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55200000090

第九章 迟暮秋风急 清贫志不移

刘裕于公元422年病亡,长子继位为少帝,少帝在位仅二年又被杀,刘裕的三儿子被立为帝,即宋文帝。

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斗争中,陶渊明的知己至交颜延之因遭受权臣猜忌而被贬为始安郡(今桂林)太守。赴任时路过浔阳,便在此住下多日,以便与陶渊明相聚饮酒叙情。相聚酣饮的这些日子,颜延之把压抑在内心的苦闷、郁愤、困惑全都倒出来。

陶渊明也给予很多中肯的劝导,他告诫颜延之:“人至正则危,至刚则易折。人在官场要学会进退,古人云,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且记且记,你为人刚正,肆意直言,易招小人猜忌。”

颜延之说:“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延之本性难易啊!”

临别时颜延之送给陶渊明二万钱,陶渊明也不客套欣然接受。这一赠一受,可见二人交情之深。

一下子添了二万钱,家里人自然是喜不自胜。阿通媳妇,一看到这些钱心里立马就安排了用场:添几件农具,修缮茅屋,给家人买几件新衣,抓几副草药给公爹治病,剩几个钱给公爹买酒。

阿通媳妇心中的算盘还没有说给陶渊明听,陶渊明早就对这二万钱有了安排,他对阿通媳妇说:“把你颜叔叔送的钱全交到酒家存上,要酒的时候随时去取就行了。”

阿通媳妇听了公爹的话,一愣,过了片刻便笑着问:“爹,二万钱全存到酒家?”

“全存吧,省得三番五次的麻烦。”

阿通在一边沉不住气了,阿通媳妇一看丈夫那神态,知道他一开口便会惹公爹生气,于是就示意他不要说话。阿通很不情愿地走了。

“爹,要不咱少留一点钱好给您抓药用?”阿通媳妇试探道。

陶渊明说:“这病我心中有数,治也没用,不用抓药了。”

阿通媳妇沉默片刻说:“好,那就给您全存到酒家,您需要时就说声。”

就这样颜延之所赠送的二万钱悉数送于酒家做了酒钱,如果要买米的话二万钱大约可以买二十多斗。

第二年,江州又换了刺史,新任刺史檀道济,原来也曾在刘裕幕府任参军,与陶渊明是同僚。现在檀道济是今非昔比,他为宋文帝平定叛乱有功,以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是朝廷的栋梁,可谓是如日中天。

一到江州檀道济自然要想到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他也敬重陶渊明人品和学识,何况二人还曾经是同僚。当然,因志趣不同,因而没有深交。

檀道济领着他的一班随从,带上精美食品还有好酒,浩浩荡荡地到了陶渊明家。

陶渊明正在家织网,听到外面鸡飞狗叫地,他也没在意。他视力不好,把手凑到眼上,专心地走梭穿丝。可是外面喧哗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接着就到了柴门前。

陶渊明这才停下手中的织梭,揉揉眼睛站起来。外面有人高声道:“哈哈,陶先生老朋友来了也不出门迎接?”

看看外面这群随从,听他说话的嗓门,陶渊明自然知道是谁来了。上前迎上几步,说:“罪过、罪过。不知道是刺史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没有刺史大人,今天来得是檀道济——檀参军。”说着上前跟陶渊明行握手礼。

握着陶渊明的手,檀道济说:“先生这舞文弄墨的手,做了这编鞋织网的活,可惜可惜!”

“笑话,笑话,陶某天生就是耕种编织的材料,那像你檀刺史乃国家栋梁之材。”

“要论才能檀某岂敢跟先生相比?”

“先进屋说话吧,请!”陶渊明说。

檀道济看看陶渊明这低矮茅屋,脸上露出了一丝莫名其妙的笑:“先生请!”

