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呓语畅言书写梦
“你说的是你自己吧?”赵强冷冷道。
“是的,我说的是我自己,我明知道每当我踏入这个门槛,我的生命就会改变一次,我都要与往日无忧无虑的自己诀别一次,我都要别上无尽的包袱。我明知道自己永远都是一厢qing愿,我明知道她,乃至她的父母家人都会说我厚脸皮,说我厚颜无耻。我明知道一切都只是枉然,我明知道一切注定都只是一个悲剧,我明知道我将会一无所有,乃至我明知道我从今以后要一个人于天下为敌。
我由此感到孤独,绝望,我由此想到很多人或许也和我有着类似的遭遇。人不能沉溺于个体的ai恨qing仇,而是应该用大ai,用宽宏的视角来探索,看待整个人类的这种使命,探索,孤独,绝望,痛苦,希望。所以我便就想以我为代表案例,来将我自己真实感到的使命,探索,孤独,绝望等真实写出来,并系统整理成一本书。
而我所走过的弯路,我不想后人再走。
我所成功的经验,我希望对他们有所助益。
无论何时何地,看到了我就仿fo看到他们自己。
他们在承担忍受时,我希望他们看到我与他们同在。
我想让他们看到我的心与他们一样。
我想让他们借着由我的心构成的桥梁,走入他人的内心,与天地合一。从而不感到孤独,绝望。
而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部自传,里面有它自己独立的人物与故事。
我想把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史记》,国家有国家的历史,名人有名人的历史,而我只不过是想书写一个普通人的历史。
是的,一个灵魂的际遇。一颗心,眼中的世界。一个人的历史。我想通过这本书来深切的了解我自己。
也曾经有过一个宏愿,那便就是由这本书开启一个先河,让每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灵魂都是那般的珍贵,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那样的特殊,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写成一本书。
作家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当,鸡女,农民工,学生,小贩,老师,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写一本书,写那些自己曾经走过的际遇。
说实话,与其说我是在写一本小说,还不如说我是在写一段心绪。与其说这部小说是给别人看,还不如说是给自己看的。与其说是在讲一个故事,还不如说是在与自己对话。与其说是在书写一段回忆,还往的河流中寻找早已迷失的自己。
是的,寻找回自己!
我感觉到自己必须那样做了。因为现在的自己可以说已经完全走到一种绝境,没有了朋友,没有了aiqing,没有了一切值得关心的事qing。感觉现在自己就像一块冰,完全感受不到周围的温暖。感觉自己已经完全的陷入一片无尽的黑暗里,根本就寻找不到走出去的光明。
周围的人都说你已经好久没有出去了,这样下去你会生病的。
是的,我也感觉到自己生病了,所以自己才会想在书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来找到自己生病的原因。“读史以知今”,我想明白的是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得自己与这个世界这么的格格不入,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得自己变得这么的冷漠孤僻,到到底是怎样不堪的际遇使得自己就这样的走到今天这般落寞的田地。
这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自我拯救吧!我一直是喜欢并善于思索的,在没人可以帮自己的时候,只能自己帮自己,自己拉住自己的手。因为我还知道,我不能沉沦,我要改变,我要走出去,我要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而做到这一点首先的便就是要了解自己,彻彻底底的解剖自己,而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想反映怎样的主题?实话实说,我也不大清晰,这也是我迟迟不肯写序言的原因。因为我也曾经一边写,一边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小说写完了,自己还是没具体弄清,我很笨吧!
但是就像人家说的那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便就想将这个问题交给广大的读者,让大家一起帮我想想这个问题。写了这么多,自己到底是在写些什么啊?
写完之后,自己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生做过很多的错事。但这些真的错吗?我不知道!或许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尘世间的对错本不是你我所能理解,擦肩而过的缘便就像那鸿遇的雪。对非对,错非错。道非道,魔非魔。
而一个人的成长必定要在一定环境中经历许多事qing,这就牵扯到太多外在的与内在的东西。
我想在这本书里面你可以找到很多东西,我想将这比作一本大百科全书,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吧!
