经国接连叹息了数声后,
便推却了子康传授十二重山水之境功法的一番心意。
次日,子康便辞行灵帝经国回到琅琊山的剑冢。
自从仙笔进入子康手心后,
子康的心中便有一种声音在指引着他,
如果要复生另外的五名琅琊五子,
最后一步需要在炎黄大陆的长江边上寻到一处天门,
在天门之中用魂器神剑施展十二重山水之境方能破开天门,
破开天门之后,琅琊五子便能复生。
于是,子康在离开上都城后,
他独自一人驾驶行舟,
驶在隔着两岸的那一湾海峡,
他没直接抄近道回琅琊山,
而是选择驶入炎黄大陆的崇明岛,
这里乃炎黄大陆的长江汇入东海之地。
进入崇明岛的长江流域,
子康如同古人,执一竿风月,
着一蓑烟雨,寻一处天门。
一叶轻舟,子康举重若轻;
一水天清,心中波澜不惊。
当子康离开崇明岛的长江流域,
一路寻觅,一路行舟,
过长江急,江流湍急翻滚;
江水冷身上寒,江水清身影孤。
待到驶入炎黄大陆的荆门,
抬望眼,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但愿能如愿,终把天门寻。
当子康离开炎黄大陆的荆门之地,
又是一路寻觅,一路行舟,
过长江缓,江流温情细水;
待到驶入炎黄大陆长江的湘江区域,
突然一种内心的声音告诉子康停舟于湘江永定区,
子康循着内心的直觉踏上永定区的土地,
一路登上湘西第一神山——天门山,
子康登临天门山最高山峰处的观景台向远处看去,
只见群峰间云雾缭绕,云海景象变化无穷,
峰、石、泉、溪、云、林浑然天成于天门山,
雄、奇、秀、险、幽、淡融会一体于天门山。
在天门山上,子康远远望着炎黄大陆的长江,
他心中不由想起四句古诗: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呀,海楼之上不就是天门,
当子康想到此处时,环顾整个天门山,
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天门就在天门山。
这时,子康只觉手心一热,
仙笔又重现于子康的手中,
接着,仙笔自动飞向天空,
在天门山的上空写下三十六个字:
碧野瑶台、鬼谷显影、七级浮屠、独角瑞兽、仙道奇境、
无界佛国、洞开天门、神山回魂、天门重生。
子康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三十个字,
片刻之后,仙笔又重归子康手心,
一刻之间,子康心中复生之法便油然而生,
于是,他便寻来柔兰部落翼族的飞行器,
当夜便赶回琅琊山的剑冢。
子康回到剑冢后做的第一件事,
便是取来在剑冢中的九柄魂器神剑:
莫邪雌凤剑、承影勾践剑、干将雄风剑、
太阿苍生剑、龙泉知遇剑、龙渊广陵剑、
湛卢知己剑、纯钧无畏剑、赤霄终成剑。
然后找来子籍,并告知他自己在天门山寻获的复生之道,
他安排好子籍时时刻刻守护在琅琊五子的身边寸步不离。
子康做好这一切后,便带着九柄魂器神剑坐上翼族的飞行器,
以极快的速度,数小时之间便再次回到天门山中。
子康重回天门山后,
在天门山中寻到一处契合“碧野瑶台”之地,
便将莫邪雌凤剑插入瑶台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鬼谷显影”之地,
便将承影勾践剑插入鬼谷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七级浮屠”之地,
便将干将雄风剑插入浮屠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独角瑞兽”之地,
便将太阿苍生剑插入独角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仙道奇境”之地,
便将龙泉知遇剑插入道境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无界佛国”之地,
便将龙渊广陵剑插入界佛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洞开天门”之地,
便将湛卢知己剑插入洞天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神山回魂”之地,
便将纯钧无畏剑插入山魂之中。
寻到一处契合“天门重生”之地,
便将赤霄终成剑插入天门之中。
等到子康做完这一切后,
仙笔又从子康的手心飞出,
在天门山的上空写下:天门开,五子生。
这一刻子康心知他复活了琅琊五子终于成功了,
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子康足足花了三年的时间。
次日午时,子康一人站于天门山的最高峰,
伫立于他初次登临山峰时的老地方,
不同于上次的形单影只,
不消片刻光景,子籍领着复活后的琅琊五子:
子伶、子咸、子戎、子涛、子秀来到天门山。
一行七人,琅琊七子站立于天门山的最高峰,
子籍望着远处的长江感叹道:
“这天门山实乃炎黄大陆的一处奇景,
天门山两边的山峰隔着长江对望,
看似断开,却又没断开,
这片山河不仅壮丽磅礴,更寓意炎黄大陆的血脉永不分割。”
子康风清云淡的接着子籍的话,往下说道:
“滚滚长江洗尽五千年的尘埃,
一路奔流到海一路澎湃不复返,
两岸青山在水底,连成割不断的血脉,
试问谁能阻挡我们终将走向炎黄大陆的统一。”
琅琊的另外五子听闻子康子籍如是说,
心中皆深已为然,不断频频点头赞许。
子康手中的仙笔再次飞出在天门山的上空写下李白的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王羲之》
年少时才华横溢,常于池边练书法,
时常用功多刻苦,洗笔池水呈墨色。
入仕为官得重用,一众贤才聚兰亭,
酒醉书写兰亭序,遂成千古之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