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清晨,
晨光初现。
肇庆城外。
连日来难民如潮水般不断涌来,城外处处是披发散发,衣不蔽体,面有菜色的饥民,一些年老体弱的,早已支撑不住,倒在地上,一副凄惨至极的景象,宛如地狱。
城门紧闭。
却无一人愿意离去,他们已无力离开。
幸亏广东地暖,不至冻毙。
大家随地坐卧,眼睛却都盯着城门,仿佛城门后面,是他们仅存的一丝希望。
城门大开!
饥民纷纷坐起,疲惫的眼睛更加渴望的盯着城门。
突然,城中车马喧嚣。
一队队人马络驿不绝的开出来。
在广州被驱赶的经历,如噩梦般历历在目,大家发一声喊,做出要逃跑的准备,而年老体弱的,已无力行动,闭目等死。
衣甲鲜明的军队疾速开出,迅速将官道两旁边守住。
城门中再次响起车马声,这次却是参差不齐。
车队缓缓走出,却仿佛赶集,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大车上拉着各种工具,不一而足。
车队开到离官道数里的地方,便开始就地采伐木材,安营扎寨。
不到半天,便圈好一片围栏,占地甚广,有如营盘。
饥民不知就里,议论纷纷。
“莫非要将我等关押起来?趁他们没修好牢笼,我们自行逃跑算了。”
“我可没有力气再跑了,要关就关吧。囚犯也有饭吃吧?”
一提到饭,周围的饥民精神一振,都伸长了脖子,盯着那个营地。
此时城中又有车队开出,这次却拉着柴火大锅以及整车的米袋,番薯,饥民看到粮食,立时激动起来,不过有军队牢牢守住官道两旁,众人无法靠近,开始鼓噪起来。
此时有个大官模样的人,高头大马,带着一队亲兵,从城中奔出,来到饥民所处的官道正中。
来者正是副都御史王化澄。
王化澄,崇祯七年进士,隆武中,丁魁楚解两广入阁时,擢监察御史,巡按广东。如今丁魁楚被抄家杀头,但王化澄忠于朝廷,与丁魁楚立场并不相同,且头脑灵活,为官数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朝中多位大员交好,独善其身,显得十分的精明。
王化澄策马在官道中间站定,大声宣道:
“各位乡亲不必惊慌,清兵南侵,海内陆沉,大家都受苦了!”
“各位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见各位受苦,桂王殿下体恤下民,心急如焚,特令我等在此急速建造粥棚,以赈饥民!”
见官兵不是来驱赶大家,众人终于放下心来。
听说桂王体恤,心中都是一暖……
听见有食物,都大声欢呼起来。
“粥棚会设在前面营地当中,大家人人有份,不要拥挤,不得争抢,体恤老幼,”
“不过……”
众人听见“不过”,心下一凉。
“大家都大明子民,为免奸细混入,必须登记在册,才有粥吃,在入营处,只要是我大明的良好子民,不必犹豫,只须排队登记,便可营等候!”
此时营门处已立起长案,几名文士把纸笔摆开,开始登记。
营中已经支起大锅,开始烧火煮粥,阵阵香气传出,众人已饿了多日,沿途草根树皮都已挖出来吃了,哪里受得了,都向营门处涌去。
王化澄立马官道,细细观察,见饥民虽然饿得快死了,却仍听从安排,排队登记,轶序井然,心下不禁暗叹:
“桂王果然好手段。”
原来陈兵官道,扎营造饭,正是朱阆的策划。
朱阆深知人性的弱点,昨日讨论赈灾时,大家都认为只要沿路建粥棚,向饥民施粥就行了。
朱阆却深知维持轶序的重要性,所以先派兵控制官道,再将粥棚建于营盘之中,登记身份方可进入,正是现代人赈灾及慈善的作法。
而且登记身份,除了可以过滤掉清人和朱聿鐭派来的细作,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却暂时未和大臣们说明。
此时营地中已进入了大量饥民,开始领到口粮,大口喝粥。
一个小男孩,双手捧着粥碗,因为太烫,一时手滑,将粥碗掉在地上,热粥立时撒在泥地上,小男孩显然饿得狠了,顾不得肮脏,趴到地上,就去喝地上流淌的粥水……
这时,一只纤纤玉手拿着一个馒头,递到男孩面前……
同时一个如黄莺般好听的声音道:“粥洒了,不要喝了,吃馒头吧。”
抬头看时,却是一个白衣女子,一身素袍裹身,头上罩着轻纱,面上也戴着轻纱的面罩,在整个营地又黑又脏的饥民中,仿佛全身笼罩着一层微光,纤尘不染,圣洁无比。
小男孩接过馒头,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女子,嚅嗫道:“谢谢菩萨姐姐!”