在里面你可以了解到陕北的社会风俗,语言习惯以及自己对这些的理解。
其实在最近才明白,有时方言比普通话更有表现力,举一个小例子。
普通话里管女的叫做女人,而陕北方言里面则叫做女子。很是不喜欢听人家“女人,女人”这样叫的。感觉有些粗鄙,而且有种鲜血淋淋,茹毛饮雪的感觉,很是混浊与世俗的,就像那破水沟中雪化的泥水。
还是喜欢叫女子这样的称呼,给人一种很安静与温馨的宁静,纯纯的就像那紫水晶,有种圣灵般的纯净。
青青的就像那山上的竹,美丽的就像那紫菱罗花开的飘逸,像那恋人被风吹过的青丝,有种江南水乡的温柔与美丽。不由得便就想起了《蒹葭》《子衿》里面那些婉转的诗句以及那些婉约的女子。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的方言其实很好听,只是我们没有理解它的深意,没有将它雅化而已,如果将她略一修饰,它将会使得整个天下都着迷。
或许陕北以外的读者在看完这本书以后,就可以拿着这上面学到的陕北方言到陕北去旅行。用这上面的方言和他们交流,应该是完全可行,这也算是一本陕北方言的参考书吧。
读者们也可以在里面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对我自己,对我自己生活的环境,对我们那个小镇的影响,以及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读者们还可以在这里面看到城乡矛盾,古老的风俗与社会现代化的矛盾,官僚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的矛盾,当代子女与上代父母之间的代沟,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社会政策以及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的理解,个人内心与社会自然的交流冲突等等等等。甚至有时还想过,如果外国人想了解当代中国人的话,这倒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
甚至读者们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本心理学案例,说实话,我本来就是抱着一种自己研究自己的心态来写这本书的,我也是尽可能的引用自己原来最原始的材料来描写自己的。我一直感觉自己有病,周围的人也这样说。
读者们尽可以将我当做标本,来看一个孩子病成这样的原因与表现。我希望我所经历过的痛苦不再在以后的孩子身上重复,有些痛一次就已经足够了。
废话好像扯得有点远了,真对不起。现在回归主题,我想谈谈自己对自己的剖析。
从哲学上来说,自己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分为xifang与东方俩方面的,未曾真正的整体了解学过东xifang哲学的经典著作,比如xifangjidu教的《《shengjing》》,yisilanjiao的《可兰经》,东方的fo教经典,甚至连自己文化圈中daojiao经典老庄,儒家《论语》《孟子》也没有全部看完。一句话“管中窥豹,只鳞片爪”罢了。然而就是这些只鳞片爪却造成了自己非同常人的哲学zongjiao观。
而这一切发生的是那样的自然,似乎一切早已注定,一切都是宿命,一切就像春暖花开般的自然。自自然然的,就像一条河流一般的从莫名的时空中流出,似乎是某种尘封的记忆被悄悄唤醒,就像风信子般飞扬上天际。
从xifang的哲学zongjiaoqing结来说,ziyou和minzhu一直是自己所追逐的方向。一个故事,一个自己想出来的故事,很好的概括了自己xifang哲学zongjiao观。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创世纪》这个故事的,我倒愿意这样解释。shangdi创造了无数个世界,我们只是这个平行纵向世界里的一个。而shangdi想创造的下一个世界必然要比上一个要好,并且shangdi自己的灵魂也要不断的深化与探索。诚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shangdi将他的一部分灵魂分成千千万万的小块,而这些小块灵魂就是我们的灵魂。
da个简单的比方说吧,如果shangdi是大海的话,我们就是那大海中的一滴滴水,我们会因为shangdi的命令而受热,而行云成雨。我们的降生就像雨水从天空中掉落一样,掉落在大地之上。我们会穿越高山,路过峡谷,我们会深入草木生灵的身体里,最后我们再回到海里面,将我们一路的见闻说给shangdi听。
所以说我们就是shangdi,shangdi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shangdi的孩子,都是平等的,灵魂与生俱来都是一样的。
想想每滴水在降落的最初那一瞬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不同的是有的降落在粪坑里,有的降落在花丛里,有的降落在沙漠里。只是我们最后不都是要回归到海里的吗?所以高低贫jian憎恶ai好都是虚幻的。
而所谓的钱权名利只是一个考验而已,就像我们做的题或者看一次电影一样。而我们的一生的宿命就是经历这些俗世qing感的纠结与虚幻,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不断地反思与思考。我们的最终使命就是在我们si后,我们的灵魂回到shangdi的体内,千千万万的体悟就汇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为下一个创世纪做准备以及深化shangdi灵魂。百川归流,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
而shangdi只有一个,他只是在不同的族群面前幻化不同的面目,就像人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样,而这样做的目的,我想很大程度上是shangdi想检验不同文化环境下不同人的经历吧!
