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篇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
难于军争③。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④。故迂其途,而诱之
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⑤。
放军争为利,军争为危⑥。举军而争利,则不及⑦;委军而争利,
则辎重捐⑧。是故卷甲而趋。
日夜不处⑨,倍道兼行⑩,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⑾,劲者先⑿,
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⒀;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⒁,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
积则亡⒂。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⒃;不知山林、险阻⒄、沮泽之形者
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⒆,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⒇,以利动(21),以分合为变者也(22)。
故其疾如风(23),其徐如林(24),侵掠如火(25),不动如山(26),
知如阴(27),动如雷震(28)。
掠乡分众(29),廓地分利(30),悬权而动(31)。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32)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33);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
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
之耳目也(34)。
故三军可夺气(35),将军可夺心(36)。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
归(37)。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38),此治气者也(39)。以
治待乱,以静待哗(40),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侠待劳,以饱待饥,
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41),勿击堂堂之陈(42),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43),背丘勿逆(44),佯北勿从(45),锐卒
勿攻,饵兵勿食(46),归师勿遏(47),围师必阙(48),穷寇勿迫(49),
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合军聚众:指聚集民众,组成军队。
②交和而舍:指两军营垒对峙的意思。和,“和门”,即军门,舍,
驻扎。曹操注:“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
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③莫难于军争:行军作战以夺取有利的制胜条件为最难。军争,两
军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
④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指通过看起来迂这曲折的途径而达到近直
的目,化不利为有利。迂,迂远、曲折;患,祸患、不利。
⑤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子敌
人到达战地,这就算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了。汉简《孙子兵法》
作“..王者,知汗直之计者也”。汗迂皆从于声,可通假。曹操注:
“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此句亦有“者”
字。
字。
⑦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全军带着所有的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不
能及时到达预定的地城。举军,全军带着所有的装备,辎重行动。不及,
赶不到预定战地。
⑧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抛弃,丢下。捐,损失。丢弃辎重
轻装前进去争利,辎重就难免损失。
⑨日夜不处,处,停止,休息。白天晚上都不休息。
⑩倍道兼行:指以加倍的行程昼夜不停地连续行军。倍道,加倍行
程的意思;兼行,昼夜不停地连续行军。
⑾擒三将军:擒,被敌所擒。三将军,泛指统率上、中、下三军将
领。三军将领可能被俘,即全军覆没的意思。
⑿劲者:健壮的士卒。
⒀十一而至;指部队固疲劳而大部掉队,仅有十分之一的人到达。
⒁厥上将军:厥(局
é),挫败;上将军,前军的将领指前军将领可
能遭受挫败。
⒂委积:指物资储备。
⒃豫交:豫,通“与”,参与的意思。指与诸候结交。
⒄险阻:指山水险要阻隔的地形。
⒅沮(jǔ)泽,指沼泽地带。
⒆乡导:即向导,给军队带路的人。
⒇以诈立:以诡诈办法诱骗敌人而取得成功。
(21)以利动:根据是否有利而采取适当行动。
(22)以分合为变:分,分散兵力。合,集中共力。指作战时兵力的
分散或集中,应根据情况变化而变化。
(23)其疾如风:疾,快速。指军队行动快速如风。
(24)其徐如林:徐,缓慢。指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
(25)侵掠如火:侵掠,指袭击、进攻。进攻敌人时,像燎原烈火,
猛不可档。《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战有钟鼓曰伐,无曰侵,
轻曰袭。”
(26)不动如山:指部队驻守时,像山岳一样,不可动摇。
(27)难知如阴:荫蔽时,就像阴云遮天看不到日月星辰那样。
(28)动如雷震:行动起来,犹如万钧雷霆。
(29)掠乡分众:乡,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此句一说指掠取敌“乡”
(地方)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另一说是奇取敌之资财,要分出
一部分奖励部下。
(30)廓地分利:廓,开拓的意思。此句一说指开拓疆土,应分别利
害,择要据守。另一说,开拓土地,分与有动者。
(31)悬权而动:指权衡敌我形势,相机而动。
(32)《军政》:古兵书。
(3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金鼓、旌旗的作用是统一
军人的耳目。金鼓,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作战的工具。金、铜铎,闻铎
即止。鼓,战鼓,闻鼓即进。
(34)(34)
(35)夺气:夺,这里指打击、挫伤。挫伤士气。
(36)夺心:指动摇将军的决心。《吴子·治兵》:“用兵之害,犹
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古人用兵时,很重视扰乱和动摇敌将
的决心。
