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以北,群山之间,一钟秀青山,湿气温润,云雾缭绕,终年繁花似锦,想来是春季时分,红花绿叶,昌盛繁茂,一派欣欣向荣,山地险阻偏僻没有人烟,偶闻樵夫,采药人朗朗山歌,群山激荡,配此情此景,俨然仙灵歌唱!
众山之中,此青山险峰,巍峨高耸,连绵广阔,山虽处偏僻之地,了无人烟气象,却也不知谁人铺设石路,直没入山腰云雾之间,深山林密,飞岩瀑布,珍禽异兽,便可知此山钟灵奇秀,气象不凡!
骄阳当空,山峰景色依旧,天气晴朗,却闻古朴山道传来“笃,笃,笃…”杖点地面之声,激荡在四周,声虽微小,然却传遍四面八方,传荡的极为悠远。
“老师,您为何还要回来这里?”一清脆童声,轻声问起道。
童声刚歇,山道传来浑厚苍老的声音,‘呵呵’笑道:“小寒,你可知,人生莫能忘根生处,老师自此拜别先师,从这出山,游历万水千山,经历无尽人事,观悲欢离合,知喜怒哀乐,如今道法大成,人亦知天命,而想安根本,这才思及重返悟道之所,重观故地,顺便瞻仰先师之灵!”
山路那头渐露两人身影,老者面色慈祥,身形高大,不失威猛,持杖缓步而行,旁有小童,眼睛明慧,长得不失可爱,闻老者言,带着喜色道:“师公仙去,不知喜欢我这徒孙么?”
“喜的,喜的。”老者笑答。
小寒却又若有心思,问道:“对了,老师,那小寒的根生处,又在何方啊?”
老者慈目,包容的看着他道:“根生处,心之所系,此问不必执著,何况你年岁尚幼,此时谈及为时还太早!不可多问。”
小寒微露不满,他挺着胸膛,向前急行几步道:“小寒已经十二岁,岂能说尚幼,老师你以年岁度人,岂不有违道理?”
老者眯眼大笑,声音爽朗和蔼,传荡在山间,说道:“你这小机灵,没想到一晃十二载了,时光如梭,若非是你,我这一生怕都难能参悟道之根本,你为我大道开花结果,功德无量!这确是为师错了。”
小寒明眸含羞,满脸通红,有点手足无措,却故作正色道:“老师,您夸奖了,其实我所言所行,都是本性所为,皆因老师道法深厚,见闻下得悟大道,何来我之功劳?”
老者微笑着牵着小寒,喜形于色道:“好一句‘都是本性所为’,道之玄妙,无可言喻,所谓大道无处不在,你之所谓,即为本性,乃收发自内心,于微微中体现道,才能给人启示,你可明白?”
小寒似有所悟,点头轻声道:“小寒明白了!”
老者见他语气,心里顿生疙瘩,摇摇头,满是怜惜,抬头看山而行道:“你本资质惊人,只可惜天生百脉俱废,体质迥异,演习道典尚可,若要修行练法,却是无可奈何,唉…”
老者轻声一叹,飘荡在山间,回荡间竟生悲伤之感,引得小寒也是一阵伤神。
不过小寒生性活泼,转眼便扫去颓意,神色恢复坦然,老者一见大为欣慰,不觉点头微笑,小寒抬头朝老者笑道:“小寒能得老师教诲,已然没有遗憾,若非要提及‘道’,即便是无法无术,亦可修之,我当修心,修意,修人,不修神通亦何妨!”
老者闻言哈哈大笑,抚摸着小寒的头,心里很是心疼,这真是造化弄人,瞧着那没有忧虑,未褪稚色的脸,他不由叹息道:“小寒所说,句句有道机,缘法之深厚,老师也是不如啊!”
小寒被说的羞涩,向前快走,老者也不再言,两人一时无声,抓紧赶路,观望着沿途美景,宁静出尘之山野,别有一番滋味!
老少脚程极快,骄阳斜照之时,一老一少登峰达顶,两人脚步看似缓慢,其实甚为快速,才能如此光景便已经登顶,峰顶远眺,下面白茫茫,斜阳照空,在白云上镀上金芒。
云雾飘渺,小寒只感身临仙境,万分美妙,望云雾缭绕升腾,无所拘束,变化无穷,他顿时欢喜莫名,沿着悬崖奔跑来回,高声呐喊!
老者看着他欢喜神色,心明如镜,知小寒心有灵性,不拘一格,要说在人世间活命,他自然没有什么,加上他从小接受自己灌输大道思想,对世间之事,多有释然,要说世人何来法,何来修为,不也满地皆活。
可虽是如此,老者道法归真,要说心如止水,对世间事无所牵挂,也是不能,他得道之后,心之所系便是小寒,要是小寒能永远开心,那他也就无牵无挂了!
