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诊断之后开了药,叮嘱元春这两日都不要吃主食,只能喝点小米粥或者杏仁露这样的汤水,可能到晚上喉咙里面会肿起来,吞咽也会发痛,只消清淡饮食辅以药物,五天的时间应该就可以痊愈。
元春被宛妃派人送回了暖阁,原本她受的伤也不在腿,可宛妃想到皇帝的滔天怒火,还是让人抬了个步撵出来。
抱琴又哭唧唧地坐在床边,原以为以她家小姐的身份进宫来就算享不到福也不会太吃亏,可没想到三天两头地受伤责罚,这下更厉害了,差点被掐死。
元春不宜多说话,只把抱琴搂在身边撸猫一样地安抚着她。
想到今日北静王为了救她受的一掌,元春心中也忍不住担忧起来。
忠顺王的手跟个铁爪一样力气巨大,那样的一掌肯定会留下伤痕。
元春遣抱琴打发人出去问问,谁知没过一会儿北静王身边的小厮就来了暖阁。
“这是王爷吩咐小的给您送的药,已经给太医看过了,每天两次煎了喝了,效果能好上不少。”
元春吩咐抱琴给小厮塞了赏钱,嘶哑着声音问道:“王爷没事吧?”
“哦对,王爷也说了,他没事,让贾御侍别担心。”
小厮应道。
元春这才微微放了心。
说起来,她已经欠北静王好几个人情了呢。
元春正思索这些该怎么还,没想到宛妃来了。
今日不同往常,她的脚步有点急促,她身后的湘水领着两个小丫头,手上分别端着木盘,上面放的是各宫妃嫔供奉在宝华殿要的物件。
“贾御侍,这里……”
宛妃走进了屋中却愣了一下,看向那小厮,道:“艺文?你怎么在这里?王爷呢?”
小厮跟她行了礼:“回娘娘,王爷还在府中休养,并没有来,小的是奉王爷的话来给贾御侍送点药。”
宛妃的呼吸明显顿了一下,却还是浅浅笑道:“哦,是这样,本宫倒是忘了,王爷的身体如何?”
“王爷已经让医官瞧了,没有大碍,娘娘放心。”
“王爷到了冬日就要咳嗽的,今年找医官开药了吗?”宛妃追问。
“这个……还没。”
艺文垂着头。
“你出了宫就去请赵医官到王府一趟,开的药每天都要煎了让王爷喝下,以后若是落了一顿,仔细本宫拿你是问!”
宛妃面容严肃。
“是,娘娘,奴才这就去!”
艺文躬身退下。
元春心想虽然宛妃对北静王的态度,看起来可比亲姐还要亲呢。
宛妃看着艺文的背影,眼底滑过一抹担忧。
“娘娘来找奴婢何事?”
元春轻声问道。
宛妃这才回过神来,脸上现出了焦急又气愤的神色。
“本宫刚才对着单子清点这里面的东西,发现不仅仅是忠顺王的匕首除了差错,还少了好几件嫔妃的首饰,吴妃宫里的,还有,北静王的那个碧玉项坠呢?怎么也不见了?”
说完,宛妃眼中流出极为罕见的怒意。
“若要本宫查出来是谁拿了,决不轻饶!”
她虽然说了那么多,可元春还是看出她真正着急的恐怕是北静王的那个碧玉项坠。
“娘娘别慌。”
元春解释道:“那个碧玉项坠是王爷自己拿走了的,没有丢。”
“他拿走了?”
宛妃愣住。
“是,奴婢当时还劝了一两句,但是王爷说也不是多重要的东西,本来不随身带着,就不用慧能大师开光了。”
元春一口气说了这么长的话,嗓子开始隐隐作痛。
宛妃张了张嘴,美丽的面容上有几分吃惊,几分隐痛。
元春奇怪地看着她。
“拿走了便罢了。”宛妃弯了下唇角:“只要不是丢了就好。”
“那碧玉环很贵重吗?”
元春好奇。
“也没什么贵重的。”宛妃笑了笑:“不过是他小时候的东西,现在长大了,这些东西可能早也就看不上了。”
说完,宛妃吸了口气,打起精神又问了问元春的病情,拿走了元春手中管理宝华殿的签名册,差事记录之类的文件回宫去核查去了。
今日宝华殿里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李嬷嬷自然也听闻了,顿时吓得六神无主。
皇帝也不在临敬殿,她就躲进了自个儿的屋子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地转。
她知道忠顺王有一把匕首,可怎么也没想到就是她换走的那一把呀!
那个透风给她的小丫头可没这么说!
如果她早知道那是忠顺王的东西,给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伸手!
李嬷嬷在屋里转了半个时辰,这才决定出宫一趟,看能不能把匕首找回来,若果能找回来,就悄无声息地扔到皇宫的某个角落就行了,东西找到了,应该不会再追究什么。
李嬷嬷终于想出这么个烂主意来,当即就收拾了东西准备出宫。
元春知道后笑了一会儿,她正在想用谁把李嬷嬷给引出来才不会被怀疑,没想到李嬷嬷倒是自投罗网了。
现在宫里丢了东西,正是全宫戒严的时候,李嬷嬷要出宫去可不如往日一般容易。
她站在西北门口与守门的侍卫纠缠了好一会儿也没能出去,只好花了点钱请侍卫去把她的儿子找来说话。
她那不成器的儿子刚赌输了钱又去借酒浇愁了,侍卫找到他的时候正酩酊大醉,一路强拉着才来到了西北门口。
李嬷嬷也顾不得许多,浑身冒汗地趴在儿子耳朵边把事情交代了,没想到她儿子却拒不配合。
“……当的钱都花了,现在去赎?哪有钱啊!”
她儿子不满地道。
“我的儿啊,这次可是大事,你只管尽力去找,能找到最好,找不到就罢了。”
李嬷嬷焦急地道。
“不就是一把破匕首嘛!”
她儿子嚷嚷:“王爷府里难道就穷的只剩下这一把匕首了?丢了就没甚可用的了?哼,小气得很。”
李嬷嬷气得连拿手拍她儿子:“哎哟你小声点啊,我的祖宗诶!”
她拉住儿子的衣领又往边儿上走了几步小声嘀咕起来,她儿子又吵嚷了几声,不情不愿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