(37)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指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锐不可
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力量的损耗,士气逐渐怠惰;到了后期,
士气衰竭,将士思归。
(38)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即避开放军锐气,等到放军怠惰疲惫,
士气沮丧时予以攻击。
(39)治气:这里作掌握士气讲。
(40)以静待哗:哗,喧哗、嘈杂。用自己的镇静,对待敌人的喧哗。
(41)无邀正正之旗:邀,迎击、截击的意思。指不要迎击旗帜整齐、
部署周密的敌人。
(42)勿击堂堂之陈:陈(zh
色n),古“阵”字。指不要攻击实力雄
厚、阵容严整的敌人。
(43)高陵勿向:陵,山陵;向,指仰攻。对占领高地的敌人,不要
去仰攻它。
(44)背丘勿逆:背,背靠、倚靠;逆,这里是迎击的意思。即敌人
背靠高地,不可正面攻击。
(45)佯北匆从:佯,假装;北,败北,即失败。此句指敌人假装败
走,不要跟踪追击,以防遭敌伏击。
(46)饵兵:饵,钓鱼用的鱼食。诱兵,即诱敌就范的小部队。
(47)归师匆遏:遏,阻止、拦阻。指对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军,不
要去拦阻它。
(48)围师必阙:阙,通:“缺”。指包围放军时要留缺口。汉简《孙
子兵法》为:“围师遗阙。”
(49)穷寇勿迫: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地逼迫它。
[译文]
凡是用兵的规律,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人民群众编成军队,
到开赴前线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
胜条件了。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
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不利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
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做到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的要地,这就
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
所以军争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全军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
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放下辎重去争利,辎重就会损失,因此,卷甲急
进,日夜不息,以加倍的行程连续行军,走上
50公里的路程去与敌争利,
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身体健壮的士卒先到了,体弱疲倦的掉了队,其
结果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赶到:走上
25公里的路程去争利,先头部
队的将领就可能遭受挫败,其结果部队也只有半数赶到;走上
15公里的
路程去争利,部队也只有三分之二赶到。所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
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无法坚持作战。
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获得成功,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动,分散
或集中使用兵力,随情况而变。
所以军队行动快速时,像狂风骤至;行动缓慢时,像严整的森林;
进攻敌人时,像迅猛的烈火;驻守时,像山岳一样屹立不动;荫蔽时,
像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动作起来,像雷霆万钧。
夺取敌“乡”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守要地,
权衡形势,相机而动。
事先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就能胜利。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说:“用语言指挥听不到,所以使用金鼓;用动作指挥看
不清,所以使用旌旗。”金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军队作战行动的;军队
行动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将士就不得单独前进,怯儒的也不得单独
后退,这就是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使用火光
和鼓声,白天作战要多使用旌旗,之所以变换这些信号,都是为了适应
士卒的视听能力。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
他的决心。军队初战的时候,士气比较旺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逐
渐怠惰,到了后期,士卒就会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
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以我军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我军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
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我军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我军的
从容休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我军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
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
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军,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则:敌人占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
不要从正面攻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锐气正盛,不要去
进攻;敌人以“饵兵”诱我,不要去理睬;正在撤退回国的敌人,不要
去拦阻;包围敌人,要留个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急于追迫它。
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掌握的原则。
[解说]