二个人进屋坐下,其他一班人马在外面等候。陶渊明喊来了阿通,阿通向檀道济施礼问好,然后就去跟媳妇张罗酒菜。

檀道济说:“我给先生带来了酒和菜,先生就不要费心操办了。”

陶渊明说:“你是客人,就算是粗茶淡饭、薄酒残肴也要尽尽做东道主的心意。”

“那好,听从先生安排。”

酒菜上来了,二个人饮酒说话。檀道济是军人出身说话也不客套,陶渊明性情直率也不会曲意奉承,二人志趣又不同;所以话不投机也就在所难免。

檀道济说:“刚才公子进来,我见他肤黄肌瘦,面色憔悴,毫无青春气色,又见他衣衫褴褛,可知先生家资不丰啊!如此,先生不以为苦吗?”

陶渊明笑笑,说:“是啊,房屋破了,阴天漏雨,晴天透风,夏不遮日,冬不挡寒。箪、瓢常常是空的,我还安然自得,写诗颂文,略表心志。想什么个人得失呢,如此一生不也很好吗?”

“富贵与你真的就毫无意义?”

“古代隐士黔娄的妻子说,不必忧愁贫贱,也不必苦苦追求富贵。我还能不如一位妇人?”

“自己甘心于贫贱,岂不想想妻子儿女,他们也心甘情愿吗?”

陶渊明想了想说:“东汉时期有位先生王霸,看见朋友的儿子身着华服,容光焕发,再看自己的儿子蓬头垢面,唇残齿缺,不知礼节。王霸感到羞愧,他妻子却说,既然不想出仕做官,又何必为儿子衣冠不整,其貌不扬而惭愧呢?这个妇人贤惠啊!”

“先生是读书人,都知道您是以孔子为师的。儒者讲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生既然已经做到了‘正心,修身’,何不出仕‘治国’呢?只要您出仕,何愁‘齐家’?”

陶渊明知道檀道济是有劝他出仕的意思,于是说:“春秋时有圣贤,老莱子,楚王知道他之贤能派人请他出来做官。他的妻子阻止说,你端人家的饭碗、为人家效劳,就要受人家管;你在人家手中难免有祸患啊。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现在是处于‘达’时,而我则处于‘穷’地啊。喝酒喝酒!”

檀道济是个直性子,他觉得自己对陶渊明是出于尊敬和真诚而他却顽固不化,所以他有点耐不住性子了,说:“人道先生是当今圣贤,我听说圣贤处世,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现在先生处文明之世,正当朝廷用人之时;先生何苦呢?埋没贤能委屈自己,以致于让家人受贫穷之苦?”

二个直性子碰到一起了,陶渊明也忍耐不住了,说:“陶潜怎么敢与圣贤相比,我没有那么高的心志!不像你征南大将军,有安邦定天下之功。”

檀道济见陶渊明脸有怒色,便觉得今天的相会该结束了,就把话头一转说:“先生,今天到此吧,改日再来讨教,谢谢盛情。”

“檀大人来访,陶潜深感荣幸!”

“我来江州后,听说先生生活上有困难,所以特意准备了些精美的食品和猪酒,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请笑纳。”

檀道济此言一出陶渊明的脸色立马就变了,严肃地说:“檀大人,无功不受禄。带来的酒肉食品请原数带回,陶潜我是不会接受你的馈赠的。”

檀道济看看陶渊明,知道他是断然不会接受的,也就不再勉强。

“告辞,打扰先生了。”檀道济拱手揖别。

“檀大人慢走。”陶渊明还礼。

二人不欢而散,檀道济悻悻而去。

檀道济走了,陶渊明心里很郁闷。陶渊明从一见到檀道济心里就不痛快,他看不惯别人在他面前摆官架子,耍威风;所以一看檀道济以刺史的身份,兴师动众的来访他就不高兴。

后来檀道济那种趾高气扬,甚至有点居高临下的说话口气,更让他不能容忍。虽然檀道济的馈赠不是嗟来之食,但是他照样不能接受,这与颜延之所送得二万钱味道不一样。

对于陶渊明拒绝接受檀刺史的馈赠,家里人都不能理解,这些物品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可以解燃眉之急啊。眼巴巴地看着那丰厚的礼品从家里抬走了。阿通和阿通媳妇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尤其是阿通他此时很是生父亲的气。

