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恩仇分明
孙权督众攻打夏口,黄祖兵败将亡,遂弃江夏,往荆州而走。
甘宁料得黄祖必走荆州,乃于东门外伏兵等候。
祖于马上对宁言:祖向日不曾轻待宁(客气话,不能当真!),今何相逼耶?
宁反驳:昔在江夏,多立功绩,祖乃以贼待宁,今日尚有何说(事实是击破谎言的利器)!
黄祖自知难免,拨马而走,宁恐程普来争功,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宁枭祖首级,回马与程普合兵一处,回见孙权,献黄祖首级。
权命以木匣盛贮,待回江东祭献于亡父灵前,重赏三军,升甘宁为都尉。
商议欲分兵守江夏,张昭提议:孤城不可守,且回江东,刘表知孙权破黄祖,必来报仇;
孙权以逸待劳,必败刘表;表败而后乘势攻之,荆襄可得也(放长线,钓大鱼)。
权从昭言,遂弃江夏,班师回江东。
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言:飞即不言,宁也不忘(大恩不言谢,惠意铭心间)
大军既至吴会,权命将苏飞袅首,与黄祖首级一同祭献。
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今飞罪当诛,宁念飞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权表示:飞有恩于宁,权为宁赦之,但恐怕飞逃走。
宁愿以性命担保苏飞,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
凌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
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
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有时候,不纠缠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
二、顺水人情 避祸端
刘备差人打探江东消息,回报:东吴已攻杀黄祖,现今屯兵柴桑。
刘备便请孔明计议,正话间,刘表差人来请刘备赴荆州议事。
孔明料定:必因江东破了黄祖,故请刘备商议报仇之策也。
孔明与刘备同往,相机而行。
刘备留云长守新野,令张飞引五百人马跟随往荆州来。
孔明建议刘备:当先谢襄阳之事,表若令刘备去征讨江东,切不可应允,但说容归新
野,整顿军马。
刘备依言,来到荆州,留张飞屯兵城外,刘备与孔明入城见刘表,礼毕,刘备请罪于阶下。
表讲明原委并谢刘备不见罪,刘备推说非干蔡将军之事,想皆下人所为耳。
表因江夏失守,黄祖遇害,请刘备共议报复之策。
刘备表示:黄祖性暴,不能用人,故致此祸,今若兴兵南征,倘曹操北来,又当奈何?
表言:表死之后,刘备便为荆州之主也。刘备推脱:不敢当此重任。
孔明以目视刘备,刘备以“容徐思良策(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万事皆有法,不可乱也)”为说辞,遂辞出。
回至馆驿,孔明问刘备为何拒绝刘表推备为荆州之主的提议?
刘备表示:刘表待备,恩礼交至,不忍乘表危而夺之(迂腐之极之言)。
孔明叹:真仁慈之主也(是夸是骂?二者皆有也)!
