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后之立。讨论郭后被废一案,需先讨论郭后之被立,因其被立实出于刘太后的政治考虑,并已为其后来被废埋下了伏笔。郭氏被立为皇后,事在天圣二年(1024)九月,仁宗当时十五岁,实际主政的是垂帘听政的章献刘太后。是时,“皇太后手书赐中书门下,以故中书令郭崇孙女为皇后”,正式确立了郭氏的皇后地位。但据史籍记载,仁宗先前所属意者并非郭氏,而是王氏与张氏二女。王氏指王蒙正的女儿。王明清《挥麈录》称:“先是,昭陵聘后蜀中,有王氏女,姿色冠世,入京备选。章献一见,以为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乃以嫁其侄从德,而择郭后位中宫,上终不乐之。”张氏指宋初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据《长编》记载,仁宗本想以张氏为皇后,但因刘太后“固欲立郭后”而作罢。刘太后“固欲立郭后”而不立张氏,自然也有她的理由。那就是她对大臣们说的“庶免他日或扰圣政”。此话有两层意思:表层的意思是新立的皇后不能干扰朝政,也不能使皇帝无心学业与国事;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作为垂帘太后,刘太后既“君临天下”,又是六宫之主,她希望新皇后能对她俯首听命,不干扰其垂帘“圣政”,同时,新皇后也要有利于她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对于刘太后来说,如果所立新后非出己意,自己未必有把握有效控制。仁宗所中意的张氏,在太后眼中便属此类。
于是,刘太后不顾仁宗的意愿,把仁宗属意的张氏排斥在外,把“姿色冠世”的王氏嫁给了自己的侄儿,而把她自己看中的郭氏安排给仁宗作皇后。对这位强势的母亲,仁宗虽出于孝道而不得不遵从,但内心显然不快。被刘太后扶上皇后宝座的郭氏,则自入宫之日起到刘太后驾崩之时,一直都对刘氏非常恭顺,甚至“挟庄献势,颇骄”,这就为其日后的被废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