陶渊明知道家里人此时的心情,他知道家人渴望得到这份丰厚的馈赠,他甚至因此也对家人有一些愧疚。

陶渊明对阿通和阿通媳妇说:“今天的事你们一定会怪我,我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我自幼……”

阿通打断了父亲的话说:“人家一位刺史大人,亲自登门拜访并赠送那么多好东西,您却不领人家这个人情。”

“这个人情我无法接受啊!”

“那为什么颜叔叔的您能接受呢?”

“檀道济与颜延之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啊,都是朝廷的官员。”阿通不服气,嘟嘟哝哝。

“他檀道济在晋时跟我是同僚,都做刘裕的参军;刘裕改晋为宋后他是步步高升,现在又被宋文帝封为征南大将军。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而且还要劝我出去做什么著作郎;接受了他的馈赠,岂不要受制与人。”

阿通媳妇说:“爹,您就顺着自己心愿去做就行了。”又指着丈夫,“他是随便说说。”

陶渊明又接着阿通打断他的话说:“我自幼过着穷苦的生活,常常为了改变贫穷的状况而奔波;但是,我的性格刚毅倔强,与流俗不合。我的处事为人,在官场上必定留下祸患;辞官回家又使你们兄弟几个自小就跟着受饥挨冻。你们兄弟和你母亲又不理解我,我内心也有愧啊!”

阿通听父亲这么一说也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坐着。

阿通媳妇说:“爹,其实我都很尊重您的做法。只是我们说不出让爹听着高兴的话。”

陶渊明笑笑继续说:“我幼年学习诗书琴艺,喜欢清闲安静,最爱到山涧丛林中去听婉转的鸟鸣。我常常对你们说,五六月里,在北窗下躺着,清风吹来,觉着自己真的成了伏羲氏时的古人了。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避免祸事。自从病重一来,我知道自己在世的时期不会远了。你们兄弟五人,家里贫穷,天天要打柴挑水的劳作。没办法,我心里惦记着,又没法说出口。”

阿通也叹口气。

阿通媳妇说:“爹,您就不必挂念了,您保重自己的身体就行了。”

陶渊明说:“天地给了人生命,有生就有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们兄弟五人要好好团结,你们现在分居了,是我没有办法让你们守在一起。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的一位有道德的人,他家七辈没有分居,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咱家虽然不能像氾稚春家,但是咱要敬心敬意地学人家,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阿通媳妇说:“爹,您放心吧,我们会的。”

“这就好,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古时鲍叔和管仲在财产上不互相猜忌,异性兄弟都能友好;你们虽不是一母所生,但终究是一个父亲啊。”

阿通说:“我们兄弟五个会相互尊重友爱的。”

阿通的话让陶渊明很开心,于是又搬来那张无弦琴,然后如醉如痴地抚弄起来……

这一年天下大旱,接着又是蝗灾,颗粒无收。本来就青黄不接的陶渊明家境况真是雪上加霜。

已经是连续几天灶无炊烟,锅无蒸汽。陶渊明忽然想,那些施舍嗟来之粥的人也是善良的,总比白白地饿死好。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因一家老小,为饥寒所迫而离开家门外出讨借。

走出家门,陶渊明裹了裹衣衫,以防寒风从衣缝钻进来。他在门前那五颗柳树下站着,很茫然,眼前的路不知道该走那一条。决定了走哪一条,这脚又沉得抬不起来,万般无奈之下才盲无目的地踏上了一条路。这条路今天变得很陌生,很难走。虽然难走,好像又担心路太短,他真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他害怕走到路的尽头遇到村子,遇到熟人。就这样陶渊明一边思索着,一边艰难地前行。

