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客房,南苏出了酒楼来到码头,与船家说好,定了一间明日出行的楼船雅间。
楼船,外观似楼而命名,分上两层,下一层。
底层最为生活层,厨房,船只供给东西的货仓,以及船上打杂的人都在这一层。
中间一层,只有一个甲板供客人休息,连带一个大食肆作为这一层吃饭的地,这一层的客房就以量为主。
最上一层,就是专供达官显贵或者富甲商贾一类的人居住的豪华客房,还带有一房一露台,能让入住的客人随时看到江景,不用再跑到甲板上面去了。
除了龙舟这专供皇室宗亲的客船,楼船算是百姓能享受的最好的客船了。
而南苏觉得自己要在江上漂个十天半个月的,干脆就预订了一间上好的房间,不能亏了自己,反正司寇淮出门给足了自己银两,不差钱。
此事一了,南苏就开始领略着宣城的风土人情,而南苏心头的压抑感也渐渐的减轻直至不见。
————————
三人各自分开的近一旬了,张寒也随着前往国学府的车队,不紧不慢的,这些日子也进了司寇郡司州地界。
应天学府的新弟子入学前都得先到皇城国子学办理入学手续,其他司寇郡的顶级学府也一样,便于统一管理学生。
国子学是专供皇室子弟学习的书院。当然,如果皇室子弟想去应天学府也是可以的。
应天学府作为大淵王朝首屈一指的学府,招收的弟子不乏王室宗亲和达官显贵的后辈以及名门子弟,而多数人都是会子承父业或者拜入仕途,皇家对于这些人才流入和流出的把控也还是相当严苛的。
张寒到了司州,前往洛阳城办了入学,再前往靠海的青州,估计还得在走一旬日子。一直在颠簸的马车上度日,张寒也止不住在心里犯嘀咕。
而洛阳皇城内,长相不符合年龄,依然如妙龄少女的皇太后询问着身边站着的邱寺人:“邱吉,最近各地学府陆续开学,各地学子都来了这司寇郡,不知那武陵王府的学子到了没呢?”
“刚入了司州境地,按照他们现在的行程,后日便可到国子学办入籍。”邱寺人躬身作答,“不过,来的却不是武陵王世子,而是他的伴读,名叫张寒。其父是法家门生。”顿了顿,邱寺人继续说道。
皇太后听到这,不免冷哼一声说道:“哦?其他藩王宗亲来学的都是自己子嗣,他武陵王偏偏让个伴读过来,他是觉得这应天学府教不了他的儿子,还是,不敢让他的儿子独自到这司寇郡来呢?哼!”
“奴才惶恐,不敢妄自揣测。”邱寺人连忙俯身回应道。
皇太后也不再此事上纠结,继续问道:“苓儿那丫头游玩回来了没呢?”
“回禀太后娘娘,算上日子,近两日昭阳郡主就会到皇城。”
“甚好,可以有伴陪哀家说说趣事了。”似乎皇太后又是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哦,对了,佛教最近有什么举动吗?”
“回太后,自打上次皇城出现过有佛教僧人以众生法相开坛讲法,各地就逐渐出现有僧人传教的现象了。”
“这佛教是一直没有打消这想传入我东土的念头,讲的什么因缘因果,今生来世,我看都是虚妄。”
“邱吉。”说着,皇太后便唤一了声。
“奴才在。”
“我不想再有佛教在我大淵境内传教的事情传入我的耳朵里了。”
“诺。”邱寺人急忙应着,躬身退了出去。
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城镇上,立了一处高台,有佛教讲僧身披玉色袈裟,手捻佛珠吟唱佛经:“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讲僧的声音平静而又舒缓的传递在高台之下的信众,每个信众也是很虔诚的盘坐而听。
而此时,一众嘈杂之声传来,夹杂着一些呵骂:“快快快,全都散了,不准无故聚众。”
原来是一些穿着甲胄的士兵,正在驱散围听的佛教信众。
“听个劳什子佛经,秃驴讲话有什么好听的,想听好听的,不知道去教坊。”仿佛是这群士兵的长官正在破口大骂着,骂完还不忘啐了一口。“把那秃驴给抓了,押进大牢,酷刑伺候,让他在这妖言惑众。”
