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一听李遥说到“大才子”,知道说的肯定是自己,于是下意识地往后躲了一下,但还是被李遥叫到了陆皓身边:“董事长,于总,这位是东方傲麟的文案,李柏,我们的广告文案基本上都是出自李柏之手,文化功底非常厉害。”
陆皓说:“光听这名字就知道厉害,李柏,比李白还多一些。”
李柏听了说:“陆总,各位领导,李总刚才是开玩笑呢,我也就是小学生水平,真不行。”
张彦说:“小白,你就试试吧。”
李柏说:“领导,我真不会作诗啊。不光我,现在哪儿还有会写古诗的人啊,诗词歌赋这些古典文学,没有那种文化环境,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真不行。”
大家觉得也是,但此情此景,不吟诵几首诗,好像对不起眼前这美景,还是胡忠说道:“我倒有个提议,小伙子,你给大家读几首咏梅的古诗吧。”
这个提议大家都说好,陆皓点头说:“作诗确实有点难为你了,读几首古诗让大家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这也挺好。”
李柏说:“那好吧。”
虽然梅树没有开花,李柏还是想想着梅花开放的样子,在脑袋里搜索着有哪些吟咏梅花的诗词。
李柏说:“最有名的咏梅诗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王安石的《梅花》——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我能想到的还有陆游的一首《梅花绝句》——
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李柏这么一读,反倒勾起了大家咏诗的趣味,唐乐附和说道:“要说陆游,那首《卜算子·咏梅》更有名——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一听唐乐读这首词,陆皓便说道:“不错,这首词很能体现陆游的高尚情操。说起陆游这首词,不得不提毛 的一首《卜算子·咏梅》,可以和陆游这首对照来看——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陆皓解释说:“60年代初,我国内忧外困,形势严峻,毛 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了这首与陆游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于唯说:“中国人长于将自然产物与人文品德相对应,对于梅花的赞美,都是关于高尚情操、崇高气节的。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吧,是元代诗人王冕的《白梅》——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把梅花写得十分孤傲,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这与他的个性十分相似,这哥们儿是有大格局的,他自己的性格就很孤傲,他的诗很多都同情老百姓的苦难,鄙视权贵,轻视功名。”
陆皓拍手喝彩到:“痛快痛快,感谢朋友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雅致,今晚上啊,我们一定要喝个一醉方休。还有没有?”
李遥说:“我记得辛弃疾的一首词《临江仙·探梅》——
临江仙·探梅
【宋】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
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无花态度,
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
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
归路月黄昏。”
陆皓说:“嗯,霜雪犹劲,独立不阿,这是辛弃疾咏梅自喻,自抒孤怀啊。刚才李柏说的对,我们现在缺乏诗词创作的文化环境,但读一读古诗词,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感受古人那种家国情怀。”
陆皓问李遥:“你知道辛弃疾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吗?”
李遥喜爱辛弃疾,当然知道,他他不能说,得把解读或者说卖弄的机会留给陆皓,于是说:“不清楚。”
陆皓问众人:“各位有了解的吗?”均纷纷摇头,表示不清楚。
陆皓说:“当时宋廷已经南渡,也就是南宋时期了,中国北方——包括辛弃疾出生的山东济南——被金国完颜氏统治。辛弃疾年仅21岁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辛弃疾是主战派,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朝廷一些奸臣更是打击主战派。辛弃疾受到排挤,在江西上饶带湖闲居长达十年,这首词就是作于这个时期。辛弃疾南归以后,收复失地的理想从未更改,但是正值壮年,却无所事事,那种无处释放的英雄壮志,那种不愿苟合的信念气概,正是这首词所表现的情绪。”
张彦说:“陆总读诗词,还很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啊。”
陆皓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了解一件事情,应当放在它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研究,事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要了解他所发生的背景、逻辑。”
张彦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啊,我们不是研究者,但是多读一读诗词,还是很有好处的。”
于唯说:“我看,晚上喝酒的时候,我们可以来个读诗会,每个人都要读一首自己最欣赏的诗词,以助酒兴。”
陆皓说:“这个提议好,虽然我们都丧失了作诗的功能,但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富,我们不会再创造,继承倒是没问题。”
说完,众人准备继续往北游览,行动之前,于唯问道:“这个矮房子是什么建筑?”
