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开国功臣石苞最小的儿子叫石崇,本身非常有才气,加上又是功臣后代,所以就比较高傲,给人的感觉总是盛气凌人,由于性格不同,石苞和裴楷也就没有什么私交。不过有一天,石崇、裴楷和当时担任长水校尉的孙绰碰巧在一起喝酒,在这里我们要说一句,这个孙绰,和东晋文学家孙绰不是一个人,各位可千万不要以为孙绰现在正在玩儿穿越。
石崇是酒精沙场,最后把孙绰都喝得说开胡话了,在满嘴说火星语的时候,顺便还把石崇给骂了一顿。可是,孙绰醒以后,自己都不太记得这个事情了,石崇却气得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就想给司马炎写信想弹劾他,裴楷听说这个事情以后,赶紧找到石崇,劝他说:“石大人啊,你把人家喝多还要求人家遵守礼法,这不有些说不过去吗?”这言外之意就是说,人家孙绰是被你灌多的,你这儿还告人家,到时候司马炎一追究起来,你石崇也逃不了干系。石崇一听,觉得裴楷说的确实有道理,也就没再写告状信。
像当时的很多官员一样,裴楷花钱也是大手大脚,不过不同的是,他对钱的看法十分潇洒,他不光是自己对钱毫不吝啬,对别人值钱的东西也毫不在乎。裴楷有时候去人家家里,如果看到有什么奇珍异宝就向人家要,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如果他自己有什么好东西,即使像车马、宝物、衣服这样的东西,只要自己用过享受过了,就立刻分给穷人。有一次,裴楷花大价钱造了一座别墅,请他的堂哥裴衍来做客,由于这座别墅实在是太宏伟了,裴衍非常喜欢,看完以后都舍不得走,裴楷看出了堂哥的心思,干脆把刚盖好的别墅就这么送给了他。
在司马炎时代,梁王司马彤和赵王司马伦都是西晋开山祖师爷司马懿的儿子,从辈分上来说,他们是司马炎的叔叔,而且都担任着都督(军区司令),家里积累的财富多的不得了,可以说富可敌国。裴楷就给司马炎写信,请司马炎能够每年从梁王和赵王的税收里头抽出百万个铜钱,来分给裴家那些相对贫穷的亲戚。有人就笑话他说,你自己不接济你的亲戚,可是却好意思让朝廷用别人的钱来接济你的亲戚,真是脸皮厚,裴楷慢条斯理的说:“反正那两位王爷不缺钱,用来接济我亲戚不是正好吗?”
这就是裴楷,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性情真诚、潇潇洒洒的老好人,都对贾充恨的咬牙切齿,可以看出贾家党当时有多么不得人心,西晋正统士族对贾家党的仇恨有多深。
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士族大臣,不像裴楷这么性情温和、潇潇洒洒呢。
我们先来认识两位最先对贾充发动主动攻击的大人物,庾纯和任恺。
庾(雨)纯,字谋甫,是颍川郡鄢陵人(河南鄢陵北)。
庾家是个有名的巨人家族,相传在夏朝甚至更早,就已经是世世代代做官了,他们的官职,就是仓库管理员。那个时候,管理粮库的官儿叫做掌庾大夫,像司马家族一样,这一家的后人为了表示荣耀,以后就以官职做姓,从此以后,仓库管理员的家族就姓了庾。到了周朝的时候,长官仓库的官职叫“庾廪(雨凛)”,他们的后代也以这个官职做姓,也就姓了庾。到了春秋时代,卫国有一个叫姬庾的神射手,为了纪念他,他们的后代也以庾字做了自己的姓。又过了一百多年,周王室的一个王爷的老师叫做庾过,因为叛乱被杀,他的后代们为了纪念他,也以庾字做姓。可以这么说,庾氏家族并不是来源于一个家族,他们的后代,也并不是出自一个家族。
在两汉时代,庾氏家族还没有什么太大的活力。汉武帝的时候,一个叫庾胜的人曾经率军驻守过江西南昌,南昌附近的大庾岭(梅岭),就是因为庾胜而得名,除此之外,庾家就再也没有什么非常著名的人物了。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庾氏家族就形成了几个比较固定的据点,一个就在当时名门望族聚集的颍川郡(河南许昌)、一个就在新野郡(河南新野)、最后一个就在济阳郡(河南兰考东北),从地理位置上说,庾氏家族居住得非常集中,都是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原地区。
庾纯真正靠谱的祖先,就是他的爷爷庾乘。这个庾乘出身非常低微,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出身,就是平头儿老百姓一个。庾乘干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给县政府看大门儿,可是这个工作薪水实在太低,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所谓狗急跳墙、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庾乘干脆跑到首都洛阳去讨生活。在那里,庾乘遇到了他一生中的贵人,当时的大名士郭太。和庾乘一样,郭太也是贫寒出身,当看到庾乘的时候,处于同病相怜的感情,郭太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到太学(中央大学)去给太学生们当书童。
在旧社会,书童从来都是隐藏在风流倜傥的大才子们身后的小丑,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青年才俊们无限风流,以一身飘逸的行头和不用非常好的口才,就那样征服了无数名士和少女的心。但是庾乘从来没有自暴自弃,在伺候太学生们看书、喝茶的时候,他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精力,一直听着那些原本不是讲给他的课程,在多年的修习之后,庾乘对诸子百家的认识,反而比他伺候的那些太学生们要多出许多。当真正学成之后,庾乘通过了郭太的考验,从此,他也成为了一名学富五车的大名士,庾乘最终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时东汉时代的太学里的学风,是非常自由和纯净的,即使在那个出身极端重要的年代,只要成为名士,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庾乘已经是大学者,他就能够有资格在太学里和太学生们一起谈天说地。但是,在看到出身高门的太学生们的时候,庾乘仍然感到非常的自卑,所以在坐座位的时候,他总是刻意的坐在下座儿,不敢让自己的座次比别人高,但是对于太学生们来说,庾乘是个大师,所以,他们都围着庾乘做成一圈,这样久而久之,东汉太学里的末座,反而变成了地位最高的座次。
像庾乘这样的大名士,在东汉末年,是绝对不愁做官的,东汉朝廷好几次请庾乘出来做官,人家都懒的去。其实我们也都能理解,在当时,大名士都是通过这种办法来抬高自己的身价的,他们说是不做官,其实是为了自己一下做个大官而已,名士们绝大多数都还是要做官的。可是庾乘这个官还真是没做成,因为就在他还没选好做官时机的时候,东汉末年已经天下大乱了,一直到二十多年曹魏帝国建立以后,庾乘才终于有机会做了个小官,就是襄阳令(襄阳县长)。
庾乘有记载的儿子有两个,一个叫庾嶷,一个叫庾遁。这两个人,学问不知道怎样,但都像他们的老爸庾乘那样,任凭朝廷怎么来请都不肯出来做官,可是到了最后,都成为了高官。庾嶷做到了太仆(皇帝仪仗部长),庾遁做到了太中大夫(国家中级参议官)。庾遁有记载的儿子也只有两个,一个叫庾峻,一个就是庾纯,这哥俩都是名士,也都年纪轻轻就做了官。所以说,庾纯是根黑苗正的士族派。西晋建立之后,他先后做了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和河南尹(首都洛阳市长),也封了侯爵,关内侯。而且很快就升为国子祭酒(中央大学校长)、加授散骑常侍(皇帝骑马侍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