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43900000030

春秋

春秋战国一方面杀伐攻占、诸侯争霸,另一方面百家争鸣、万象更新。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史开始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王汤鸣条代夏,可难以理解的甲骨文,和商时松散的方国体系,使现代人很难理解那时的历史。周初时虽然较商时已成体系,可还是难以研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史开端于“共和行政”,即公元前841年,更确切一点的时间是平王东迁,即公元前771年。

自从历史真正意义上有了开端,人们的思想也开始活跃起来,具体表现在有知识的人突破地域的束缚活动,而原有的文化体系也因王室衰微而松散起来,各个国家开始放弃原有的部分制度转而改革。

东周的一切都在告诉人们一件事,周礼已经崩溃,这个国家需要一套新的礼制,而这也成了百家争鸣的开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战国与春秋时思想的不同。

思想开端

春秋的开端于平王东迁,而平王东迁使周室放弃了他们的龙兴之地—八百里关中平原。当初武王灭纣迁九鼎于洛,周公又营造洛邑用已经略东方,可他们没想到三百年后,他们的后代会被困死在这小小的洛阳。

第一个挑战者是与平王还未出五服的亲戚—郑庄公,他已强大的武力使王室屈服,也让周公所制的周礼成为了一纸空文。王者已是过去,霸者的时代到来。

春秋的思想是无意识产生的,并非刻意为之。春秋的首位霸主齐桓公的丞相管仲,他可以说是法家之祖,他助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思想为“销山为钱,煮海为盐,其利通天下。制国以为二十一乡……”从中已开出法家的影子,也隐隐有商家的含义,总的来说是对周礼的否定。

纵横家从概念上来说是“东西为纵、南北为横、纵弱国、强国横。”不过还有一种解释,《汉书、艺文志》中将纵横家归为行人一类,也就是类似于外交官员,更通俗一点就是用口舌改变国际格局。我认为纵横家开端于春秋是的烛之武,他已三寸之舌退秦师,正是纵横家的之祖。可他是一个并为修书也没立传的一个人,他退秦师也是出于一时的保国热情而已。

孙武子以兵法十三篇为兵家之祖,可是他也是一个没有主动传播自己思想的人,也只是因为国君命令,不得已而为之。

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以各个身份传播思想的人,是鲁国的孔子。不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怎样更替,人们都不能完全否认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是这个伟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也因为他的看似离经叛道的举动,为思想日渐活跃的春秋,注入了新的活力。孔子万世师表的尊称并非空穴来风,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学派,他们都有“七十二贤者,弟子三千人的指点。”不过他的思想也是偶然,这点可以从名著《论语》创造,可以一窥其事。

总得来说无论是春秋初期的管仲,还是稍晚一点的烛之武,亦或者是末期的孔子,他们的思想产生都具有偶然性,并非有意为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春秋思想的特征,虽已成流,却为成江。

思想爆发

战国时何时开始的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公元前475年,即晋阳之战赵韩魏三家攻智:还有一个说法是公元前405年赵韩魏三家分晋。我更倾向于公元前405年,因为从那时开始,一切都与以前不一样了。

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比春秋时期更为明朗,就是兼并与被兼并关系,当然我说的国际关系,是指可以参与这场游戏的国家,不是不入流的莞尔小国。

在这样的国际关系之下,士作为左右国家力量的一股力量,越来越受被各个国家的君王重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春秋时我们所熟悉的是作为君王“五霸”,而战国大家知道商鞅、白起、吕不韦这样的臣,历史第一次把主角变成了人臣。

在这样活跃的空间之下,知识分子得以大展其才。魏文候用法家的李悝进行变法,富国强兵;任兵家吴起守卫西河,拒秦卫国;起儒家崔相御朝廷,上下一心,魏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中原之地的魏国陡然崛起,它用新时代的铁拳打醒了,尚处迷蒙时期的各国,想强国只有用人,而这人就是代表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魏文候的后代梁惠王因错失了商鞅、孙膑两位奇才,而使邻国强盛,自己则一蹶不振。

就在这样空前的大背景下,脱胎于儒家学派的学者,因儒家的王道之学与时代不符,转而自成一派,如墨子、杨朱等人。

始建于齐桓公时的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达到了鼎盛,一时之间法、儒、道、墨、兵等百家相互讲学,而其包容正是那个时代的表现。举个例子,稷下学宫的主流思想是黄老之学,可儒家学派的荀子,却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也就是校长。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时的涓涓细流,而且巨江并流。

谁是主角

在之前的文字中,我曾微微带过时代主角的问题,接下来我要着重阐述该观点。

首先就我认为,春秋时代的主角,是各个国家的君王,也就是人主,战国反之。

春秋时期的五霸,即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当然版本不同,对五霸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受文章所限本文就不进行分析。

齐桓公重用管仲,使齐大治,有进行争霸战争的实力。虽然战争时,桓公不一定是直接指挥者,可他必到场。《曹刿论战》是一篇传播很广的文章,其中曹刿一方的君王—鲁公,是亲自到场指挥战争,而且是作为战争一方的核心。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时,国君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绝对中心,而且国家大事是要亲力亲为的,相同的文章可参考《烛之武退秦师》。可后世的历史告诉我们,像他们这样干正事的国君不多,至少是大部分国君都不是很敬业的。比较经典的有南唐后主李煜,还有超脱了二十几年不上班的嘉靖皇帝。

