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起杀意
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直言:未与周瑜贺喜。
肃问:何喜?孔明详解:周瑜使肃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
谈得鲁肃失色问:亮何由知之?(君不知军中有侦察兵,乃至奸细否?)
孔明进一步分析: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两人既死,江东无患矣,亮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
鲁肃听了,开口不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
孔明嘱鲁肃:望鲁肃在周瑜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欲盖弥彰,欲拒还迎!),恐周瑜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
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
瑜大惊,再次决意斩之!
肃劝:若杀孔明,却被曹操笑也。瑜言:自有公道斩之,教亮死而无怨。
肃问:何以公道斩之?瑜让肃休问,来日便见。
二、怪上加怪
瑜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
瑜令孔明十日之内办十万支箭,孔明反而要求三日内办齐(心眼多,和你玩的人就少;心眼少,玩你的人就多)。
瑜言:军中无戏言。孔明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孔明许诺: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鲁肃怀疑亮有诈(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
瑜表示:亮自送死,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亮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瑜只分付军匠人等,教军匠人故意迟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并令肃去探亮虚实,却来回报。肃领命来见孔明。
三、草船借箭
孔明假意埋怨鲁肃:不肯为亮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求鲁肃救亮!
肃不知如何救孔明,孔明向鲁肃借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且不可教周瑜得知(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小说进行了艺术加工,把吴主孙权坐船观曹营和唐朝安史之乱时,唐朝张巡在城头设草人借箭两个事合在一起,神化了诸葛亮。)。
肃允诺,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瑜大疑。
鲁肃私自(做事认真讲原则,不争不贪不献媚;为人敦厚怀诚信,有格有本有分寸)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候孔明调用。
第一日、第二日不见孔明动静,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孔明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是夜大雾漫天,孔明促舟前进,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
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孔明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若火箭射之,既可伤敌又可探明敌情)。
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
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谢丞相箭!
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孔明回船对鲁肃言: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已得十万余箭。
肃对孔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孔明又自夸一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鲁肃入见周瑜,具说孔明取箭之事。
四、双剑合璧
瑜大惊,慨然叹:孔明神机妙算,瑜不如也(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亮神算,使人敬服。
孔明谦虚一语,瑜邀孔明入帐共饮,向孔明请教破曹之计。
孔明谦称:亮碌碌庸才,没有妙计(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瑜思得一计,不知可否,想请孔明为瑜一决之。
孔明提议:周瑜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
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
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
计策已定,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五、计中计
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里应外合,定获全胜)。
操问: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推荐:瑁之族弟蔡中、蔡和。
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付:二人可引些少军士,去东吴诈降,但有动静,使人密
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
二人直言:其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曹操勿疑,其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
操厚赏之(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蔡和、蔡中来投降,瑜唤入。
二人哭拜:其兄无罪,被操贼所杀,二人欲报兄仇,特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
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
瑜密唤甘宁分付:中、和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弃人者,必被弃),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瑜今欲将计就计(将计就计——反败为胜),教二人通报消息。宁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二人祭旗。甘宁领命而去。
鲁肃入见周瑜提醒: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因此大骂鲁肃(做戏就要做全套),肃默然而退,乃往告孔明。
孔明告知鲁肃:此为周瑜之谋也。(看破不说破,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肃方才省悟。
周瑜夜坐帐中,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献计用火攻,并与周瑜定下苦肉计。
周瑜与黄盖依计而行,黄盖在众人求情的情况下被打了五十脊杖,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扶归本寨,昏绝几次。
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欲请孔明为黄盖求情。
孔明再次向鲁肃点明了周瑜的全部计策,教鲁肃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埋怨瑜便了。
肃辞去,依孔明之言告知周瑜,瑜得知瞒过孔明,甚是高兴。
瑜进一步和盘托出全部计策:痛打黄盖,乃计也(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瑜欲令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
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肃何时为亮之侍从?)。
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参谋阚泽来问,盖令请入卧内,叱退左右。
阚泽猜出黄盖受责,为苦肉计(天下聪明之人,何止瑜、亮乎?),盖实言相告,并请阚泽献诈降书,阚泽欣然领诺。
预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