小寒正自雀跃,回身见老者沉思,忙转身过来,向他道:“老师,何故皱眉?”
老者摇摇头,并未言语,好似下定决心,对他道:“小寒,跟我来!”
老者向山峰边侧走去,当行至一偏僻崖壁前,他凝神向前,杖声陡变沉重,小寒甚感奇怪,见老师杖声大变,忙退身在旁。
老者一步重于一步,犹如万钧之力,按照奇门步法,稳重如山向前进,待到石壁数尺,老者身衣哗啦,鼓胀呼呼作响,老者举杖爆喝一声,杖应声被他插在身旁石地,他于前挥袖在石壁前巨石上,‘轰隆’巨响,这重达千斤不止的磐石,竟然向旁移出数丈,一个被遮挡的山洞,露了出来!
小寒大为惊奇,这巨石后,竟藏有一洞,果然玄妙自在,他等巨石被移开,向里面看去,只见洞不见大,容三五人,有些生活用具,还有个蒲团,再无其他。
小寒大约知道,这里应该就是老师悟道之地,但仍旧好奇道:“老师当初就在此悟道么?果然至简至朴!”
老者一时未答,劈开身旁小石,放置下来,示意小寒坐在其上,他举步进洞,许是洞口被封,倒也未见灰尘,老者端坐在蒲团之上,神正心正面正,一身正气,正色才道:“我在此将近悟道二十年,却落了下乘,力穷思变,这才小山进尘世历练,自称‘见道’。
哪知浑噩,为人消灾灭魔,斩怪降妖,忙忙碌碌数十载,仍旧难明道法真谛,便是有些心灰意冷,以为今生与道无缘,便此倒断了那分执念。
自逍遥在人世间,又是匆匆数十载,直到十二年前,在山林之野,拣来了你,受你童心引导,多年未进之修行,居然大受感悟,得成道法归真,善因得善果,自非是虚言!”
小寒心感不妙,从不闻老师有这般多语,今日讲这些话来,端是不是偶然,必定大有深意,只是他怎能悟透,只知不妙,强压心头不安,想努力静心而听,可越是如此,他心情便越不能平,烦闷难受至极!
见道老者,将小寒忐忑不安的神色,尽收眼底,心下稍喜,对着他道:“你有什么疑问?就问吧!”
小寒其实也是心有另想,莫非是老师重逢故地,心情激动之下,故言语生多,这也甚合人之常情,现在见道问来,他也是强压疑惑道:“老师所言,每有深意,今重游故地,怕是因景追忆以往,这才感慨良多,弟子没有疑问!”
见道捻着胡须,叹这小寒人小鬼大,能想到此,也就大为欣慰,便也不道明,只指山前云雾,道;“为师观天地风云,变幻无常,人生亦是如此,时有阴晴,如风云聚散无常,如雨归于尘土,如此循环往复,轮回不断,才能够成大道自然,这才心生感慨!”
小寒慧根深种,对这些话,有感丝丝明悟,模模糊糊,也是微有收获,体现在心里罢了,小寒想着抬头见老者目光炯炯,直逼他心灵深处,吓得他赶紧低头,不敢再直视。
见道慈祥微笑,收回慑人眼光,朝天际遥望一眼,复望着小寒,片刻笑言道:“小寒,我已经找到方法,可治你百脉俱废之体,到时加上你这等绝美资质,保可达道家极致,成就那圣人大道,也不是没有可能!”
“啊?”小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神半响,才怔怔抬头,疑惑,惊喜,狂态,许久‘见道人’未再言语,小寒则呆住原地,眼中的狂热渐渐消退,却还是忍不住,站起身拜伏在老者之前,语气兴奋颤抖道:“老师可真有修复我百脉俱废之法?为何老师这些年来,从未提及这事?
其实…其实弟子,即便不能修行也无所谓,只是,老师突然说起,弟子一时欣喜,所以…”话声他越说越低,渐渐不闻。
老者见他神色逐渐黯淡,顿时叹息肃容,心下凛然,他知道小寒随他走南闯北,经市井熏陶,多有些江湖伎俩,故心思活跃,他常言无所谓修炼之术,其实内里怕是渴望能修练术法,现下被他一试之下,便是把话套出!
老者见小寒低首垂眉,不敢再看他,知他吐露心声,怕被自己责罚,怪他以往都非真心,其实老者不已为意,淡然微笑,下得蒲团,径直来到小寒身旁,坐在一旁道:“你能吐出心声,也是欣慰之事,可知你将这憾事,埋于心底,终究不妥,为师点醒你抛出心事,也是逼不得已,你可知道!”
小寒微微点首,眼睛已然含泪,哽咽道:“多谢老师教诲,弟子知道了!”
见道老者颔首,喜道:“这就好,这就好!时辰不早,吃些干粮,随我拜祭历代祖师!”他遂取出随身干粮,与小寒分而食之,如此简单算是填了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