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生命》有感
“我活着是为了家庭,或我所在的群体,或为国家和人类吗?如果我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其他人的生命也一样;许多毫无意义的生命聚在一起,仍是毫无意义的,不可能形成一个幸福的、理性的生活。”
关于托尔斯泰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上世纪,文学界的一片乌云,这个问题,可思考的问题有许多,如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产生的意义等等。
生命的意义是文学界永恒的话题,甚至让许多研究这个问题的人绝望,其实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人对这个话题都有很多说法,然而其实我还没有看到一个打动到我的答案,这个问题如果给研究生物的学士他的答案应该是生命是由细胞运动而产生的等等一系列专业的回答;化为理科又是一大堆人体的结构等等,然而这些其实都不是文学界想要的答案,这些理论都是停留在人体上的,然止于思想和灵魂,对于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意义是什么还未可知,文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总无法给出一个纯粹的答案,总会牵扯到其他问题上去解释,如同一个循环般,永无止境。
举文学解释的几个例子“生命的意义是为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让人来这个世界体会人间百态;生命的意义是对这个世界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有些偏题了,具是一些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的话罢了,都无法正面的回答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回答的具是你以后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之类的话语。
借托尔斯泰的理解,说明一下上世纪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有厌世悲观思想的学者,因为他们所处时代是混乱不堪的,俄国和我国都处于改革前期,大量学者看不到改革的光明又看到了暴政对百姓的压迫,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所以大家都很绝望加以生命的意义这一话题的出现,导致觉得活着是痛苦的,所以出现了厌世悲观学者。
接下来用托尔斯泰的一个小故事结尾吧。
在很久以前流传着一个寓言故事。一个行人在草原上遭遇一个猛兽,为了躲避它,他跳入一口枯井,却看到井底有一条龙,张大嘴巴要吞了他;他既不敢爬出井口,又不敢跳到井底,只好抓住井壁裂缝里长出的一条藤蔓,掉在井中,他手快没劲了,但仍在坚持,却看见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在啃藤蔓,眼看藤蔓就要断了,难逃一死。这时发现藤叶上有几滴蜜,于是就伸出舌头去舔食。我们就像这个人,也抓在藤上,知道会落入龙口,难免一死,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折磨;我也有想去舔这几滴蜜,却没有以前的满足感,而黑鼠白鼠如同昼夜般不停地在啃着我紧紧抓住的藤蔓;我能看到龙和鼠,却无法不去直视他们。(这个故事我看自托尔斯泰的忏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