正商论间,公子刘琦来见,刘备接入。
琦泣拜请刘备相救,刘备推脱:此为琦家事耳,不便过问(千头万绪理不清,清官难断家务事)。
孔明微笑,刘备求计于孔明,孔明亦推脱为家事不敢过问。
刘备送琦出,并向琦教授妙计:使孔明教授活命之法。琦谢而去。
刘备只推腹痛,乃唤孔明代往回拜刘琦,孔明允诺,来至公子宅前入见公子。
公子邀入后堂,茶罢,琦向孔明求救,孔明恐有漏泄,为害不浅,说罢,起身告辞。
琦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饮,饮酒之间,琦又向孔明求救。
孔明表示:此非亮所敢谋也。言讫,又欲辞去。
琦劝住,孔明乃复坐。
琦谎称:有一古书,请孔明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琦泣拜再请孔明相救。
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
琦表示:琦欲求教良策,孔明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孔明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
孔明以“疏不间亲”为由再次拒绝(疏不间亲,卑不谋尊)。
琦以死相逼(手中有力,心中有佛,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孔明止之,说出良策——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琦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琦再拜谢教,乃命人取梯迭,孔明下楼。
孔明辞别,回见刘备,具言其事,刘备大喜。
次日,刘琦上言,欲守江夏。
刘表犹豫未决,请刘备共议。
刘备赞同刘琦自往(借花献佛 —— 顺水人情),表示:东南之事,刘表父子当之;西北之事,备愿当之。
表又言:近闻曹操于邺郡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刘备表示:已知之,刘表勿忧虑。遂拜辞回新野。
刘表令刘琦引兵三千往江夏镇守。
三、强敌发兵
曹操罢三公之职,自以丞相兼之。
以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
懿字仲达,河内温人也。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也。自是文官大备,乃聚武将商议南征。
夏侯惇进谏: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
操即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
荀彧谏: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
惇自负:刘备鼠辈耳,必擒之。
徐庶也提醒:勿轻视刘备。
徐庶又简介: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操问:亮与庶相比如何?庶夸赞: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夏侯惇认为:庶之言谬矣,惇看诸葛亮如草芥耳(勿以军重而轻敌,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惇若不一阵生擒刘备,活捉诸葛,愿将首级献与曹操。
操盼惇早报捷书,惇奋然辞曹操,引军登程。
四、孔明出山第一功
刘备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关、张二人不悦(勿以亲疏定是非),向刘备抱怨对孔明过甚。
刘备坚信孔明,让二人不必多言,关、张见说,不言而退。
刘备取尾亲自结帽,孔明入见,正色言:刘备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刘备投帽于地而谢:备聊假此以忘忧耳。
孔明问刘备:自度比曹操若何?刘备坦言:不如也(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孔明又问:万一曹兵至,何以迎之?刘备表示:正愁此事,未得良策。
孔明表示: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敌。刘备遂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孔明朝夕教演阵法。
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
张飞闻知,对云长言: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
刘备召二人入,问其迎敌之策,张飞让刘备派孔明去。
刘备言明:智赖孔明,勇须二弟。
关、张出,刘备请孔明商议。
孔明表示:恐关、张二人不肯听亮号令,刘备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
刘备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
孔明调拨已定,云长问:孔明却作何事?孔明直言: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孔明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以剑印为凭,言明违令者斩!
刘备连忙劝阻,告诫: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
云长亦表示:且看孔明的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孔明未迟。
二人去了,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
孔明又向刘备分派任务,随即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派拨已毕,刘备亦疑惑不定。
夏侯惇与于禁等引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尽护粮车而行。
惇初见刘备军马大为轻视,遂自纵马向前。
云纵马来战,不数合,云诈败而走。
夏侯惇从后追赶,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且战且走,诱敌通用之法)。韩浩拍马向前谏:赵云诱敌(诱敌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恐有埋伏。
惇遂不听浩言,直赶至博望坡,一声炮响,刘备自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
夏侯惇笑,更加轻视刘备军马,乃催军前进。
刘备、赵云退后便走,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
夏侯惇只顾催军赶杀(一味赶杀,莽夫所为),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
典对禁言: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备用火攻,奈何?
禁认为:典言是也。禁往前为都督言之,典止住后军。
李典便勒回马,大叫:后军慢行!(军中传令,用“大叫”,儿戏也)人马走发,那里拦当得住?(令行禁止都做不到,何为军也?)
夏侯惇正走之间,见于禁从后军奔来,便问何故。
禁言: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夏侯惇猛省,即回马令军马勿进,言未已,早望见一派火光烧着,随后两边芦苇亦着。
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又值风大,火势愈猛。
曹家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火而走。
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被关云长领一军拦住,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
于禁见粮草车辆,都被火烧,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正遇张飞。
战不数合,张飞一枪刺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走脱。
夏侯惇收拾残军,自回许昌。
关、张二人均赞:孔明真英杰也!
关、张下马拜伏于孔明车前,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
孔明回至县中,对刘备言:夏侯惇虽败去,曹操必自引大军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刘备问:似此如之奈何?孔明表示:有一计,可敌曹军。
预知其计若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