底下的士兵应声就冲向高台打算生擒僧人,临近时,却听见僧人低吟一句“众生相皆为虚妄”,这僧人的身影就这样逐渐暗淡飘散在了众人的眼中。
而这种佛家讲僧开坛传经,而又被当地的士兵驱散的场景,在大淵境内各地都在上演,上到郡州,下到乡野小镇。
佛教兴起于西方佛国,由先朝时期传入,后先朝几经战乱纷争,佛教以浮萍在这汹涌的海上生根发芽。
到了司寇炎创建了大淵王朝,才算结束的战火时代,不过大淵却是以道教作为国教立本,对于佛教一直持排斥的态度,这是为了避免自己的教统之争。
如今这佛教又以星星之火,洒在大淵境内,试图燎原而起。
————————
与此同时,南苏也躺在船家准备的包厢里床上,翘着二郎腿,幻想着自己踏入江湖游历的生活。
这时房门被敲响了,推门进来是船家的小二,正在每个包房的送朝食。
南苏看着桌上的粥菜果食,顿时胃口大开:“连朝食都是这么丰盛,果然,花了钱的是不一样。”
大快朵颐的满足了修炼一晚,而导致早已饥肠辘辘的肚子,南苏便吩咐专门伺候上三层的下人来收拾残羹冷炙。
伸着懒腰,走向这包房的眺台,看看江景吹吹风。
看着船行前方向,漫无边际的蓝,又看着江岸因为隔得远又被水雾遮着的若隐若现的山峦,还有近处被晨日照着而泛着波光的江面,南苏此刻的心里是格外的舒适。
有江风拂面的轻柔,船桨有规律的拍打江水的声音,不时的有鱼儿跃出水面而又很快的扎回江里给人带来的清晨的活力。
这一刻静静的享受着这一些的南苏,仿佛才是个舞象少年,没有孤寂一人的寂寞,没有只身陷入江湖将会遭遇的未知。
不过,在南苏沉静在这美好感受里,被一位陌生男子的声音拉回了眺台。
“这位兄台,好生雅兴,在下萧宏,不知兄台高姓大名。”名叫萧宏的男子抱拳行礼的说道。
南苏看着这位住在隔壁,紧挨着自己包房的男子,也回了一礼:“在下南苏,不知这位公子有何指教?”
说完,南苏便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公子哥模样的男子,面相上约莫与自己一般大,皮相比自己三人中最好的司寇淮还要俊上三分。青衣长衫,隐约还有花鸟鱼纹显现,头束发髻,还留有龙须发,看着更显清逸潇洒,随便哪家姑娘看了都会心生暗喜之情。手上还有一柄玉面小扇,挂着形似山峦的玉坠,腰间还一左一右的挂着两个看似香囊和钱袋的玩意,感觉就像哪家的富家公子出来游山玩水的。
“在下看着这位兄台兴致盎然,与在下一般清晨赏江景,定是一位兴趣相投之人,便想结识一番。”
南苏左右看了看,果然,这一边包房的眺台上之站了自己和萧宏,便会心一笑:“看样子,应该赏景这方面上是有一定相同的趣好。”
“如此投缘,南苏兄弟不妨来我房间,一起品酒赏景。”
“也好。”南苏顿了一下,拱手回复到。
南苏来到萧宏的房间,入眼给南苏带来的感觉就是,我跟他待的不是同一层包房,甚至不是同一条船,一个字形容,就是“壕”。
房间内专门布置的有香炉,正在散发着袅袅香烟,还有专门的婢女正在烧壶沏茶。
这些都是萧宏单独付了船家银两才有。
两人坐在茶台前,正好对着眺台能看着一线江景。
南苏抿了一口萧宏递来茶水,入口绵长清新,顺势问道:“看萧兄如此阔绰不知哪家公子,又因何独自一人在这楼船上?”
萧宏打了个哈哈说道:“只是个平常人家,做点生意赚了些钱而已,不值一提。只是闲在家中无事,便出来走走。南苏兄呢?”
“寻常人家子弟而已,出门游历。”
说完,两人会心一笑。
侍女又添了茶。
“不知南苏兄要去何处游历呢?”萧宏端着茶问到。
“顺着景江到荆州地界,下船走陆路,进巴郡,去那巍峨城看看。”
“哦,看样子咱俩的路线还有一致的。我也打算去趟巴郡,不过会去益州主城江阳城,那里下个月中旬正好有一场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