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8年读的大学,三本。专业为会计电算化。当时我们班上有48位学生,其中女同学38位、男生12位。
三本的学生,家世背景大多非富即贵。这个从学费缴纳情况和起居环境就能够看出来。
一本的学生,学费只需2000元/年左右,学生还有各种餐饮优惠、住宿补贴、导师奖励、企业赞助、勤工俭学机会以及优质人脉加持......往往一位农村学子到一本院校读半学期书,刨掉各项开支,还能攒下三五万元体己钱。
二本的学费为在4000元/年上下,虽然生财之道对比一本,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皆逊色甚多,但受益于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成果,一个小康之家完全供得起2个二本学子的各种开销。
可是三本就不一样。
我总觉得,三本学子类似于古代的【监生】。他是靠多交学费,“走country后门”而获得的本科文凭。
我读三本时,学费是38000元/年,足当二本学费的10倍!
然后我们还要交宿舍水电费、还要买图书馆的年票,每月的吃住及日用品费用、手机通讯费、网费也是自己出,光这一块来说,一个月没有1000元是下不来的(注意:这还是10年前的物价水平)。
除此之外,在一个纨绔成风、互竞奢华的环境中,年轻人特别容易沾上攀比消费的习性。
比如说10年前我读书时,宿舍里的同学们,就集资买了洗衣机、空调、空气净化器、智能窗帘、迷彩天花灯,周六日还经常相约下馆子、打高尔夫、玩斯诺克,不少官宦子弟和富二代,都开着跑车报了舞蹈、绘画、声乐等历来美女如云社团。
土豪有土豪的幸福,屌丝有屌丝的辛酸。
我们班毕业时,班上48人,6位回家继承亿万资产、8位考上公务员、11位出国留学读研、14位进了银行系统、5位进了国企或者事业编、只有4人需要自谋出路。
而我就是那4人之一。
在象牙塔求学的四年时间,我获得过学院辩论赛最佳辩手、市八大高校创业大赛季军等荣誉;
考到了助理会计师证书,雅思也过了6.5;
还参加了围棋社和小提琴班。
不敢说成绩不菲,也不算泯然于众。所以拍毕业照那天,师友们都恭喜我说:“祝贺你有一段明媚的青春。”
然而,表面上笑意盈盈的我,实则内心慌得一批。
别人一出生,名下就已经豪宅数栋、银库若干。而我一毕业,就即将失业。
有同学好奇地问我:“为何你不邀请父母一齐来参加毕业典礼?”
我只能影帝上身地摆出一副委屈至极的姿态,叹气道:“他们太忙了,从来不管我。”
确实,我的父母每天都是太忙了,他们起早贪黑地忙着在地里伺候庄稼,他们好话说尽地忙着东拼西凑帮我拼足学费。他们指望着我毕业后,光耀门楣。可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在这四年大学生涯中,不被别人“看不起”,我悄悄办了网贷,然后以贷养贷,越借越多,在临毕业的那个晚上,我揪着一颗心,仔仔细细在手机上过了几遍流水,最终才含泪确定,自己已经负债14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