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器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他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用真火、三昧真火、甚至是太阳金火去淬炼物品。那样做的结果,只会让一些炼材化作灰烬,最终导致失败。就好像现在的离尘,他淬炼材料的方法,称作“入微存精”。
入微存精,一种需要庞大神识和海量真元为基础的淬炼方法,通过附加在神识上的真元,将杂质缓缓剔除,并通过神识真元,让剔除杂质的炼材,自动通过输入的真元,强化自身的特性。
入微存精,它要求使用者的神识能比游丝还要细上百分、千分,却又要求这缕神识能足够凝炼,具有极强的韧性。这种本是强大修士才该有的能力,却遇上了这个有着三次重修经历,神识无比强大、经脉被拓展得极为宽敞的怪胎离尘,能被使用就不奇怪了。
神识沉入第一支似凰,上下扫描似凰里的杂质,从顶端开始清理这些麻烦的物质。这些杂质该从哪里排出,离尘已经想好,那些既发达强壮又脆弱无比的根系,就是疏通杂质的地方,因为这些须根,离尘并没有用处。
将顶部的杂质震碎,一点一点向下疏通,尽量不去破坏似凰原本就有的纤维,这点对于现在离尘来说,根本不费丝毫力气。只是,离尘现在遇到一个问题,非常麻烦的问题,当他注意到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这个问题是——理上而未能通下。靠上与中断的部分,已经没有杂质了,而靠近似凰根部的地方,则堆积着大量杂质。想要疏通这些杂质,除了暴力疏通之外,还有就是让这些杂质化作更细小的微粒,慢慢从似凰中剔除。遇上这种情况,是离尘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他急待解决的。
两者方法,离尘选择后者,只是化作更细小的微粒,对神识的要求更加严苛,起码也要有天仙神识的程度;离尘,严格算起,只有灵仙神识的强度,距离天仙境界,还格着一个地仙。这就好像让一个百米跑15秒的普通人,让他在5秒内完成百米赛程一样困难。可是离尘并不知道这种困难的程度,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只知道似凰难炼的离尘,正一心一意思考着该如何办到这一点。
螃蟹从来都是要吃的,关键在于你是不是那个第一人!全力思索对策中的离尘,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将靠近最靠近须根的杂质慢慢地拨出,速度极其缓慢,一点点、一丝丝……就这么和杂质进行着角力。终于,那些能够移动的微小杂质,被推到根须底部。
但是那些纠结的结合在一起的大型杂质,就不容易被清除了。苦思冥想不得其法的离尘,猛然想起水滴石穿的典故,犹如浓雾弥漫的黑暗海港中,点亮了一盏引航的明灯。嘴角扬起一丝弧度,开始了不同往常的炼制方法。
真元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似凰的内部结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着似凰的属性,再不知道第几次来回运转后,那牢固的结构终于有了一丝松动……也许是在十万次,一百万次后,那些聚集的杂质,终于开始流动,小小的,慢慢的……
长长吁出一口气,擦拭着额上根本不存在的汗水,脸上洋溢着幸福:这些杂质,终于被清除了!不过当离尘再度用神识观察这根似凰时,却被那紧致细密、天衣无缝的结构惊呆了,这是何等精妙的布局啊,称其为神来之笔也不为过。
继续审视着自己的作品,离尘慢慢思索自己的行动,心中渐渐有了明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嘴角带着一抹笑容,继续对这十二万根三十六寸长的似凰进行“入微存精”的工作,不过这次炼制,上来就用“水滴石穿、细水长流”的新方式。