《史记,秦本纪》中太史公笔下的秦穆公,是秦春秋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国君,他也是那个时代国君的一个楷模。为了与晋交好,他娶了献公的女儿;为了兴秦争霸,他五张羊皮换百里;为了救邻国之难,他不记前嫌发粮救晋;为了贤才由于,他不惜重金间西戎。在他为秦主时,千古贤相百里奚“三置晋主,并国十二,遂霸西戎。及自奉时,暑不张盖,劳不坐乘。死之日,百姓悲苦,如丧父母。”,可也掩盖不住他的光辉,老丞相仅仅只是他的配角而已。

唯一一个在春秋时,以自身对君王发起挑战的是—吴相伍子胥。惜墨如金的《东周列国志》,甚至还用出五章以伍子胥为主角,时至今日人们都知道“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伍子胥千金报浣女,存郑义渔丈”“伍子胥掘墓鞭尸,为报父兄仇”等,可作为人臣的光辉时刻,很快被一代熊才勾践的崛起所掩盖。

时间到了战国,魏国中庶子公孙鞅持李悝的《法经》入秦,与秦孝公嬴渠梁一拍即合,君臣同德使秦富甲西方,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这四个字,让国君成为了配角,时代的主角变成了士,人臣第一回作为主角主宰天下。

再后来苏秦游说六国,配六国相印按《史记》的说法是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於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原文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不仅诸侯要打苏秦的溜须,就连天下共主的周王,都要拍苏秦的马屁。

例子不需太多,有代表就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黑侠甘罗衣

    黑侠甘罗衣

    新年新气象,金牛耕盛世。好运好风光,玉燕舞丰年。甘罗衣的故事暂告一段落,易水风在此感谢每位阅读过本文的朋友,感谢每天送上推荐票的朋友,感谢掏包包订阅的朋友,感谢流言的朋友,感谢关心、帮助、指导我的各位作者姐妹、读者大大与可爱的编辑——麦麦大大,谢谢!~
  • 灾星之定

    灾星之定

    2050年7月15日,一颗不详的巨大慧星改变了这个世界,故事的篇章就此开始。我,吴甚伦,堂堂魔都附高十大学渣首席。竟然在一次上课时打瞌睡,莫名其妙的来到了另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大彗星的到来也绝非完全是坏事--它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方向,以及获得了新生的能力。在这儿的生活并非糟糕,至少我活成了想要的样子,即使以全新身份的吴甚伦而活。
  • 相思相忆思无极

    相思相忆思无极

    女主夜九卿在一次酒吧闹事中吸引了男主傅斯辰的注意,正式开始了追妻之路。随着女主夜九卿的马甲一个一个的曝光男主傅斯辰更加努力追妻和扒马甲。最后由于各种神助攻最后男主傅斯辰成功追到了女主夜九卿。
  • DG时代
  • 少女强则少年扶墙

    少女强则少年扶墙

    “夫人,总裁又被打了!”“嗯,我知道了,让他们再多打一下。”被打男子,是豪庭集团大公子,豪千钧。人又帅又有钱,可惜有个怪癖,就是过目不忘女人的臀围,比量尺还准!豪庭集团本来是卖胸衣的,因为他来坐总裁后,一切都变了,不是产品变了,而是风向。说话女子,是跆拳道黑段艺术生,诗淼。诗淼是个传统的人,可是遇上这个流氓后,反而觉得这个流氓还挺帅,还挺聪明,还挺能干……等等,他在追求自己?一个怪癖,一个传统,少女强则少年扶墙,正谈恋爱呢。“老子就不信了!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爷们,非生米煮成熟饭不可。”“你敢?”
  • 三年故人戏

    三年故人戏

    三年故人戏以某中七班同学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从民国开始多次穿越一直到2035年的故事,小说弘扬真善美,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珍惜同学情谊,同时也要认清身边人的好坏
  •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城宝图密码之五仙传奇

    记载了羊城已经尘封了千年秘笈和宝物的《城宝图密码》,在即将被公开之际,遭不明势力干预和企图独吞。误打误撞获得线索的少男少女们,能否解开谜题,保全财宝,成就一段传奇佳话?
  • 这个初恋不好谈

    这个初恋不好谈

    作者是一个小白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就写自己被初恋绿的故事,(好吧!我承认我主要是来混100块钱的稿费的)
  • 万象天界

    万象天界

    幼时玄脉尽废,血脉,灵魂,记忆却被封印。被创世神帝选中,获得龙族始祖龙神认可获得龙身,龙魂,龙髓。在一次次生死之间挣扎,众叛亲离。万界追杀,终临九重天。成为万界之尊,神帝之称。一场弥天大祸,悄悄酝酿……
  • 道身变

    道身变

    天机可演,人心难测,即便道身,亦是如此。两世为人,心念旧情,重生之后,却一头扎进荒山妖原。造化弄人,即是荣枯有数,得失难量,殊不知擦肩而过即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