陶渊明的家人,心情同样非常悲凉。家人目送着陶渊明的身影,慢慢地缩小,直到消失。

这一天,陶家一片沉寂,阿通躺在床上一整天,没有说上一两句话。阿通媳妇轻轻地收拾着室内,生怕弄出一点响声打破家里的寂静。

漫长的一天就要过去了,斜阳已经照在西窗上。阿通媳妇到柴门口眺望了好几次了,阿通也同样去眺望过。二人虽然都没有告诉对方,但是都是一样的心事。后来还是女人沉不住气。

“去路上迎迎吧,爹该回来了。”阿通媳妇说。

“迎?我早就去想迎了;你知道爹到哪里去了,走那条路?”阿通说。

“那……时间这么晚了,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女人没有主张。

“再等等看吧。”阿通说。

阿通媳妇不说话了,又到门外去了。

阿通在屋里抱头坐着。

媳妇刚到门口,又折回屋里,很兴奋地喊阿通道:“快点,快点,爹回来了。”

阿通赶忙往外走,柴门外落下来一顶小竹轿,陶渊明醉歪歪地从竹轿上下来。阿通上前扶住陶渊明。

陶渊明说:“阿通,这二位后生你就喊兄弟吧,今天就在他们家喝的酒。你爹又喝醉了,你张叔叔就让他两个人把我送回来了。”

阿通忙施礼:“谢谢二位贤弟。”

“应该的,陶兄不必客气。如果没有事的话,我们就告辞了,家父还等着我回话呢!”

“天已晚了,我们就不留二位贤弟了,二位代我回去谢谢令尊大人。”

“好的,陶兄留步,我们告辞了。”

张家二位兄弟回去了,阿通和媳妇将陶渊明搀扶回屋。

阿通说:“爹,您年龄已高,喝酒该注意收敛点儿;尤其是像今天更不该喝醉。”

陶渊明说:“今天这事我得细说给你们听听,你爹虽然不是经多见广,但也不能算是孤陋寡闻。今天的经历让我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少年时出去求仕做官,雄心勃勃;仕途不通,我便辞官归田,那也是心安意适;即使那黄泉之路,我也会视若归途,泰然而行之;唯独今日这乞讨之路,却让我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啊!”

“爹,是我们不孝,让您老受委屈了。”阿通媳妇说。

“这不能怪你们……我到了一个村子,到了一大户人家门前,站了好久都没有勇气敲门。踌躇好久,敲了敲门。主人出来,我又不知如何开口。主人见我难为情的样子,很热情地邀请进屋,吩咐让家人准备酒菜。我再三推辞,主人始终不依。

盛情之下,却之不恭,我就欣然而从主人的意愿。我们也算是有缘,情投意合。主人也是个情趣高尚者,懂些诗文。煮酒论诗,杯杯见底。有酒兴,也有诗情。

为酬谢主人,我乘兴吟诗《乞食》一首‘……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当年韩信落难,有漂衣妇人给韩信饭吃,韩信被封为楚王,为报漂衣妇人之恩,赠给了千金。可是我没有韩信的才能。对于别人的恩情我只能记在心中,却没法报答,也只能等到来世了。”

阿通最关心的是讨借米粮的事:“爹,到底是借到了没有。”

“明天就把米粮给送来了,吃饭的问题暂时解决了。”

一听说借到粮食,家里人这才放心了。陶渊明也睡了。

这次醉与以前不同,陶渊明卧床不起好几日;也没有什么大病,就是觉得身体乏没力气。酒也不喝了,在床上躺着。

屋外秋风瑟瑟,黄叶片片从窗前飞过。北雁南飞,长空中传来了声声雁鸣。

“悲哉,秋之为气。”陶渊明想到自己的岁月将所剩无几了,关于生死的事他早就考虑过:有生必有死,生死无常。早晨还活着,说不定晚就上了阎王爷的死亡簿了。

魂气散了,尸体进了棺材,儿女亲友悲哭一场,什么功名得失,是非成败你都不知道了。千万年之后,谁还知道有什么荣与辱;所以这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喝够酒。

死了以后,在祭奠时给我摆上再多的美酒也没用,亲朋好友在身边痛哭,我却听不见、看不见。人死不能复生。

埋葬了以后,亲人也许还有些悲伤,别人早已经唱起歌来;所以人死之后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把躯体寄托于高山之中。

世人都觉着人生短暂;所以珍惜光阴,要有所成就,活在世上成为珍贵的人才,死后要人人纪念。可是,我一生特立独行,污浊的世俗怎么能把我染黑呢?