李遥顺着于唯指的方向看了下,原来是东侧的一栋平房,于是说:“这是我们的另一个会所,运动会所,一楼是健身房、瑜伽房,地下是游泳馆,地方不大,楼上楼下一共也就600来平米,主要是给我们的业主提供服务。”
于唯说:“你们真是太有心了,这个不大的项目,融合了这么多传统的文化,又有很实用的使用功能。将来你们的业主真是太幸福了。”
再往北,左侧的湖边有一排大约六七米长、一米半高的人工叠石,为柔美的园心湖增加了一种硬朗豪迈的气度,通道右侧、楼栋左侧的园林内有另一堆叠石,比左侧的叠石规模更大,大约有十来米长,三四米高,高低起伏,更像一座小山,高峰处位于两栋楼中间,正好没有对两栋楼造成遮挡。而与这两堆叠石形成对望的,是湖对岸的第三堆叠石,也是一座假山,与通道右侧的假山规模相当。
众人走到湖的最北岸,都不由自主地仰头张望起这座仿古建筑来。
陆皓说:“丽华,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建筑吧。”
嘉永集团园林设计师黄丽华过来说:“说起这个房子,是最能看出我们嘉永集团做园林的匠心、追求完美的精神。做这个建筑的设计时,我们根据董事长的要求,几乎跑遍了北京,就是为了找一座和我们的园林环境协调、意境同步、志趣相投的古建筑,最后,我们在颐和园找到了‘谐趣园’,根据谐趣园的形态仿建了这栋房子。”
黄丽华介绍说,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上,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里又自成一局,所以又被称为“园中之园”。颐和园的谐趣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的,原名惠山园。建成后,乾隆曾写《惠山园八景诗》,在诗序中说:“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竣工时,嘉庆在《谐趣园记》中说:“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故名谐趣,乃寄畅之意也。”
黄丽华说:“我们仿建的这座谐趣园,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硬山顶,也就是把屋顶的正脊做成圆弧形的。”
陆皓说:“这个毕竟是仿制的,它的廊柱、门窗、屋檐的造型、颜色也尽量贴近原建筑,但那个毕竟是200多年前的工法、技术了,现在的制作工艺、文化达不到当时的水准,所以看起来不如原建筑那么生动。不过呢,点缀这个小园子,倒是足够了。”
谐趣园陆皓表示里边请,众人进到室内,里边陈设了一件四折屏风、一座仿古书架、一个大型木雕茶海、一张写大字的条案,一张木制琴桌放着一张古琴。由于房子刚落成不久,还有很大的湿气,再加上灯光还没有调试好,让人感觉有些湿冷,在里边待了一会儿,便退了出来。
从室内出来后,张彦问道:“陆总,门口这两棵树有点不一般啊,这是有什么讲究吗?”
陆皓说:“张总好眼力,刚才我们特意没有说,就是想考考大家,看看我这两棵树来得值不值。”
众人这才注意到,房子门前两侧各有一棵树,陆皓说完,众人开始围着两棵树细细打量,两棵树胸径均有40厘米来粗,也是成树移植过来的,不过像这么粗的树,应该也有年头了。从门口望去,左边的一棵,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黄褐色、粗糙,深绿的树叶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叶脉,叶子的边缘还带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小锯齿。右边的一棵,树皮呈灰褐色,树皮成片状剥落,掉落在树坑里,剥落的地方现出新生的树皮,呈光滑的黄色;棘刺状的小枝紫红色,树叶是长圆状卵形,边缘有刺芒状看似锐利的锯齿。
观察完毕,张彦说:“左边这棵好认,也比较常见,是白蜡树。右边这棵在北方没有见过,不认识。这个树是会掉皮吗?”张彦看到成片剥落的树皮问道。
席华说:“看它结的果实,好像是木瓜?但是我在南方见过木瓜树,不长这样啊。”
经席华一说,众人才又重新抬头,果然见到树冠部有几颗形似木瓜的果实,形状和颜色都和叶子很像,难怪大家都没有发现。
陆皓说:“两位说得都对,左边这棵是白蜡树,右边这棵就是木瓜树。不过席华说的那种木瓜,叫做番木瓜,也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热带水果,番木瓜原产是南美洲,据说是明末清初才传到我国的。我的这个木瓜就是中国原产的,它在我国从北方到南方都有栽培,主要是用作观赏。它的果实味道比较涩苦,一般是入药用,可以解酒、去痰、顺气。”
张彦说:“天啊,陆总,您这什么都是文化啊,我们可真长见识了。陆总,这两棵树年头不少了吧?”
陆皓说:“白蜡有两三百年吧,这棵木瓜应该有三四百年了。因为没法数年轮,树龄都是从买树的当地老乡那里了解来的,老乡也是根据老辈儿人口口相传大致估算的年龄,所以不太准确。但是肯定是有几百年的老树了。”
于唯说:“这也很难得了,人挪活、树挪死,能够移植过来,长得还不错,你们维护得挺好啊。”
胡忠说:“是啊,移植过来以后,最难的就是维护,我们也是请了专家给出的专门的移植方案、抢救方案、养护方案,不过终于还是活了。”
于唯问:“弄这两棵古树有什么讲究吗?”