相同的总是腻味的,所以才有了shangdifo祖主之类的区分吧!或许其他星球上其他智慧生物有他们自己的叫法。
我想一个人最终的归宿始终是灵魂的,其他物质上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而从东方哲学来看,自己主要是受儒道fo三家思想影响的。儒家主要给了我一种很古板迂腐的书生气质。总是要恪守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准则。总是感觉一切就像枷锁一样不断的拘束着自己,可是我摆脱不掉。
记得自己从小就喜欢看以些仙侠志怪小说,看着里面的仙气纵横,御jian天下,飘然如梦,自己总是很羡慕这些的。在这些影响下,道家思想教给了我要像jian一般的生活,清冷决绝,崇尚自然。总喜欢站在很高的地方,去遥望着很远的地方,看它云聚云散,风生水起。
而fo家却让我看破了一切的红尘与繁琐,一切皆如过眼烟云,而我在fo陀的呢喃中迷茫。
面对zongjiao,喜欢那些出世,出尘的感觉。喜欢听暮鼓晨钟,喜欢看云海翻腾。喜欢看破生si,红尘。喜欢追寻着道,甚至喜欢去做shen仙。喜欢在寺院教堂中漫步,仿fo千年来不曾改变,喜欢在教堂中聆听shen父的声音,喜欢和shangdi交谈,那是一种发自灵魂的喜欢。
然而却不真正信仰任何一个教派,视那些清规戒律如粪土,如果我要做和尚注定也是个花和尚,天天当着fo祖的面吃狗rou,喝烈酒,天天逛青楼,然后天天骂它个百十遍,shangdi更算个狗pi。一直以来总是在这种既崇拜又鄙视的qing怀中渡过的,直到后来文学老师说那叫zongjiaoqing节,我想大概是吧!
顺其自然!我一直认为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所以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应当顺其自然的。这是也我整个的思想核心与制高点,它就像一颗悬挂在亚历山大的灯塔上的巨大无比的夜明珠一般,发射出辉辉煌煌的光芒,照耀我一生的时光,指引着我的一言一行的方向。
时光过得真的很快,以前从来不觉得这样,只有在写完这本书时,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或许我真的老了吧!也会学老人般发出些无端的感慨来了。
人的一生,不就是这短短几十万字吗?时光那么长,而真正记住的又有多少!那些当年的事与人,或许会真的记住一生。在自己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流淌,伴随着自己的一呼一吸,一言一语,一夜一梦。无论伤心还是快乐时,它总是会陪伴自己,与自己相偎依!
或许读者们还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个怎样写一本小说的过程。
其实当真正面对着自己这一生苍茫的历史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去书写,我不知道该怎样的拿起我的笔,我甚至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姿势去朝拜我的一生。
我在害怕,我在犹豫,我在颤抖,对于我的一生,我到底是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若是肯定,则显得太美化自己,那则大大的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之意。若是如实的写,我则害怕面对一些历史,在无数的眼睛面前我无法选择逃避。
有时感觉自己是一个无心的人,我可以面对一切的风雨。但自己似乎又是一个太过敏感的人,总是那么的在乎周边的一呼一吸。尤其是那些我最ai的人,我最在乎的人,我怕她们在这里看到我太多的不光明一面,从而对我产生芥蒂。
同时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该怎样具体下手,面对着纷纷扰扰的思绪,十几年的际遇,以及对自己期望的过高和准备要反映很多问题的压力,有时真的很迷茫。就像有些章节本来是准备写很多的,但是真正落实在笔端,却不知道该怎样书写了。这就是所谓的知者容易做着难吧!也是第一次了解到了作家们的痛苦。
在无路可走时,便就想起金庸老先生的一句话来,一部小说,应该是以主人公的xing格为核心,按照xing格来写事件。又想起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于是自己便就以时间为经线,以记忆里面的深深浅浅来确定件事的重要xing为纬线。于是自己便就像串珍珠一样,先将一些事件独立的书写,然后再将它们一个个穿起来。
诚然自己感觉到自己得小说是有些不伦不类的,完全不像前辈们所写的东西。它没有太多的叙述,而是有太多关于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以及直接对话。
所以说我感觉这部小说段落与段落,事件与事件,章节与章节之间过渡的有些不自然。又因为主要是写以自己经历过的事qing为背景的故事,所以里面可能‘我’的感受有些多。
在这本小说即将写完的时候,忽然便就有些明白了,其实年少时的aiqing注定只能是一场唯美的悲剧。
一生的执着,或许会一秒钟就崩落,但一切便就像命中的注定一般。
可是我更知道的是我自己灵魂的方向,我更知道的是自己到底想要追逐什么。我更知道的是只有慕小诗,只有她才会让我生si相许,只有她才能让我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与幸福,只有她才能让我燃起生命的火焰。我更知道的是自己始终与自己的灵魂同在。或许是迷茫,或许是痴念太盛,或许是执迷不悟,但是,无论如何,我绝不后悔。或许所有的人都会说我是一个疯子。可是那便如何?青春年华,人之一生,又有几次能个这样激qing四射,纵qing燃shao的机会。
今天,我,苏子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立志,我立志要使我的小说成一本煌煌巨著,流传千百年。我立志会追寻我喜欢的那个人,哪怕就是si了也绝不改变。我立志永远与我的灵魂同在,绝不再次迷离。这是我的誓言,也是我一生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