旁边的兵士斥道:“是王妃,要说谢谢王妃!”
原来素衣女子正是王萱竹,城外煮粥,她在城内命人准备了一车车的馒头,连夜装车,此时运到营地,施给饥民。
王萱竹对兵士道:“不要吓到孩子!”
对小男孩笑道:“你叫我姐姐,我很开心呢。”
饥民见王妃有如观音现世,纯洁神圣,都敬如天神,纷纷拜倒,大呼:“多谢王妃!多谢桂王,桂王千岁千千岁!”
王萱竹俏立在营地中央,声音清脆,如流水潺潺,平静地说:
“我们都是天主的子民,要感谢天主赐与我们食物与净水,信天主的,必将渡过苦难,在天主的怀抱中得到照顾。”
此时一车车的馒头运进营地,饥民欢呼声此起彼伏,多日的阴郁一扫而空。
王萱竹在营地中缓步而行,向饥民发放馒头,平静自然,毫无王妃的威严,连士兵也都十分爱戴这位爱民如子的王妃。
随着饥民不断的涌入营地,食物堪堪发放净尽,此时一个刚进来的年轻男子,只分到一碗稀得透光的薄粥,先前见到有馒头吃,自己却只有一碗米汤,不禁报怨起来。
一只大手伸过来,夹手夺去男子手中的粥碗,男子吓了一跳。
只见一个威猛无匹的高大将军,端起那碗薄粥,大口大口的喝掉。
然后怒视着男子。
“你怎能恁地不知羞耻!”
男子见这将军长发披肩,形状极为威猛,神情凶恶,有如杀神,吓得一屁股坐在泥地上。
“你有手有脚,身体强壮,不报效国家,却在此和一班老弱饥民抢饭吃,如此不知羞耻!”
原来正是焦琏,他得了桂王密令,要在营地镇守,震慑可能出现的奸细,见这个年轻男子报怨,立时发作起来。
男子眼圈一红,哭了出来:“我一家老小,被鞑子杀得干干净净,现在就是一条孤魂野鬼,行尸走肉罢了。”
焦琏将他一把拉起,喝道:
“男子汉哭哭啼啼却象什么样子!鞑子杀了你全家,你就要拿起刀枪,随军打仗,去为家人报仇雪恨!血债血偿!”
男子被焦琏的英雄气概感染,也握紧了拳头。
“我要报仇!”
“我要参军!”
焦琏喜道:“这才是大明的大好男儿!”
说着在营地中振臂一呼:“大明的男儿们!大家吃饱了,只要拿得动武器的,都随我入军!只有拿起武器保卫大明的土地和子民,大家才不会流离失所,忍饥挨饿!”
“今天,这里不是令人羞耻的难民营!
而是大明子民的兵营!
流亡之民,人人皆兵!
你们已经背井离乡,奔逃千里!
现在退无可退!
拿起武器,加入军队!
桂王不克扣军饷!
家人不再挨饿!
鞑子再来犯!
要他们知道,我们寸土不让!
要他们知道,这里草木皆兵!”
被焦琏的英雄气概感染,营地中难民群情激昂,连妇嬬孩子一起,纷纷振臂欢呼:“我要从军,我要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