陆皓说:“有一种思乡的情怀吧。这棵木瓜,为的就是漂亮,它的观赏性强,再过一两个月,到深秋入冬的时候,木瓜果就会呈现金黄色,那时候叶子落得差不多了,金黄的木瓜果挂在树上,像是一个一个金色的小灯笼,特别漂亮。
这棵白蜡呢,有我个人的一个情结在里边。当年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的高中校园里,在通往教室和宿舍的路上,就有一棵白蜡树,枝繁叶茂,树冠的半径都有四五米,我毕业离开以后,经常会想念,所以在这栽了一棵,以解乡情。这两棵树都是从我们山东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啊,背井离乡地出来打拼,年纪大了,想念故乡的时候,最难忘的,应该就是村头那棵大槐树了。中国人的乡情很重,我希望我们将来的业主,尤其是孩子,可以肆意在这两棵大树下乘凉、玩耍,当他们将来离开这个院子,这两棵树就能够给他们留下一个念想。这两棵老树,也是他们生活的见证。”
张一鸣说:“陆总啊,你这一番话,说得我有点想哭了。”
席华说:“是啊,您说得太伤感了,让人想家。”
陆皓笑着说:“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以后啊,你们会永远记住我着两棵老树。想的时候,可以随时来我这里喝茶啊。”陆皓又对席华说:“你们将来带客户的时候,也要达到这种效果,把我们这两棵树植入到客户的脑子里去,让他们在客户的脑子里生根。”席华说:“好的董事长,我明白了。”
于唯说:“你刚才说到槐树,确实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树之一,你这里怎么没种一棵槐树?”
陆皓说:“必须有啊,槐树是另外一种情怀。稍后给大家看。”
于唯说:“老哥也是性情中人啊,你的这种人文情怀,在现在的开发商里简直是稀有动物。”
陆皓说:“嗨,我这也是闲的,毕竟我这个小项目,没法像大企业那样走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只能是慢工出细活,慢慢玩儿。”
于唯说:“但是你玩儿出境界了。”
陆皓听后哈哈大笑,对于唯说:“谢谢老弟。说到境界,还得你帮我们往上提升提升啊。比如这个房子,它还没有命名,想一想?”
于唯说:“既然是仿照谐趣园建的,也还叫‘谐趣园’得了。”
陆皓笑着说:“我们这本来仿造的就已经不伦不类了,再叫人家的名字,这侵权可也太严重了。”
于唯说:“老哥你这是太难为我了,我也没什么文化啊,刚才已经勉为其难了,真不敢再丢人现眼了。”
陆皓说:“哪里哪里,老弟言重了。咱们这里边,就属你的地位最高、文化层次最高了,再想想。晚上老哥陪你多喝几杯。”
于唯招呼大家说:“大家都想想,那个’小李白’你也想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这么些个诸葛亮,肯定能有好的想法。”李柏听于唯说到他的名字,笑了笑,没有做出反应。
于唯说完,就自顾自地在房子前左转转,右看看,溜达了一圈,又过来和陆皓说:“房子前边的湖里是一片荷花,这里也是整个园林里最安静的地方了,我想,不如叫做‘听荷轩’吧。”
陆皓说:“听荷轩,名字不错,怎么讲的?”
于唯说:“你看啊,这里应该是你社区里最安静的地方了,你的这个房子,”于唯指了指身后,说:“里边的陈设也是按照那种非常安静、静心的方式摆放的,品茗、抚琴都是很慢、很静的氛围。它面前的湖里有一片荷花,我看你们在湖边还做了一个小平台,应该是专门用来赏荷戏鱼的地方吧?所以这里比较适合的状态是’品茗听荷’,荷花的美不仅仅在于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高洁、不仅仅在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视觉、也不仅仅在于荷花镜里香的嗅觉,也应该有雨打荷叶、风吹荷叶那种悉悉索索、似有似无的静谧的听觉。所以,听荷轩,听的就是自然的谐趣。”
于唯说完,陆皓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着鼓掌,陆皓说:“好,这个名字我喜欢。”胡忠说:“于总果然是高人,听荷轩完全把这片小环境的意境精准地表达出来了。”
于唯说:“胡总客气了。”又对陆皓说:“老哥,你这个地方设计得很到位啊。在这里能够把整个园区尽收眼底,这里气度不凡啊。”陆皓说:“是啊,也对得起听荷轩这个名字。”说完,二人哈哈笑了起来。
众人听于唯说完,开始打量起这个地方来。看着看着,于唯往南指着整片园林说:“你这个地方看着,怎么说呢,好像有点儿风水的讲究?”
陆皓对于唯伸出大拇指,然后对罗鸣说:“罗先生,你的小秘密被人看穿了,揭晓谜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