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类称为智人,不仅因会使用火和工具,而是在头盖骨下那数以亿计的神经突触所组成的网络。这些组成简单而结构复杂的神经网,每时每刻都在生物电的作用下汇聚成颅内风暴,诞生出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的里程碑。后人站在前人的基石上继续搭建着这座通天塔,希望能解答宇宙的奥义。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切换“离合”档位,进入了更高速的车道,从织布机到巴贝奇分析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中央处理到分布式运算,从1969年10月29日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中首次让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线仅成功传输了“Login”中前两个字母L和O,到今天的全球互联。互联网让信息突破时间与空间。信息化的种子刚刚在这个世界播种下,扎根于大地中,与所经之处万物结合,同时进化周围的一切,就像变形金刚中的火种“The Cube”一样。
今天的生物医学、物理学、人工智能等各种传统与前沿学科领域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全球就好像是那颗大脑,所有的“神经元”建立起数以亿计的连接,正在进行着这场头脑风暴。而未来的世界存在各种可能,有可能加速人类搭建通天塔的进程,也有可能导致文明毁灭。无数细微的曾经隔绝的能量将可能因为某种创新产生聚变,发明者当心存善念...
《正文》
2031年1月1日,上午10点。
屋外已是大亮,而屋内仍漆黑一片,充满着浓浓的睡意。
此时,卧室百叶窗片正一点一点地,静静地转动角度,让阳光一丝一丝地,缓缓地撒到元昊的床上。
在元昊清秀俊朗的脸上,眼睑下的眼球开始快速转动,呼气的声音短促有力,随后又进入到平静状态,呼吸声也开始减弱。
弗洛伊德说:“梦是人的大脑皮层里潜意识神精的激活。”
上午10:10,此时百叶窗已打开三分之一,冬日里的阳光暖暖洒满整张床的范围,照到了床边柜上。一台像路由器一样的黑色设备,正在快速闪烁着指示灯。元昊依旧闭着双眼,背向百叶窗翻了个身。
上午10:20,百叶窗已悄悄地打开了三分之二,整间卧室已是大亮。
从卧室外厨房方向飘来刚出炉的面包香,伴随着咖啡机发出的蒸汽声,一杯浓缩意式咖啡正开始制作,快速滴落下充满油脂咖啡液体很快就蓄满小小的杯子,一层白色的咖啡油脂汇聚漂浮在最上面。多功能早餐机,已将一枚鸡蛋形状,白黄分明的琼脂胶装物挤落到圆形煎盘上,呲呲作响。
躺在床上的元昊缓缓地睁开双眼,转头向床头黑色“路由器”望去,目光在一颗常亮着的指示灯处聚焦,指示灯下方印有“完成”文字。然后缓缓地伸了个懒腰。
元昊赤裸着健硕身材起身径直走向卫生间。衣帽间和卫生间的灯随即打开,镜柜左侧边缘亮起一列方形小屏,不停的滚动着新闻、天气、电子货币走势等信息。
元昊扫了一眼屏幕上滚动出来新闻,盯住一条关于跨年夜的报道,目光移向正前方的区域,此时昨晚跨年狂欢的影像和声音报道已经开始在镜子上播放。他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新闻报道,一边拿起口腔清洁牙套,放到牙膏机上挤了一小坨儿牙膏在上面上,用牙咬住牙套走进了淋浴间。整个淋浴间上方从顶部洒下洗澡水,沐浴完毕,元昊用白色蓬松的浴巾擦拭的头发,耳后一枚纽扣大小的银色金属物露了出来,上面淡蓝色的灯像呼吸一样闪烁着。
几年前,脑机接口突破技术瓶颈,可以有效识别黑猩猩大脑神经元中信号。通过收集各种信号数据,和大数据比对学习,翻译出猩猩脑子中产生各个信号所表达的意思。随后,脑机接口技术获得用于人类临床科学研究批准,而民众哗然,关于此技术应用是否安全,是否符合隐私法一直争论不休。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在网络中互相攻击,而中立者们,则呼吁相关法律应立即颁布。
2025年,脑机技术得以进一步突破,科学家们已可以反向模拟神经电信号,并向神经元发出指令...
同年,由社会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来自多学科的领头人一同齐坐在北京会议中心,商讨该技术未来应用领域,并开始起草民众们对隐私安全存有疑虑的相关法律法规提案,这些提案后被称为《人脑科学延伸应用法典》。每次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突破,《法典》也会在同一时段更新和完善,从伦理道德、个人隐私、人类安危等多方面进行约束和说明,至今全法典大约有几百万字,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明确的规则,而且字数一直在不断增加中。
2030年,人脑延伸应用已从实验室走向公众,开始了首批临床测试。
第一批测试志愿者在全球范围开始征集和筛选。志愿者们所佩戴的1.0版本传感器可用于接收和存储测试者的大脑信号。在隐私保障的前提下用于研究和进一步研发脑机技术。此时的脑机接口,早已不用再像起初那样通过开颅手术来埋置传感器,而是可以通过外置一枚位于耳后的钛金属传感器,通过八根纤细的探针固定,从大脑收集信息。而此时的脑机技术已可以做到,记录大脑中闪现的影像和声音,包括味觉和触觉等多感官信号并把它们数字化存储。
由于大脑的活动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以时间轴为线索顺序,而是更为离散和多连接的,在上一刻和这一刻的连接形态完全不一样,但关联又都发生在同区域中,为了更准确记录和还原人脑活动,并尽可能更准确地存储信号。研究量子学领域的科学家们也一同参与进来,开发了一套用于保存大脑信号的拟态多维离散存储结构。简单说,就是把所有相关性的信息分别存储,并时时建立新连接,同时优化原有连接。
元昊正是这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并有幸被选中成为体验者之一。
2030年,SOHO式办公已经变得很普遍,年轻人们已经不再向往有一份稳定无趣的“铁饭碗”式工作。
公司或组织仅仅成为一种连接纽带,向与其建立连接的人派遣着工作任务,分布在各地的人们可以选择在家里或是咖啡馆,甚至度假海滩的遮阳伞下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协同办公。非常讽刺的是,加快这一进程的竟然是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疫情,人们被迫隔离在家中远程办公,远程办公软件的快速升级迭代,互联网加速了所有行业的数字化能力,传统行业被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疫情也让人们开始重新考虑公司组织这一存在几百年的形态,随后更多的人选择以兼职方式与“纽带”建立短期劳务关系。元昊就是这样一位Z时代的年轻人,他目前服务于一家叫做“心作”旅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