守贫草庐,饮酒做诗;知运知命,无所眷恋,死而无憾;如能享命百岁,我仍然渴望这隐居田园的生活。

一切想好了,陶渊明起身下床。找来笔墨,伏案写下了《挽歌辞三首》、《自祭文》。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写完了《自祭文》最后一句,陶渊明放下笔,长舒一口气,静坐着喘息了一会儿,气息平静,起身去拿酒,又给自己斟满了一杯。

同类推荐
  • 丹水封侯

    丹水封侯

    雍王统,残玉现;雍朝立,王凌隐;雍朝乱,王凌起;群雄争,丹水观;项翼诱,王母亡,封侯至——
  • 社会制约论

    社会制约论

    天对地,雨对风,富裕对贫穷,漫漫人生路,未知吉与凶。有人挑灯夜读,有人无师自通,有人鸢飞戾天,有人四大皆空,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相逢,肉食者鄙未曾远,独善兼善忘心中。
  • 柳错说东周
  • 新十日谈

    新十日谈

    现象级巨作,不同人物讲述不同故事,涉及科幻,历史,传奇,穿越等不同题材。满足不同读者各类需求。
  • 民国男女

    民国男女

    她到底是日本人,还是前清的格格,父亲花了十块大洋给我买了一个哑巴童养媳,一枚或许来自宫廷的玉佩,意味着她的身份特殊,我好心好意放她走,脑门上却挨了一石头,造成我头盖骨裂,昏睡了大半年,是她教会了我,怎样写自己的名字:倪丘,是我为她取了中文名字婉儿。日本入侵中华,与她走散,再次相遇时,早已是路人,她现在的身份是日本军国商人的女儿,而我只是在日占区内苟且偷生的流浪者,保家卫国使我失去了手脚,花园口黄泛区内埋葬着我的故人,黄色沼泽里竖立着反抗者的墓碑,留学归来的女人不再为了一纸船票,回到西方世界,她最爱的人和她最讨厌的人,结伴死在了抗日战争中,我草草下葬了那无力支撑的身体,本可以自杀落个清净,可她这时却回到了我的身边。一句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是自由恋爱,可我们结伴走来。
热门推荐
  • 瓶中妖女翠姬

    瓶中妖女翠姬

    我不小心打碎了爷爷留下的一瓶过期药酒,酒瓶里面的东西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夜里,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姑娘,我来娶你了……”
  • 彼剑迟

    彼剑迟

    皇帝像是一头雄狮,威震海内,万古贤明。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无论是在紫气萦绕的长安城,还是在遥远的草原上,走卒也好,奴隶也好,权贵也好,都对长安城那位年老的帝王充满敬畏。在皇帝过去几十年的统治里,汉家的军队屡获胜绩,疆域空前之大,八方小国拜服。而在帝都长安,十三坊的繁华,酒肆里陈酿的香味,妓馆里女子的媚眼,让每一个来自乡下的年轻人迷失。然而黑夜里总是有人清醒,并在暗中准备好了刀具,打算在雄狮老去之后,占领它身下的王座。此刻,隐藏在诏书里的,朝堂上的,深宫内的,除了欲望和野心,还有滚烫的鲜血,它可能流动在胸腔里,也可能从伤口上喷溅出来。要么落在敌人的脸上,变得冰凉,要么落在自己的身上,宣告死亡。几乎与此同时,在故事的序幕——古道如旧,马车从长安出发,来到辽阔的草原,带着汉庭的命令,与未知的命运相逢。那些发苦的酒与滴着暗血的剑,会是几个年轻人最后的挣扎。是寒风里的相互取暖,也是黑夜里的赤裸相拥。
  • 洛心归赋