新方式是缓慢的,但它的收效也是巨大的,一根根似凰被真元洗练的光华内敛,韧性十足。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流逝,当十二万根似凰被离尘初步炼制完成,离尘顿时生出感慨:终于完成第一步了。
拾起一根似凰,在顶端轻轻摁下,辅一松开,旦见红杆儿来回摇摆,在空中荡出一阵又一阵的波动,足足摆动了三十六个来回,才巍然不动。福至心灵的离尘,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似凰质量的辨别,十二万根似凰,在这种古老而又耗时的方法下,渐渐分离出两堆,低的那堆是没有三十六个的来回的似凰。
“十一万多!如果要制作三十六个似凰蒲团,3000似凰做一只,应该不错。”拿起一支似凰,又轻轻放下,“蒲团,只坐过,没做过。似乎,非常有挑战性呢!”拨出三千根似凰,离尘即刻按照自己的思维,制作起蒲团来。
凝,制器中融合的简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火,但也有一些偏门的方法,如、雷、冰、冷、温、烫……如今,离尘用的也是偏门之法,这方法的名字叫做——温。温,并不是通常意义中的温度,而是恒温的温,指通过一定的温度,让那些不宜用火的材料进行融合的方式。通常这类材料在达到某个温度的时候,会变得软化和易于融合。
不过,这也仅限于普通炼材,像植物这种特别的炼材,用“温”这种方式,令它软化绝对不是问题,可真要它进行融合这种工序,那坚韧的植物纤维,是蒲团的必须,是唯一也是最大的障碍。“该用什么方法呢?”这一回,没理由豁然开朗,只有这些已经软化却不能融合的似凰。
手中的真元不停流转,陷入思维怪圈不能离开的离尘,苦苦思索“如何才能在不破坏这细胞壁的情况下进行融合”的难题,却不想一个不慎,其中一根似凰的表皮,因为真元的往返拉扯而张开一道口子,露出其中那纯白的芯子。
完全没有注意到这点的离尘,直到这些白色芯子融合在一起都没有发觉,等到他发现的时候,为时晚矣。白色内芯已经完全化作了一团液体,底部沉积着黑色或褐色的小石子;用神识细细分析得知,小石子就是普通的矿物质沉淀,由于原来和植物完全嵌和,所以没有被当做杂质处理。
而今,这些白色内芯正在这恒温的环境中渐渐从液态向固态转化,令离尘很是惊奇,没有见到这个恒温环境中有多余的水汽或氧气氢气啊,这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些秸秆,如果能像……对了,我怎么忘了,制器就是一项打破还原的过程!我只要让这些杆子在破碎后重新组合,它不是原来的它,可也是原来的它,只是形态不同而已,我真蠢,怎么忘了关键的东西!
想通的离尘,让已经有了胶质雏形的白色内芯成一扁圆状。那三千根秸秆,则在神识下破碎,化作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粒,通过对温度的操控,让它们变成流质状态,在搅动与沉淀过程中,自动滤出杂质。
直到白色内芯完全成为固态,离尘这才在这圆盘上布下用神识织就的网状模子,将那红色的流质凝炼后倒入,一只离尘版蒲团就这么诞生了。这只蒲团虽然用的是抽凝法,但这种抽凝之法,却应命名为“离氏抽凝法”,不算上之前的近一年时间,这只蒲团的炼制成功,耗费了离尘三百年功夫。
不过离尘的收获远不止于此,坐忘乾坤的固基境界,已经到了突破的边缘,离尘明白,只要自己在这么凝炼一只蒲团,就一定能进入登高境界。而如果能这么平心静气地练完所有三十六只蒲团,一定能够进入绝顶境界,说不定能够到远眺的门槛。
离尘细细思索着这些年来的变化,认真考虑着每一个步骤的影响,吸取总结其中的教训,猛然间,他悟了,修为更上一步,虽然还不过是固基境界,但距离登高,也只剩一层薄薄的纸。
正欲炼制第二只蒲团的离尘,猛然感到上空一阵庞大的能量波动,这股能量,满怀焦躁与不安,还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扬起嘴角的笑意,离尘走出洞府,正好见到一个红发中年男子,将另一个浑身**的青年,放入那口曾经治疗自己伤势的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