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转转悠悠来到议事殿,群臣都在办公,抄写政令信函,分发各个诸侯,赵温等几个老臣很是奇怪,皇帝从来厌烦朝政,突然来到朝堂,定然没安好心。
果不其然,刘协召集三公议郎,直接宣布要亲自收降荆州的各个诸侯,理由相当充分:“刘表、刘备都是汉室宗亲,心有鬼胎也就罢了,但张绣和曹操却对不会对朝廷心悦诚服,如果不狠狠地揣上一脚,他们岂能老老实实跟着朝廷走!”
刘协的强硬让众臣犯难,袁绍刚刚提出太危险,刘协驳的他异常难堪:“北伐更危险,我还不是活生生的!”
赵温从侧路劝阻:“朝廷没有余粮啊!”
刘协冷笑:“孤已经跟伏皇后借了五十万石,足够十万人马吃喝到来年春天。”
陈群位卑言微喃喃道:“兵书云:不打无准备之仗……”
刘协毫不留情地呵斥道:“孤是去接受归顺,……就算是打仗,我们已经派出李傕和杨修做先锋,孤带人马就是去驰援,还用准备么?”
众人还待劝说,刘协怒道:“你们都是大汉重臣,心中所想当是恢复天威,统一天下,但你们可知孤心中急迫,孤深入塞北羌胡,南穿荆、豫、扬、兖四州,继而北伐荡平北方,何尝没有响过自身安全。但先帝早逝,哥哥做皇帝不足一年被杀,孤一人身负复兴汉室的重任,尚且不惜此身,数犯艰险,尔等若知道孤的苦心,就应该打理好朝廷,为孤平定天下免除后顾之忧,眼下四方来降,不啻是天赐良机,如果孤亲自领兵前去,岂能不事半功倍!”
大臣们第一次看到刘协发脾气,说的情真意切,全都面红耳赤愕在当场,他们都是老臣,确实不能领兵打仗为皇帝分忧,想到皇帝几番生死方恢复半壁江山,皆无从劝起,不过心中不服。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胜利在望,皇上乃是一国之君,当初是艰险,但那是为了拯救万民于水火,但现在麾下大将无数,都是攻伐一方的帅才,还用皇上亲自出征!
“都是汉室忠臣,说的太重了,别伤老臣们的心!”
刘协思谋好的话脱口而出,看到一群老臣尴尬地表情,才知道后悔,赶紧挽回:“我们君臣一心,何愁天下不平……你们都是老臣,精于朝廷事务;孤不善政务,却喜攻伐,我们君臣相辅相成复兴汉室,上承天恩,下慰黎民,岂不美哉!”
众臣感动,无奈应允刘协离开洛阳,当日洛阳皇宫内通宵达旦,调集兵马粮草武器装备等等诸事,伏皇后的粮食藏于河东盐池和安邑城北的铁监之内,起运需要三日急行军,准备时间也不会少于三日,刘协亲发命令,令王海分出一万精兵起运粮草,随皇帝杀奔荆州。
……
第二日,杨彪和伏完回到洛阳,高兴的老泪纵横,身后的一员战将低调拜服,却是张颌。
麯义经刘协钦命,自领大军与当世大谋士田丰北上驻扎在幽州易水,镇守北方。冀州和青州两地派遣帐下将领和袁绍的两个儿子管辖黄河北岸诸城,张颌随同杨彪一路在青州完成屯军制度之后,经黄河一路来到洛阳,而伏完早些完成任务,却行进于山间,抵达洛阳时竟与杨彪一同到达。
刘协亲自带领群臣迎接老丈人和太尉杨彪,一群老头再次相聚于洛阳,感慨万千,说道刘协明日既让离开洛阳,杨彪大怒,老头子倔驴一般要死谏,赵温一句话劝止杨彪:“你儿子杨修正领着一万人马对战张绣三万,皇帝领兵去支援,救出你儿子,你却死了,让皇帝如何自处!……放心吧老头,朝廷已经调集五万大军随皇上出征,确保万无一失,嘿嘿!”
杨彪眨巴眨巴眼,转怒为喜,众臣入城,杨彪身为太尉总领天下兵马,立刻投入工作,将董承喊来铺开地图,拿出各地的兵马军情奏报,连夜为皇帝筹谋。
伏完听说刘协要带着女儿出征,拍马直奔皇后住处,拉住女儿问询准备工作,老头精神亢奋,一件一件打理过问落实,全不顾路途劳累。
第三日,伏德得意洋洋领着三千御林军列队,铁甲铁盔长枪短弩,马匹都是全套皮甲,达达铁木给他们做了全套的马匹装备,伏寿也不客气,全给了亲哥哥伏德,装备称保护丈夫的御林军,一片都没有往外卖。
赵温等老臣都是一阵倒吸空气的声音,一次装备三千人马,这是空前的大手笔,万人队伍有一千骑兵就是大军阀,小军阀也就装备三五百,三千军马,需要的粮食草料那是天文数字,幸亏刘协有个能赚钱的皇后伏寿,还有个草原上的老婆铁木王爷,要是朝廷供应这支部队,还不吃垮。
王海的运粮队伍连夜渡过黄河,提前直奔南阳郡,路途自有徐晃的先锋大军,王海来见刘协,经历了河北大战,王海大军的战斗里空前,连跪拜的姿势都是志得意满。
麾下兵将个个都拽的跟二五八万似得,看人家张颌,低调、沉稳、有内涵,还是降将用起来趁手。
朝廷大张旗鼓为刘协组织了盛大的誓师大会,好歹是皇帝亲征,场面小了对不起皇帝的威严,御林军阵列在前,王海的将士分列左右,一股肃杀盖下来,淹没众人的头顶,兵士们自心底生出悲壮的情怀。
要上战场了,自古战争无幸事,无非打死与打残。
就算皇帝亲征,也不能保证活着啊!
城里城外的居民都自发出来瞻仰誓师大会,中国传承五千年的围观艺术展露无遗,然他们却很好滴融入了这个激情悲壮的时刻,甚至有人流出眼泪。
或许其中有他们的亲人吧!
杨彪代表朝廷激情昂扬的宣讲,激励广大官兵此次出师乃是皇帝第二次亲征,一定秉承北伐的胜利余威,一举收复中原,将士要勇猛杀敌升官加爵等等,啰嗦了半个时辰,刘协最后用两个字结束了长篇累牍的说教,让军士们感觉到雷厉风行的决断。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