本篇主要论述如何先敌争取制胜条件,取得有利的作战地位问题,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军争的意义、军争的利弊、军争的原则和方法,并提
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著名军事原则。
一军争的意义
两军争利争胜的问题,其中心思想是力争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孙子
认为在作战过程中,如何先敌占领战场要地和掌握有利战机,是两军相
争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为了争取有利的地位,他认为,必须懂得“以
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原则,正确处理“迂”和“直”,“患”和“利”
的辩证关系,达到“后人发,先人至”的目的。
这里着重讲一下“以迂为直”的原则。关于“以患为利“的原则,
即关于“患”和“利”的辩证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篇——《九变》中讲。
这里着重讲一下“以迂为直”的原则。关于“以患为利“的原则,
即关于“患”和“利”的辩证关系,我们将在下一篇——《九变》中讲。
直径近,曲路远,这是普通常识。但是,在两军相争的战场上,远
和近既是一定的空间概念,又和具体的时间概念相连。部队运动距离远,
花费时间长;运动距离近,花费时间短。然而,兵无地不强,地无兵不
险。远和近一旦与对方兵力部署的虚和实相结合,矛盾的双方就会各向
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远而虚者,易进易行,机动快,费时少,成了实际
上的近;近而实者,难进难行,机动慢,费时多,成了实际上的远。
军事对抗的双方,都在设法阻碍和破坏对方的计划和行动。因此,
任何军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作迂回运动,在敌人的思维判断中
造成“折射”幻觉,而不能直来直去地行动,使对方一眼看清你的虚实
企图。
二军争的利弊
孙子认识到军争有利和有害的两个方面,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
危”。就是军争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军争中不能只见“利”,不
见“害”。孙子对当时军队强行军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述:如果全军携
带全部军需物资去同敌人争夺先机之利,就不能先敌占领有利地域;如
果舍弃全部军需物资去同敌人争夺先机之利,那么后果就更坏。根据孙
子的估算,如果强行军
50公里,不仅三军将领会被俘,而且部队因疲乏
劳顿、行列杂乱、不成阵形,只有十分之一的部队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如果强行军
25公里去同敌人争利,前军就会受挫,只有一半的部队能到
达。如果强行军
15公里去争利,只有三分之二的部队能到达。不仅如此,
由于全部军需物资的损失,势必造成部队不能坚持作战,甚至不能生存。
“举军而争利”与“委军而争利”都是危道,”百里而争利”、“五
十里而争利”,“三十里而争利”都非善策,那么,是不是不要去同敌
人争先机之利呢?孙子显然不是这样的用意。他认为:军争既有有利的
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关键是要趋利避害,不能盲目地争,而要“悬
权而动”,“知诸侯之谋”,“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还要善于
“用乡导”等。
为了正确把握军争的利弊关系,孙子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军事原则: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即避开敌军锐气,等到敌军怠惰疲惫、士气
沮丧时予以攻击。例如,公元前
684年,齐国进攻鲁国,战于长勺。鲁
庄公起初不侍齐军疲惫,就要擂鼓出战,被曹剑劝止,等到齐军击鼓三
次进攻受挫时,曹判说可以反击了。于是,鲁国军队发起反击,打败了
齐军。事后,鲁庄公问曹刿打败齐军的道理,曹刿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军争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
原则。就是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获得成功,要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
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要随情况而变。有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
疾如风”;无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徐如林”。进攻时,“侵掠如火”;
防御时,”不动如山”。荫蔽时如阴云蔽日,冲锋时如雷动风举。
孙子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争夺战机的指导
原则。就是用兵打仗要奇诈多变才能获得成功,要根据是否有利采取行
动,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要随情况而变。有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
疾如风”;无利可夺时,行军速度“其徐如林”。进攻时,“侵掠如火”;
防御时,”不动如山”。荫蔽时如阴云蔽日,冲锋时如雷动风举。
出现的作战样式,例如前
525年的吴楚长岸(今安徽当涂博望山)
之战,吴军夜袭楚军获胜(《左传》昭公十六年)。又如前
478年的吴
越笠泽(今江苏吴江县北)之战,越军乘夜重创吴军。
孙子还看到精神因素的好坏、体力状况的强弱和作战部署的优劣,
在战机问题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他提出了“四治战法”;治
气、治心、治力、治变。就是争取有利的态势(包括士气、心理、体力,
地形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具体方法就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
松懈疲惫了再去打它;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
来对待敌人的哗恐;以自己的靠近战场来对待敌人长途跋涉;以自己的
从容体整来对待敌人的奔走疲劳,以自己的粮足食饱来对待敌人的粮尽
人饥。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
厚的敌人。
在战机问题上,孙子提出了用兵应掌握的八条原则,也叫“用兵八
戒”。即“高陵匆向,背丘勿逆,佯北勿队,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
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而且两次提到这是“用兵之法”,不
可违背。这八法的后三法,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它提出了过于机械的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