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过后,秦军在凌安城驻扎。苏青等人也终于可以得到休息。
“苏大哥,吃肉吗?”这是他的部曲对苏青说的话。
此人名叫秦小易,是老秦的后人,子承父业的他也加入大秦穆甲。
“可”苏青答到
“等等,凌安已化为焦土,无水无粮,你这肉是哪里来的?”
“是赵肉,赵人待我等如畜,无不想饮我等之血,尝我等之肉。我等亦不能尝其之肉乎?”
苏青勃然大怒怒吼到“非人哉,人与人相食,兵与寇相似,此乃亡国之罩啊”
“赶紧给我把肉吐掉”
“为什么?”在秦小易的眼里秦人食赵肉已经是个半公开的秘密了。为什么自家的曲长会这么大反应呢?
夫战争,你死我亡,不知道下一场仗自己还能不能活下来,这还不能好好的对待一下自己吗?
故此
赵人史记在这一时期常言
西国秦也,蛮夷之后,曾统六国而不仁,天下并起之。
赵人顺天自立,同秦转战三十余场。秦如流寇,同类相食,似人似畜,天下人无不厌弃之。
很快赵人便派出了使者打算与秦交涉,赵王也是后悔了,一悔他为什么要让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到前线督战。
但即便自己此时再恨,也要把儿子赎回来,因为王子毕竟是王子,这关乎到赵人的颜面。
二悔他为什么不直接让秦人过去,为什么不直接跟秦人交涉一下,因为秦人似乎只想回到秦土。
如果当初他派人交涉一下的话,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了,都怪那该死的公孙衍,
要不是她跟我说赵人苦秦久矣,需要一仗立威,他才不打这一仗呢,对,一切都怪他公孙衍,自己依然是一个明君。
赵地与魏地不同,赵地富庶,赵人上层大多贪图享乐,虽有胡服骑射所带来的兵甲之利,但如今无论从国力还是战斗力上都已经显示在走下坡路。
而魏地苦寒,稍有不慎便会饿殍遍地,历届魏王皆励精图治,以求自保,于是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魏地苦寒,却明君辈出,赵地富庶,却除了赵武灵王之外少有明君出现。
经过交涉,赵秦双方达成协议,秦人保证赵王子安危,赵人保证不再袭击秦人。且送上粮食数十万担,而秦人也不得再袭击赵人。
且秦人归秦后需立即释放赵王子涵,不然赵秦双方不死不休.。
秦赵双方领导层倒是达成了协议,可赵国的百姓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甚至还爆发了几场大的起义。
尤其是秦人到过的赵地,基本要不是饿殍遍地,要不就是尸横遍野。
在赵人看来,他们国君这是一种服软的行为,赵人宁可要一个宁死不降的领导,也不想要一个低头献媚的赵君。
赵王为了保证造反的百姓不攻击到秦军,从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协议,甚至还主动为秦人开道,镇压起了起义。
这使得赵王的威望下降到了一个历史的新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