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社会:礼俗社会就是传统的社会:规模小分工与角色分化少。人的行为受习俗传统的约束
法理社会:法理社会是现在工业社会:规模大,有复杂的分工和角色分化,人的行为守规章法律的制约。
社区:所谓社区,是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人群与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实体。
社区工作:是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
任务目标:这一目标主要是解决某些特定的社区问题,包括完成某些具体任务,实现某些社会福利的目标,满足某些社区的需要。
过程目标:这一目标是为了完成总体目标而做的必要工作,包括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等。
社区工作:社区组织是一种工作过程,将社区各社会机构组织起来,多方予以协调,促进其合作努力,使社区内种种资源得以充分运用,社区需要藉此而获得满足。
社区发展: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在社区照顾:在社区内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而开展的服务,即指有需要及依赖外来照顾的弱势人士,在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或住所中获得专业人员的照顾。
由社区照顾:是指由家庭、亲友、邻里及社区内的志愿者等提供的照顾和服务。
简答
社区的要素
1.地域要素:社区是一个小社会,但与总体上的社会不同,它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地域性的社会。
2.人口要素:人口是社区活动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构成社会。
3.社会心理要素:社会心理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稍微意识,他直接于日常社会的生活相互联系,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和信念等
4.社区组织要素:社区主角是维系社会去成员关系,促进社区居民活动,开展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
5.公共设施要素:现在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组织或工作单位,他往往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所以比咱具备一套完整的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1.社区分析,社区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社区及社区成员,为市社区工作者必须对社区的社情民意做个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2.建立关系,社区社会工作建立关系就是进入社区与有关的人士和机构建立专业的助人关系。
3.资料收集,与社区和社区居民建立专业关系之后,社区社会工作的下一步过程和程序就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阶段。
4.计划制定,计划制定及具体你定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计划又可理解为社区发展设计和规划。
5.工作推进,工作推进是社区工作者及娃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定的计划付诸于实施的过程。
社区发展:
定义,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假设,
1、关于个人的假设。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由于现代社会组织的科层结构化,个人渐渐倾向冷漠的、孤立封闭的状态,越来越缺乏传统社区中的密切交往关系,同时也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动机,由此,居民也越来越得无助和软弱,个人和社区公共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
2、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社会正在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认为这种关系会造成社会的分层和两极化。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的而非竞争、对抗的,假设个人是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讲座的,认为这样比科层集中决策会更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
4、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有变化。早期,强调社区发展是在原来的欧洲殖民地或新兴民族国家复制欧洲中心的发展模式。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内涵加入社区发展当中,强调通过小型的村舍为单位的合作社,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等促进社区的发展,而不是寻求城市化发展;寻求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关心当地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利润。
目标
目标: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目标应该说既包含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也包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当事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区共同体的团结合作精神等目标。地区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过程目标为导向的,当然不是说不要具体的工作任务。
1、任务目标:定义:是指在社区中要完成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者是要解决的具体的社区问题。类型:社区经济开发;社区社会发展;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发展
2、过程目标:定义:是指在社区具体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社区工作者有目的的组织及教育,使社区当事个人、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整体等不同层面达到发展和增强的目标。
强调:过程目标既是达到任务目标的手段,其本身也是地区发展模式中一种追求的目标。类型:如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邻里关系的改善;居民及团体之间重建紧密的联系;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
社区行动
定义社会行动模式是指发动社区居民组织起来,针对社区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和行动方向,通过抗争的策略来维护弱者的利益,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民主和正义。
策略
1、对话性行动。这是最温和的社会行动策略。主要形式有游说、请愿、宣传等。群众与当权者对事件的解决方法有不同的意见,但群众认为当权者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双方之间仍存在信任,并希望在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下解决问题。
2、抗议性行动。
3、对抗性行动。通过组织群众,用行动直接影响对方的利益或令对方不能够正常运作,迫使对方因有所损失而愿意与群众谈判。主要形式有罢工、拖欠或拒交有关费用等。与抗议性行动的区别在于其取胜之道不完全依赖于传媒及社会人士的支持,风险提高。
4、暴力性行动。这类活动大多缺乏严密组织,是情急之举,或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的反抗行为。
目标
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有时强调过程目标,有时强调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2、任务目标: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通过行动争取利益,获得应得的资源,改善环境,伸张居民的权益,并加强参与决策的能力。这个目标通常也是边缘群体的切身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过程目标:一是提高自我意识:在争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学会争取的技巧;二是提升社会意识:通过行动的过程,提升参与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其无能和无助感,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认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集体行动,使参与的居民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及居民组织的作用;行动过后,继续将他们组织起来,关注自身面临的问题。
社区策划模式
定义 社会计划模式是指借助专家和外界权威机构对社区进行科学和理性的调查研究,选出一个最优的工作计划,通过自上而下的安排组织执行计划来解决社区的问题和满足居民需求。