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年
京城内一处远离闹市的幽深竹林内,鲜有人声,只有时不时传出些许清脆的鸟鸣,忽地几声交谈打破了这份安静。
“小阳,父亲嘱咐过这几日正值元灯佳节,城内人多眼杂,尽量少出宅子。”
女子清脆的嗓音在竹林间回荡格外空灵,伴着踏步碾碎地上枝叶的细细声响,走出来的是当朝尚书左仆射之子苏阳和其侍女知乐。
“知乐姐,没事的,我们只在主街去走走就好咯。”两人虽是主仆关系,可这亲昵的称呼无不指出两人的关系不一般。
知乐皱了皱眉头,略有疑惑和不满的望向苏阳,显然是不明白他的用意,但知道拗不过他,只好陪着他去了。
细细瞧瞧两人的装扮,虽是常服却是十分的考究,苏阳左佩玉,又佩剑,腰间环着金丝点缀的腰带,活脱脱一个公子哥模样,如此再点缀上颇为俊秀的面相,着实有些抓人眼光。
知乐的配饰倒要简单许多,只有头顶一支花纹细腻的头簪略显夺目,不过正值碧玉年华,十七八岁的姑娘青春活力本就出彩了。
两人步子倒是不快,确实是有几分享受途中风光的感觉,虽然是京城内,却能在路两旁瞧着些零零散散的耕地,头顶阳光倒也算舒适,不然这田中的农民就有的烦了。
随着两人缓步走入内城,道路的模样也有了些改变。“知乐姐,这也是我们自小时候那次变故后,第一次回京了吧,变化好大啊。”
苏阳走马观花似的,时不时瞧瞧两旁规整的道路,好奇的说着。“是啊,快不认识了。”
入主街道,两人对眼前的景象颇为惊讶,本身并不狭窄的主街被两旁小商小贩占满,甚至还能瞧见些撒酒喷火的街头表演,“包子欸,新鲜的包子,瞧一瞧看一看来,客官来一个尝尝。”“羊肉汤来一碗,力气大的像神仙“小商贩的叫卖声音洪亮又嘈杂,却正透露着一股热闹的气息,对常呆乡下的苏阳二人显得新鲜又有趣。
苏阳显得有些兴奋,脸上挂着微笑,不断打量着路上的行人,或许是正值佳节,除了着素衣的白丁,更有些身着官服的老爷也穿行其中,一副官民共乐的和谐图景。
不过这份和谐中倒有些异类显得格格不入。
一些着厚皮褥子,脚踩硬靴,深褐色大衣沾满尘土的怪人,快步走在街道上,透露着一丝丝压迫之意,被冲撞到的行人只敢抬头望一眼,不敢多说。
苏阳忍不住盯了这些怪人几眼,其中一个似乎是察觉到了,盯了苏阳一眼,那人双眼凹陷,双眼布满血丝,脸上布满皱纹,妥妥的杀人客模样,苏阳心中暗呼不妙,右手摸上了那柄看似装饰的佩剑。
好在那人没多说什么,有急事一般,消失在人群里。苏阳眼皮猛跳,心中总感觉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正值苏阳思索之际,知乐在他面前摆了摆手,“小阳怎么了,看你一下子愣住了。“没什么,想到过几日的花灯节表演,失了神。”苏阳晃了一晃脑袋,把那份不安强压下去。
刚好传来一声叫卖声,“元灯佳节正当时,买个花灯配姑娘,姑娘似花灯似叶,花叶交映多美哉。”苏阳顺势:“这句打油诗倒是挺有趣,走吧知乐姐,我们去看看。”
循着叫卖声走着,倒是越走越偏,倒是有些出城的味道,更让苏阳内心生疑的是,声音倒是越追越小,心中不安一下子升腾起来,正想看向身边的知乐,却忽地发现手臂间温柔的触感忽地消失,闹市独有的吵闹也是一下子被寂静取代,街道上再是瞅不见一个人影,苏阳高呼一声,声音出现却很显得一种死般的沉寂。
面对如此令人惊恐的场面,苏阳却是迅速冷静下来,无论这份寂静因何而起,不明原因时原地等待才是最优选择,手再一次握着那柄佩剑,却是未急着拔出,眸中的随意迅速被血意取代,一副剑客模样。
“哟,没想到苏家少爷不仅会哼些咿咿呀呀的小曲啊,看着模样,耍剑也是耍的不错吧。”四面八方的取笑声,未曾让苏阳失神,苏阳也不应话,只是指尖用力倒有些发白。
