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禁烟
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
有人问了,为什么要到广州禁烟呢?当时全国好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不都有鸦片走私输入吗?不错,是这样。但相较当时全国其他地区,广州已经成为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因为大清朝廷和外国的主要贸易地点就在广州。广州不但鸦片烟多,鸦片贩子多,英国的所谓的商务代表处就设在广州。因此,在广州禁烟是首当其冲的。
林则徐在受命之时就考虑,这次广州禁烟非比在江苏、湖广禁烟,前途凶险,情况复杂,必须考虑周全,做好各种准备。容不得出一丝差错。
临行前,朋友说到广州禁烟不能全部依靠当地官吏,好些官吏都和鸦片贩子沆瀣一气走私鸦片。
广州的虎门是鸦片走私的必经航道,老百姓恨透了鸦片贩子,竟然自发组织起来打击鸦片走私。
林则徐想起就在不久前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林则徐深感老百姓痛恨鸦片,民心可用。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第二天,林则徐贴出的两张告示,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禁烟行动的宣言书和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的宣言书。
可光宣言没用,重要的是要有行动啊。林则徐有行动。在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就派人秘密调查,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包括有多少外国鸦片贩子,国内多少鸦片贩子,多少鸦片烟馆,大概多少鸦片烟,多少鸦片船等等详细材料。在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话是这么说,可这国外国内的鸦片贩子哪那么听话呀,你这一说马上就交出鸦片烟,那也是这些烟贩子的钱,烟贩子的肉啊,他能那么听话吗?
首先,这外国鸦片贩子就拒绝交出。这些鸦片贩子们扯谎、抵赖、威胁就是不交出鸦片烟。
林则徐大怒。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这一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急忙来到广州,为鸦片贩子撑腰打气并和林则徐交涉。这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可这义律可不简单,话说回来他要是简单了英国能让他当这个官吗?义律不但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而且狡猾多端。为了这些鸦片贩子的利益,也就是英国的利益那是相当的有手段。面对林则徐的命令,他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威胁,多种手法交替使用,总之一个目的。可这对林则徐不管用,林则徐同这个义律斗智斗勇,经过多次较量,林则徐终于挫败了义律和鸦片贩子。
1839年3月28日,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约237万余斤。
好家伙,这是多大数啊!
这么多鸦片烟怎么处置?
林则徐奏请朝廷就地销毁。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公元1839年6月3日),在广州外虎门海滩林则徐亲自指挥、监督,将收缴的毒害中华民族的鸦片烟当众销毁。怎么销毁呀?在海滩上挖好两个大池子,池中放入卤水,把鸦片烟倒入大池子,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如此数量庞大的鸦片烟,经过23天,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销烟期间,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就是外国人也对林则徐禁烟表示钦佩。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二块浮雕,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讲述的这一伟大历史胜利。
林则徐虽然取得虎门销烟的胜利,可是中华民族更大的危机却越来越近了。
话说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国内外的鸦片贩子,涨了中国人的志气,可是形势依然严峻,甚至越来越恶化。首先是英国的义律。这个家伙当时迫于压力,让鸦片贩子交出鸦片,他使得是缓兵之计。
他义律把这么多鸦片全部交给林则徐,那对英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他向英国交代的了吗?
就在林则徐广州禁烟时,他就给国内写信要求和大清朝进行战争。在向林则徐交出鸦片以后他又不断捣乱、挑衅、制造事端、继续从事和庇护鸦片走私活动。
林则徐在来广州之前,虽然对形势的复杂有所考虑和准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义律的猖狂挑衅不断,且不断升级,认识到局势更加复杂,必须做好抵抗侵略的准备。
再说英国,接到义律的报告以后,立刻进行开会研究,最后决定和大清朝进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