    洛心归赋

    21世纪的知名医学教授樊洛,在一次飞机事故中不幸遇难,殊不知,她却在几千年前大华王朝的将军府上睁开了双眼,身边一群丫鬟哭哭啼啼地喊着小姐,这时,一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子走了过来,邪魅一笑,说道:“醒了,命可真大。”我这是,穿越了··· ···“我不管你是谁,从哪里来,既然你占据了我的身体,那么,你就必须要为我复仇,害我的,必须死!”明争暗斗,危险重重,复仇之路岂会容易,看腹黑王爷和绝世医妃强强联手,揭开大华王朝虚伪的外表,谋权篡位,一统天下······
  • 赵源松的视觉人生

    赵源松的视觉人生

    赵源松活了,活着了一个他认识但又不完全认识的世界。
  • 群星与帝国

    群星与帝国

    三千年星际帝国的挽歌
  • 唐末:乱世纷争

    唐末:乱世纷争

    唐末虽是一个流血的时代,但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像占据汴州城的朱温,占据太原的李克用,占据江南的杨行密,……主人公虽然只是一位处在那个动乱时代的江湖人士,但他的所作所为皆是侠肝义胆,演绎着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肤浅又痴情

    肤浅又痴情

    甜甜的文哦,,特别甜呢!一见钟情、双向奔赴、各种甜、各种宠,女二性格被改变、撒娇、短片双女主
  • 无敌神尊异界见闻录

    无敌神尊异界见闻录

    异界无敌神尊孤身来到地球,与地球修真界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男主异世界无敌,因从小被陌生老头收养,无敌后踏入地球寻找老头的身世之谜。却发现地球修真界所有功法断层,自己则因为穿越身受重伤,只能一步一步去解开各种谜团!无敌流爽文,不白不水,尽量双商在线,逻辑自洽。
  • 小湖牧场

    小湖牧场

    2250年,人类距离全面爆发各种超级病毒和超级细菌已经40年,宁娜已经被迫生活在装有负压系统的房子里40年。她的一切生活由超级电脑系统和机器人保证。那些死去的家人、朋友以虚拟人的方式一直生活在宁娜的身边,超级系统里的虚拟人,肉体实际已经死亡,却难辨真假。由于超级系统为了保证人类不再恐慌,因为很多人每天都在被病毒杀死,从而关闭了查询虚拟人在真实世界中的状态信息,即“生存”还是“死亡”。宁娜这样的生物人,生活在完全虚拟的世界,却带着真实世界的情感和记忆。她想要寻找自己捐出去的卵子变成了哪些孩子,他们是否平安。由此,一场末世危机中的探寻之旅由此展开,并由此产生了对人类的贪婪,私欲以及良知的思考。
  • 生魔传

    生魔传

    上古洪荒时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战刚刚平息,众神和人类齐心协力一起将起初获得魔法的魔界妖怪几乎赶尽杀绝,致使妖魔无力祸害苍生,三界才得以安定,但人类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战中几乎灭绝,只有少数人幸存,他们开始休养生息,探索生存之道;慢慢开始逐渐壮大,突然神界发生内讧,而且愈演愈烈,而且各种灾害频繁发生,也引发鬼族复仇的决心,顷刻间人间犹如地狱一般,民不聊生,始料未及的一场浩劫最终让人类遭遇灭顶之灾,鸿钧老祖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断定三界若要安定,人间须有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平息这场浩劫;?姴埥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他命运不济,穷困潦倒不堪,在颠沛途中受高人指点,开始长达近数百年的辅君之路,太昊覆护在?姴埥的辅佐下,历经磨难几十载,同自己妹妹成亲繁衍后人,最终战胜妖魔鬼怪首领未季淫,平定各族纷争,人间和平得以维持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