取笑过后,又是死一般的沉寂。
苏阳不敢松神,正值思索之际,右手边忽地闪出一道白光,迅疾且锐利,目的在于一击断掉苏阳的握剑手。
出鞘无声,击剑有声。
“叮....”金属碰撞的声音清脆又悦耳,似佩玉鸣环。
神秘人着黑袍,脸被面具覆盖,苏阳狠狠盯了一眼,是戏剧中丑角的装扮。
一击未曾得手,神秘人也是不曾停顿,撤剑横劈,似有以剑用刀的意味,苏阳脚下发力身体后撤,剑芒自腰间划出,直取神秘人面门,在空中作画般,一道月芒凭空起。
剑光渐密,愈发瞧不清二人身影,只是那碰撞声音倒是悦耳,若是远观,这一番壮景自是有趣,若有个不长眼的公子哥,定要来声“好活,当赏”
不过身陷其中的苏阳倒是十分痛苦,光洁的额头上已经是挂上了点点汗滴,暗呼不妙,神秘人剑法已是入品,再拖下去右臂定是要无力,眼瞅着剑就要脱手而出,攻势忽地停止,只留下回音一声“苏少爷剑法了得,改日再来领会。”
苏阳还未回过神,便是被身旁的知乐摇醒了过来,“小阳,小阳,不是去看花灯吗,你怎么愣在这了,还满头大汗的。”
苏阳微微摇头,还未曾方才的生死瞬间缓过来,回头猛地瞧了一眼人群,只能隐隐感觉到一股不怀他意观察的目光。
缓了许久才拉起知乐循着叫卖声前去看花灯。
卖花灯的铺子不大,只是两人宽的手推小车上挂着些样式不同的小灯,除却传统模样的大红灯笼和八角灯外,另有些小动物样子的花灯显得十分可爱。
“老板,你这手艺不错啊,这些动物小灯我倒是从来没见过,想来应该是你自己研究的吧。”苏阳一边说着一边信手拿起一盏白纸包着的兔子灯,灯上还印着红字安康,显得精美又喜庆。
“这位爷好眼光,我敢说这京城内您绝对找不见另一家有我这特殊模样的灯笼了,独门秘笈,配姑娘最是合适。”小商一看便知苏阳二人的装扮绝非普通人家,躬身露笑,态度讨好。
从死亡边缘走下,苏阳心情不错,笑着问:“知乐姐,喜欢吗,我买给你咯。”知乐面露春光,嘴角勾起微微的弧度,甜美又可爱,“小阳送的我都喜欢。”
知乐一手拿着小花灯,一手端着买来的小吃,蹦蹦跳跳,显然是心情大好,苏阳倒是没光顾着游玩,细细瞧着两旁可见的建筑。
最易瞧见的是近处的平房,多是屋檐前伸,四角拱起,苏阳想着这京城地段多雨,倒也是方便排水,若是雨急忘带伞,檐下避雨也是不错。
再往里看便是些二层三层的木屋,隐约也能瞧见些静坐喝茶的闲客,想来多是些酒楼茶馆,楼外多无装饰,屋檐与平房无异,颜色也多是些木色。
进京前苏阳便研究过京城地形,道路成米字排列,皇城外房屋分布在道路两侧,东南西北各一主门,除此外别无进出口,苏阳抬头瞧了瞧那远处高耸的漆黑城墙,想来便是会飞檐走壁也得累个够呛。
忽地,一座红砖堆砌,青瓦搭顶的特殊建筑抓住了苏阳的注意,牌匾也是大气,金字标着锦绣坊,便是人称天下第一楼的歌坊,民间相传摄政王曾两度私访锦绣坊,只求一睹花魁东软玉的芳容,虽说只是流言蜚语,可这东软玉的美可见一斑。
苏阳忽地起了心思,对身旁同样明眸皓齿的玉龄姑娘,只不过因为年纪尚小,更多的是可爱而并非美艳的知乐说:“知乐姐,我们去锦绣坊瞧一瞧吧,要知道世人常说,脱个官服入锦绣,不去一次枉来京城啊,顺便瞧一瞧那花魁的模样。”
知乐一脸狐疑的打量起苏阳,明媚的眸中满满尽是疑惑和玩味,微笑着说道:“阳阳大了,想去逛一逛青楼,姐姐自然是得陪着啊。”
知乐玩味的眼神和话语弄得苏阳尽是尴尬,两旁的路人更是投来异样的眼光,苏阳连忙摆手:“知乐姐,你取笑我,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啊。”冠玉般的小脸通红,拉起知乐便是朝着锦绣坊跑去,不过看似手足无措的苏阳眼神中清明未减,想来是有着其他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