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夕的家族挺大的,曾祖父母有五个孩子,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女儿嫁到了邻村,小夕小时候年后跟着大人拜访亲戚时,都会去,会收到姑婆包的两元红包。姑婆家离得很近,隔着一个片松树林,她在那边,我们在这边。慢慢长大之后,小辈基本就不去了,姑婆去了之后,走动得就更少了。
小夕的爷爷在姊妹中排在第三,小辈们都叫一声三公。小夕的爸爸排第三,上面有个大伯,姑姑,还有个蛮蛮。大伯是老师,爸爸和蛮蛮都是农民,姑姑家做点生意。大伯家的是女儿和儿子。现在都已经成了家,小夕的小侄子也快一岁了。姑姑家有两个二子一个女儿都还没有成家。小夕有个弟弟。蛮蛮的儿子和女儿是最小的。
大公有四个儿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家务农,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堂姐在小夕初中那会就结婚了,她是小一辈里最大的,小夕小时候基本都没有跟大堂姐一起玩过。大堂姐和堂姐夫是同一个学校的,在卫校。小夕还记得小学,忘记了是几年级,那时在乡里小学读书。有一次学校组织全体学生打针,在教室里,小夕看见了大堂姐。小夕小时,听到伯母说,大堂姐高中的时候第一次没有考上,后面哭着求着,才有再一次参加高考的机会的。二堂姐,也考了两次,最后去了读职中。堂兄也读了职中,小夕侄子已经三岁多了,侄女也会叫人了。二儿子,接了大公的位置,在信用社工作。堂伯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是跟前妻生的。小儿子是老师,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女儿刚刚高考过,儿子好像也上高中了。女儿也是农民,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已经成了家。
小公家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是老师,当时好像是因为计划生育,夫妻双方如果都是公职人员只能要一个孩子,堂伯有一个女儿。二儿子是农民,有个女儿和儿子。三儿子也是农民,三堂蛮娘以前还在集市上卖过衣服,会面两人出去打工了,后面只有三蛮叔一个回来,现在他的大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小女儿也不错。四儿子没有成家,听说是年轻的时候,被父母逼着去读书,然后疯了。
蛮公没有成家,听说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喜欢赌。后面醒悟了,靠赶集的时候帮别人补鞋过活。小夕小时还吃了好多蛮公给的零嘴。
小夕家成婚挺晚的,跟爸爸一起玩,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小夕大部分都是叫哥哥的。小夕小时很奇怪,怎么要这么叫呢?小夕现在对很多人也记不住按什么辈分叫人,老是叫错的。以前长辈们还会纠正纠正,现在基本都放弃了。
小夕听爷爷说起过曾祖父。曾祖父在民国时期还跟过国民党,会识字。但有一次吃坏了肚子,早早的去了。后面就是曾祖母把几姊妹拉扯大的。说,走日本那会,蛮公还小晚上会哭。为了不被日本人发现,曾祖母一个人带着蛮公躲到了后山的洞里。说走日本那会,可害怕了。等日本人走后,才从神仙洞里出来,家里被洗劫一空,还有的在放米的缸里拉粑粑。
等到解放之后,爷爷说,也是家里气运还在,曾祖父走得早,不然家里可能就要被查了。
记忆中,因为弟弟,我家大门还被拆了搬到大门堂展示。计划生育那一会,挺激烈的。
小夕有时自己想,应该是受到曾祖父的影响,爷爷辈才逼着儿子去读书吧,书中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